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认知及康复干预在老年抑郁症中的护理价值

2022-01-05李务英漆红艳朱和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情绪康复心理

李务英 漆红艳 朱和平

抑郁症属于常见的精神科、心理科疾病,属于常见的精神障碍类型,严重者伴随自杀念头和行为,需重视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当前对抑郁症具体病因尚未明确,认为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有关,且具有反复发作特征,若未能良好控制,导致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危害患者生活质量[1]。虽然治疗抑郁症可采取药物稳定情绪,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但患者受到情绪影响易出现不配合治疗、自残行为及危害社会公共安全行为,因此治疗期间需配合可靠的护理。如今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治疗中受到重视,尤其患者负面情绪明显,依从性较差,需重视对患者的心理认知干预,帮助患者疏导负面情绪,建立正确认知,提高依从性,遵从医嘱用药[2]。此外加强对患者的康复干预,引导患者身体锻炼及娱乐活动,利于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护理效果[3]。为此,本次研究对心理认知联合康复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资料,共114例,随机分组,各57例,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34例,女23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为(70.29±3.88)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44±1.21)年。观察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为(70.14±3.79)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27±1.30)年。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ICD-10)中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17分;无严重躯体疾病。

排除标准:继发其他精神或躯体疾病的抑郁发作患者;高度自杀倾向患者;酒精及药物滥用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用药指导、健康教育、规律作息指导及情绪安抚等常规护理干预。

1.2.2 观察组 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认知联合康复干预,如下:(1)心理认知干预,结合患者抑郁症病因制定心理干预计划,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以热情温和的态度主动引导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错误认知,鼓励患者尝试转变错误认知,开展系统性健康教育重新建立正确的认知态度,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开展对患者家属的教育,促使家属认识到亲人支持对患者情绪稳定,提高疗效的作用,增强患者对亲人的信赖感,提高治疗信心,主动参与到治疗及自我管理中;给予患者个体化心理干预,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认真理解患者表达的情感,给予精神支持,情绪安抚和鼓励,促使患者感受到外界对其的关心,并及时解答患者疑虑,鼓励和按时患者建立积极心态,引导其掌握情绪识别能力,自我调整;患者可能出现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理解的患者的情绪,尤其针对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情绪的患者,可合理地猜测以帮助患者表达,适当通过亲密的接触,如轻拍肩膀、整理头发等,促使患者感受到亲密关系及温暖;引导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中冥想,配合舒缓的音乐,促使全身心放松,2次/周。(2)康复干预,制定娱乐活动方案,如手工制作、体育运动、跳舞唱歌等,每周定期展开;依据患者兴趣和特长,鼓励其参与到各种娱乐活动中,激发患者对生活的乐趣,提高自信心,而且可促使患者在活动中主动与外界交流,增强社交能力;制定每日散步及慢跑计划,早期1 500 m/d,15 min内完成,逐渐增加至4 500 m/d,可配合一定程度慢跑,1次/d。制定肌肉放松训练方案,保持放松体位,全身各个肌群逐步收缩、放松,感受全身放松感觉,2次/d[4]。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痊愈为HAMD评分降低75%~100%;显效为HAMD评分降低50%~74%;有效为HAMD评分降低25%~49%;无效为HAMD评分降低<25%[5]。护理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表测定护理前、护理后患者睡眠质量,共计18个条目组成7个成分,每个成分0~3等级记分,累计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6];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价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抑郁等,共计30条目,0~4等级记分,总分0~120分,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卫生等积极因素评分越高越好,抑郁等积极因素评分越低越好[7]。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20.0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进行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6.49%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2.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分, ±s)

表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分, ±s)

?

2.3 两组社会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NOSIE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卫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社会功能比较(分, ±s)

表3 两组社会功能比较(分, ±s)

?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老年抑郁症发病率较高,而且随着老龄化的进展,发病率持续增加。抑郁症临床特征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轻则闷闷不乐、悲痛欲绝,重则悲观厌世,出现自杀企图及行为,危害社会安定[8]。临床认为引发抑郁症的因素较多,如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不仅引发明显心理症状,还可能出现不健康生活习惯,如厌食、失眠等,危害躯体健康,导致体质量减轻、躯体疼痛及神经系统症状等,长此以往身心损害加重[9]。虽然药物控制抑郁症患者异常情绪及行为有一定作用,但难以充分缓解,而且长期用药易出现不良反应,尤其不遵循医嘱用药患者,不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且病情反复,不利于机体健康[10-12]。为促使患者严格遵从医嘱用药,且长时间坚持科学用药,需确保患者充分认识到药物的作用,了解到药物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但不可私自因为不良反应停用药物,确保控制病情。为确保患者维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减少心理因素对躯体健康的影响,可落实心理认知干预,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并引导患者正确排泄负面情绪,维持积极心态。护理中以激励、指导、安慰、解释、倾听等方式,安抚患者情绪,而且配合娱乐活动指导,转移注意力,培养健康情操,同时给予运动指导,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及血液中去甲肾上腺水平,发挥抗抑郁作用,体现护理优势[13-14]。心理认知护理中指导了患者维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保持合理的休息和睡眠,帮助其养成健康的作息规律,掌握促进良好睡眠质量的反应,尤其重视营养管理,以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等食物为主,避免心理症状影响机体营养,而且组阻断患者负向的思考,引导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正向看法[15-16]。心理干预基础上,配合康复护理干预则可进一步促进心理压力的排解,适当组织娱乐活动,促使患者参与到兴趣活动中,利于平衡心理,愉悦精神,祛除烦劳[17-18]。而且促使患者参与到运动中,可调节过度兴奋的情绪,调节机体的内分泌功能,调节中枢对植物性神经活动和内脏神经活动,促使脑垂体腺分泌释放内啡肽,消除精神紧张,促进抑郁症控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49%、8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卫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开展心理认知联合康复干预对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减少负面情绪对躯体健康影响有积极作用,改善睡眠质量,促使患者从个人卫生、兴趣及社会功能多方面提升,护理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心理认知联合康复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较好,并充分改善睡眠质量及社会功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情绪康复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