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流程研究

2022-01-05雷夏燕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全科中医药血糖

雷夏燕

临床内分泌性慢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则为糖尿病,目前认为此疾病主要致病因素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环境等,一旦发病,患者需终身接受治疗,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诱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所以,需确保临床治疗方案具有系统性、细致性、全面性。同时,患者的运动、用药、饮食等状况均对治疗疗效有直接性影响。为此,已有学者倡导需给予糖尿病患者规范、科学的健康管理[1]。以往采用的常规健康管理方式则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近年中医提出“治未病”的理念,即“既病防变,未病先防”[1]。报告称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流程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控制、预防并发症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2]。但目前此方面报告非常少,现纳入80例糖尿病患者分组重点论述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流程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20年1—10月本院全科医学科病房及门诊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按健康管理方式分组。(1)入选标准:①各患者均满足《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3]中糖尿病判定标准;②本研究经患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排除标准:①哺乳、妊娠女性患者;②合并肝肾功能异常、心脑血管疾病者;③智力障碍、精神疾病、认知障碍者,无法有效交流者;④纳入研究前1个月存在感染或急性代谢性紊乱疾病者。对照组:女性18例,男性22例;病程时间1.2~5年,平均(16.5±2.3)岁;年龄45~69岁,平均(62.3±1.6)岁。观察组:女性19例,男性21例;病程时间1.4~5年,平均(16.8±2.1)岁;年龄44~69岁,平均(62.8±1.4)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管理,包含定期检测身体指标、药物控制、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并介绍疾病诊疗知识、明确强调服药依从性,指导用药等。观察组接受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1.2.1 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健康管理团队 全科医生负责为患者建立电子档案,监测血糖指标、用药状况、运动状况、饮食状况等,若出现异常,则及时实施治疗和指导。严重者可转专科接受治疗。护士负责利用图文报告、电话、微信等方式指导其生活,监控其血糖指标,并负责随访。其余人员负责整理健康管理资料,就诊预约,分析和管理复诊次数、血糖水平等数据。

1.2.2 多种方式实施健康教育 依据相应顺序排序和整理电子健康档案,用电话、微信、家访等方式定期随访。院内及科室设立疾病知识专栏,制定通俗易懂的图片资料和疾病健康教育处方。根据气候变化举办疾病讲座。针对性制定中医保健养生手册、中医防治规范,定期普及和宣传疾病知识。按照其需求讲解疾病防治、疾病症状、疾病病因等知识,并科学指导和耐心解答疑问,加强沟通。

1.2.3 中医药辨证食疗 (1)阴虚燥热证者:食疗基础为清热养阴,推荐石斛芩叶茶(药材:石斛、黄芩、沙参)、乌梅生津茶(药材:乌梅、陈皮、玉米须)等,主要可使用荞麦,副食可食用绿叶菜、荷叶、苦瓜、南瓜、冬瓜等。(2)阴阳两虚者:食疗基础为补阳滋阴,推荐枸杞明目茶(药材:枸杞子、女贞子、决明子)、苁蓉山药薏仁粥(药材:苁蓉、山药、薏仁、白术),主食可食用全麦豆类、精加工面粉等,副食可食用洋葱、油菜、胡萝卜、芹菜、芋艿、南瓜、魔芋、山药等。(3)气阴两虚者:食疗基础为生津养阴益气,推荐益气生津茶(药材:西洋参、麦冬、玉竹)、苦瓜炒肉等,主食可食用玉米面粉、黄豆;副食可食用黄瓜、胡萝卜、豆腐、莲藕、洋葱等。

1.2.4 预防保健操和适宜技术保健 可用中医手法调理脏腑、益气补肾、养阴清热,进而达到调节血糖的作用。预防保健操:横推胰区、固气转晴、按揉腰背、揉腹部、推擦腰骶、拳扣胃经,推擦涌泉。另可采用足浴、耳穴、针刺、艾灸、按摩等方式。按摩四肢、腹部、腰背部等。

1.2.5 情志调摄保健 糖尿病患者多因病情等因素影响,情志易怒易激,因此需协助患者做到胸襟开阔、怡情悦志,情志舒畅,气血流通。中医方式可采用以下方式:顺情从欲、暗示解惑、移情易性、劝说开导、情胜情疗等。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干预后均需测定患者血糖指标,并记录其并发症发生状况,包含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酮症等。

干预前、干预后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包含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等方面,各项分值为0~100分,评分越高越良好[4]。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均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22.0版本中,分别采用采用t、χ2检验,若P<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状况比较[例(%)]

2.2 血糖指标

比较血糖指标,干预前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bA1c、2 hPG、FP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糖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血糖指标比较 (±s)

?

2.3 SF-36评分

干预前组间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续)

表3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s)

?

3 讨论

糖尿病疾病具有终身性,现暂无根治方式[5]。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任务之一则为治疗管理和预防糖尿病,在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等方面意义重大。已有报告显示[6-7],可将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流程应用到糖尿病患者中,患者血糖水平、并发症均可得到更好改善。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2.50%(P<0.05),同时证实了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流程的优势。其原因为,以往采用的常规管理方式,尤其是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仍然存在一定缺陷[8-10]。如:(1)人员资质和分工要求模糊,服务质量参差不齐;(2)辨证分型、四诊合参准确率低[11-12],对个体中医健康指导存在影响;(3)西医、中医两者未真正的实现有机融合,资源未得到更好的分配和整合,导致部分资源存在浪费状况;(4)信息建设不全面,无法有效整合和分配多方面信息和资源[13-15]。而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流程时,首先为各患者建立电子档案,密切监测其用药、运动、饮食、血糖等状况,确保病情合理,提升用药合理性。同时,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针对其病变状况,结合中医理论知识,给予辨证饮食干预,确保饮食指导具有针对性。并指导患者中医保健操、疏导其情志等,此类干预均体现了中医治疗“廉、易、便、简”等优势和特征[11],进而更好的控制血糖和降低并发症。

综上,将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流程应用到糖尿病患者中,患者血糖指标得到更好的控制,且可降低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全科中医药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