APP下载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2022-01-05郑平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档案新时期高校

摘要:档案管理是高校重要的教育工作内容,做好档案工作,可提升高校整体工作水平。而如何做好档案工作成为高校较为关注的话题。新时期背景下,档案信息化思维的提出,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提供保障,优化档案工作质量,达到档案工作实践有效性模式。对此,依据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分析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困境及原则,并提出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档案;高校;信息化;建设;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信息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相比较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档案信息化具有高效性、共享性的优势,提升档案资源运用效率,推助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良好的开展。基于此,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既重视档案工作的开展,也关注档案工作的创新,以档案信息化思维为导向,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从而以档案资源优质化管理模式提升高校办学成果,促进高校在时代进程中良好的发展。

一、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价值

(一)延伸档案管理载体

高校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手段过于单一,缺乏灵活性,影响到档案管理有效性实施。而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打破传统档案管理格局束缚,延伸档案管理载体,增强档案信息的传播力度。首先,档案资源依托于网络空间,形成一个多元的信息存储、传播系统,其信息资源较为丰富,覆盖率强,提升档案管理成果。其次,网络平台存储信息具有包容性,使档案资源不受主体空间、地域的限制,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化,增强档案资源运用的效率。最后,档案信息化模式所呈现的档案资源内容与形式多样,包含文字、图片、视频一体化模式,为受众面提供精准档案资源,获取档案服务满意度。

(二)拓宽档案信息存储空间

高校传统档案管理方法及服务内容呈现相对于独立化,并且档案管理工作自成一体,缺乏对多部门工作的衔接性。而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可拓宽档案资源储存空间。例如:高校可将档案资源纳入到网络平台中,依托于网络平台管理、运用、分析、搜索档案资源,增强档案管理成果及档案信息资源运用效率,推助档案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进程。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依托于网络平台,设计相关的档案信息交流平台、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便于档案管理工作者为其他部门工作服务,从而彰显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实践的价值。

二、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困境

(一)认知不足

新时期背景下,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是高校档案管理革新的必然要求,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成果,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良好的实施。但从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存在对档案信息化认知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影响到档案管理的创新化。一方面,部分高校领导人在工作开展中,较为关注教学及科研工作,对档案管理重视度不高,未能够重视档案资源运用的价值;另一方面,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实践下,档案信息化建设内涵认知不足,阻碍了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

(二)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有待提升

档案管理人员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档案管理人员发挥自身工作效能,积极主动投入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可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落实。但从当前档案管理人员发展现状来看,存在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高的问题,例如: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信息素养不强、业务能力不高,影响到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

三、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一)“双轨制”管理原则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应遵从“双轨制”的管理原则,也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双轨制”的管理模式是指以纸质的档案资源管理模式为主,在档案信息化下,将纸质的档案资源转换为电子文档管理模式,对这些档案资源进行分别归档,实现纸质与电子档案资源双管理模式,以便提升档案管理服务能力,满足多部门对档案信息的多元化运用需求。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遵从“双轨制”管理模式的关键为,建立档案检索渠道,丰富档案检索工具,增强档案信息共享性,以此使档案资源更好服务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良好的开展。

(二)全过程管理原则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遵从全过程管理原则是必要的。全过程的档案资源管理思想,是由何嘉巧等人提出的思想观念,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所产生、生成的档案资源进行保管、鉴别、记录、存储、运用、利用以及销毁、归档等过程。全过程档案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是一个持续化、长久性的工作过程。高校档案信息化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实现档案“双轨制”管理模式,依据档案管理的程序,构建全过程的管理条款,档案管理人员根据这一条款,实现档案资源的生成、甄别、保管、运用、销毁等工作,从而促进保管的档案资源得到有效性运用与分享。

(三)界面管理原则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应遵从界面管理原则。界面管理是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特有的管理模式,以各种设备、设施、软件为媒介,实现档案资源的存储、归档、分类、运用、分享等工作模式。具体而言,界面管理是指依托于互联网平台,以网络技术的优势,推助高校多部门工作的融合与交互,凸显档案信息资源在多部门工作中的地位,从而增强档案资源运用成果,达到高校档案资源有效性管理的模式。

四、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一)提升档案信息化认知

高校在新时期背景下,建设档案信息化体系,可发挥档案管理功效,以档案优质化管理,提升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成果,也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效性开展。基于此,应提升对档案信息化的认知,从而促进档案信息化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落实。首先,高校领导人应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依据当前档案工作模式,以档案信息化思维,推助档案管理的创新。其次,加强档案信息化的宣传力度,提升高校所有教职工对其进行认知,并发挥自身协同工作效能,配合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例如:通过会议宣传手段,加强档案信息化思想、工作手段的认知,增强所人员对档案资源价值的认知,从而践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模式。最后,档案信息化建设,树立人本化管理理念,本质档案资源服务原则,立足于多部门档案资源运用情况,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档案服务模式,获取多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可,凸显档案信息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

(二)重视档案信息化投入

高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投入,包含資金、技术、人力、设备等方面,从而推助档案信息化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实践。首先,高校在重视档案管理中,加强对档案管理资金的投入,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目标,加强软硬件设备的建设,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力度。其次,针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而言,其依托于网络平台,存在一定的信息资源存储安全性。基于此,应加强网络安全重视度,安全防火墙等设备,为档案存储提供安全的空间,进而增强档案信息的运用效率及安全性。最后,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加强先进技术的运用与研究,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革新化,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性能。例如: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究,将先进技术运用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升级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从而提升档案信息化体系的运行能力。

(三)完善档案信息化制度

在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推助档案信息化良好的实施,应完善档案信息化的制度体系,规范档案管理人员行为举止,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良好的开展。首先,完善档案保管及保密制度体系,避免档案信息在运用中出现泄漏的问题,从而实现档案信息有效性存储与运用模式。例如:依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构建档案保管及保密的制度体系,加强相关条款的增添,为档案合理化管理提供保障。其次,完善档案运用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档案资源的价值,增强档案信息的运用成果。最后,构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激励机制,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使管理人员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服务。

(四)提升管理人员综合能力

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重视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提升管理人员专业化能力、业务能力、职业素养、信息素养,增强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化的认知,使管理人员以自身综合能力为导向,积极主动融入到工作中,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档案信息化实施的成果,从而推助高校全面性的发展。

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依据档案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践行档案信息化思想,建设档案信息化工作体系,实现档案“双轨制”管理模式,增强档案资源运用成果,提升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基于此,在高校发展进程中,应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从提升档案信息化认知、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完善档案信息化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综合能力四个维度,建设档案信息化体系,从而彰显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实践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园园,付贺.人事档案信息化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创新及应用[J].城建档案,2021(11):29-31.

[2]黄晓良.当前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长沙大学学报,2021,35(06):65-69.

[3]张博宇.新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破解路径探究[J].档案天地,2021(11):54-55+11.

[4]陈瑾.基于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档案工作与治理体系建设研究[J].兰台内外,2021(31):64-66.

作者简介:郑平,(1968.3),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本科,副研究馆员,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档案新时期高校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