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入路贲门癌根治术治疗贲门癌的效果

2022-01-05关军许志扬许建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贲门癌经腹入路

关军 许志扬 许建新

贲门癌是常见的胃癌类型,近年来在临床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本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病情严重,预后较差。贲门癌根治术是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但贲门在解剖位置上较为特殊,造成贲门癌根治术的切除率较低,影响预后[1]。临床贲门癌根治术的手术入路选择较多,包括经胸、经腹、胸腹联合等。目前,临床对贲门癌根治术的手术入路尚未统一标准,各种入路方式各有优劣,一般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入路方式,以期更充分地暴露病灶,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彻底清扫淋巴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临床研究显示,经腹入路能够避免经胸入路对心肺功能的影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对机体正常组织功能的影响,提高术后恢复效果[3]。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不同入路贲门癌根治术治疗贲门癌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外科治疗的100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进行分组。观察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4~76岁,平均(54.3±10.9)岁;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20例、Ⅲ期20例。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2~77岁,平均(54.6±11.2)岁;TNM分期:Ⅰ期7例、Ⅱ期21例、Ⅲ期22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CT等检查显示胃壁结构絮乱,胃壁增厚>5 mm,胃壁全层结构增厚>1 cm,胃黏膜破坏,胃蠕动减弱甚至消失,内镜检查可见胃内肿块,呈结节状隆起,凹凸不平,伴溃烂,有渗血,溃疡边缘无聚合皱襞,病理活检证实为贲门癌,TNM分期在Ⅰ~Ⅲ期,肿物直径≤10 mm,未发生远处转移,可进行贲门癌根治术;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疾病、发生远处转移等;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TNM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经腹入路,取正中切口进入腹腔,探查肿瘤及周围组织情况,确定有无肝转移、腹水以及网膜种植结节等;游离并结扎胃结肠和脾胃韧带,切除胃大弯,清扫脾门淋巴结,游离胃小弯,结扎胃左动脉,清扫胃左血管旁以及腹腔动脉范围的淋巴结,游离并结扎肝胃韧带,离断左右膈肌脚及迷走神经干,清扫贲门旁淋巴结,游离食管下段及双侧膈肌角,切除全胃,距离肿瘤至少3.0 cm处离断食管,清扫食管周围淋巴结,最后行空肠Roux-en-Y吻合术[4]。

对照组经胸入路,患者右侧卧位,取左后外第七肋间切口,游离食管胸下段,切开膈肌,行腹腔探查,确定有无肝转移、腹水以及网膜种植结节等;将膈肌切口延长至食管裂孔,显露胃左血管及其周围淋巴结,游离并结扎肝胃、脾胃以及胃结肠相关韧带,游离胃近端至幽门,清扫周围各处淋巴结,游离食管至下肺韧带,行近端胃或全胃及食管下段切除切除,食管下残端与胃远端吻合[5]。两组术后均留置引流管,常规抗感染等。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切口长度、切缘肿瘤残留率、手术根治率、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统计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围术期死亡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长度、切缘肿瘤残留率、手术根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胸腔积液、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生存情况比较

两组围术期死亡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存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贲门癌是位于胃贲门部的恶性肿瘤,其解剖部位特殊,淋巴结转移区域不单单局限于腹腔,胸腔也有淋巴结转移,癌细胞转移具有双向性[6]。因此,临床在行贲门癌根治术时需要行扩大淋巴结清扫,在手术入路选择上具有多样性。目前,临床可供选择的手术入路有经胸、经腹或胸腹联合切口,无论选择何种入路,都应在确保肿瘤彻底根治的前提下进行,重视淋巴结的彻底清扫,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远期预后[7]。

淋巴结清扫是否彻底对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重要作用。因此,彻底清扫淋巴结是贲门癌根治术的关键[8]。病理研究显示,早中期贲门癌淋巴结先向腹腔转移,晚期贲门癌淋巴结向胸腔转移[9]。因此,大部分淋巴结转移以腹腔为主,手术操作应以腹腔操作为主。

经胸入路从左胸后外侧第七肋间作切口,能充分暴露和清除胸腔淋巴结,但切口位置限制了腹腔结构的暴露,对腹腔内的操作较为困难,影响腹腔肿瘤组织切除及腹腔淋巴结的清扫效果[10]。经腹入路能完全暴露腹腔病灶,手术视野清晰,利于腹腔淋巴结的清扫,有助于全胃切除及消化道重建[11]。与经胸入路相比,经腹入路的手术视野暴露更充分,操作相对便利,能彻底清扫淋巴结[12]。但经腹入路对食管下段的游离以及胸腔淋巴结的清扫相对困难,尤其是对于肿瘤侵犯食管下段者,选择经胸入路更为合适[13]。但经胸入路手术操作更为复杂,对胸腔组织器官功能影响较大,术中胸腔内生理性负压消失,明显影响呼吸系统功能[14]。此外,手术刺激及术中机械压迫会进一步损伤心肺功能,导致术后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升高,不利于术后的早期康复[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长度、切缘肿瘤残留率、手术根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腔积液、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死亡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经腹和经胸入路均可达到肿瘤根治的效果,术后1年、2年生存率相当,但经腹入路创伤更小,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更小,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经腹入路贲门癌根治术治疗贲门癌的效果更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胸部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贲门癌经腹入路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经腹超声联合经会阴超声对孕晚期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
贲门癌侵及食管下段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的治疗研究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
经腹羊膜腔灌注术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腹手术治疗直肠癌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