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控间歇脉冲输注应用于单胎头位初产妇的分娩镇痛效果

2022-01-05黄梅王玉玲陈艾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程控硬膜外初产妇

黄梅 王玉玲 陈艾

初产妇产程时间较经产妇长,分娩疼痛更剧烈,因此良好的镇痛方式是临床不断研究的方向[1]。临床上最常用的镇痛方式是硬膜外给药镇痛[2],且是公认的分娩镇痛效果最好的方式,其中最主要为硬膜外持续输注镇痛,可维持镇痛药物的作用,但文献[3]表明,此种给药方式的镇痛效果尚有提升空间,因此,找寻更有效的输注方式尤为重要。程控间歇脉冲输注是一种单次脉冲式将镇痛药物输注进机体内产生药效而达到镇痛目的的方式,可产生较上述方式更高的压力而将药物分布更广泛。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程控间歇脉冲输注应用于单胎头位初产妇的分娩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家属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本院2020年1-10月6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分组,纳入标准:(1)单胎头位初产妇,行阴道分娩[4];(2)对此研究药物无过敏及禁忌证;(3)孕周≥37周。排除标准:(1)有腰椎功能病变;(2)血小板异常及凝血障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年龄 20~35岁,平均(28.36±4.01)岁;孕周37~40周,平均(38.95±0.82)周;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17例,Ⅱ级13例。观察组年龄20~35岁,平均(28.48±4.18)岁;孕周37~40周,平均(38.98±0.85)周;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18例,Ⅱ级12例。两组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硬膜外自控给药方式,给予常规补液等产前准备。待产妇宫口开为2~3 cm时带入镇痛室,常规心电监护、听诊胎心、开放静脉通路。嘱产妇左侧卧位,并于其腰2~3行硬膜外穿刺,往产妇头端置管4~5 cm后,回抽无脑脊液及血液,注入1.5%利多卡因试验剂量5 ml,观察有无入蛛网膜下腔及血管的相关反应,确认无误后注入10 ml舒芬太尼(0.4 μg/ml,厂家:宜昌人福药业;国药准字H20054171)+0.062 5%左布比卡因(厂家:江苏奥赛康药业;国药准字H20123147)混合液作为负荷剂量,观察15 min确认生命体征平稳和测试产妇温觉消失平面(酒精擦拭),控制镇痛平面达到T10。1 h后接镇痛泵行硬膜外自控给药,总药量 120 ml[舒芬太尼(0.4 μg/ml)+0.062 5%左布比卡因]。两组宫口开全后停药。

对照组:给予持续输注镇痛,接入持续镇痛泵装置,速度为 8~10 ml/h。

观察组:给予程控间歇脉冲输注镇痛,接入间歇式镇痛泵装置,每次脉冲式泵入8~10 ml,1次/h,输注速度 6 ml/min。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疼痛评分、分娩相关情况及不良反应。

(1)临床效果:根据母婴结局(优:轻微疼痛,阴道分娩,无产伤及恶心呕吐症状;良:疼痛加重但能忍受,需引导器械助产,出现产伤及轻微胃肠道不适感;差:剧烈疼痛,转剖宫产,出现严重恶心呕吐等症状)及产妇自觉疼痛情况判定临床效果,显效(母婴结局优秀且产妇在分娩阶段自觉无痛);有效(母婴结局良好,且产妇在分娩阶段自觉有一定疼痛感但能忍受);无效(产妇无法耐受此种疼痛,且母婴结局较差)。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2)疼痛评分:镇痛前(T0),镇痛后1 h(T1)、2 h(T2)、3 h(T3)、4 h(T4)及宫口开全(T5)用VAS量表评分测定疼痛情况。总分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3)分娩相关情况:观察并记录分娩期间及分娩后自控性镇痛(PCA)追加次数、用药总量、产后出血量,并用新生儿Apgar评分评价新生儿情况(心率、呼吸、肌张力、皮肤颜色及喉反射五项情况),总分10分,大于7分为正常,分数越高代表情况越好。(4)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产妇分娩期间及分娩后出现呕吐恶心、皮肤瘙痒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例(%)]

2.2 两组VAS评分对比

两组T0、T1时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T2、T3、T4及 T5时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VAS评分对比[分,(±s)]

组别 T0 T1 T2 T3 T4 T5观察组(n=30) 7.91±0.42 1.51±0.43 1.52±0.34 1.72±0.61 1.80±0.71 1.90±0.71对照组(n=30) 7.89±0.73 1.59±0.53 2.12±0.54 3.36±0.82 3.58±0.90 5.65±1.02 t值 0.130 0.642 5.150 8.789 8.505 16.527 P值 0.897 0.524 <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分娩相关情况对比

观察组PCA追加次数、用药总量及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分娩相关情况对比(±s)

表3 两组分娩相关情况对比(±s)

组别 PCA追加次数(次) 用药总量(ml) 产后出血量(ml) 新生儿Apgar评分(分)观察组(n=30) 19.55±4.51 72.11±10.33 259.81±6.47 9.61±0.13对照组(n=30) 24.28±9.52 88.87±13.84 287.95±9.15 9.59±0.22 t值 2.459 5.315 13.754 0.429 P值 0.018 <0.001 <0.001 0.670

2.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例(%)]

3 讨论

初产妇产程更长,分娩时更痛苦,由于难忘且痛苦的经历可能会在产后对其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对产后排尿排便产生抗拒感而出现排尿排便困难,分娩时合理镇痛至关重要[5]。硬膜外持续给予镇痛药是临床上常用的镇痛方式,药物经硬膜外作用进脑,可有效阻断痛觉神经的传导[6],降低机体对痛觉的反应,但持续给药不利于药物的分布扩散,而不能更好地发挥镇痛作用。程控间歇脉冲输注镇痛药是将药物通过自控泵装置间歇性脉冲入机体,可增加泵药力度及泵入药物的扩散范围而发挥药理作用[7],可达到确切的镇痛效果。为此,探讨程控间歇脉冲输注应用于单胎头位初产妇的分娩镇痛效果意义重大。

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程控间歇脉冲输注应用于单胎头位初产妇的效果更显著,同时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是因为此种输注方法可脉冲式快速给予药物,并增加药物在硬膜外腔的麻醉平面,维持其稳定性,保证药物在机体的血药浓度,维持药物作用时间并保证镇痛药效[8],同时由于其快速强压力给药的特点能维持药物的作用平面,能阻碍神经中枢对痛觉的传导,降低产妇对生产过程的恐惧及排尿排便排斥感,从而改善排尿排便状况,且用药总量更少,因而对消化道及皮肤影响较小[9]。

VAS评分是检测产妇对分娩疼痛情况的量表评分[10]。本研究中,两组T1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T2、T3、T4及 T5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程控间歇脉冲输注应用于单胎头位初产妇可有效降低产妇疼痛情况。可能是因为间歇式脉冲输注镇痛药物是将一定量药物在短时间、强压力状况下注入硬膜外,药物速度高,有效增加了药物扩散范围使镇痛效果更完善,由于刚用药1 h药物作用于机体时间较短,故T1时间点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包菊等[11]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中,观察组PCA追加次数、用药总量及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程控间歇脉冲输注应用于单胎头位初产妇可有效改善分娩情况,但两组对新生儿均无影响,可能是因为此输注方式高速、强压力特点可改善药物在硬膜外腔隙中分布不均的情况,能增加药物进入神经中枢的速度,使其快速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并能增加血药浓度持续时间,因此可改善分娩情况[12]。

综上所述,程控间歇脉冲输注应用于单胎头位初产妇可有效降低疼痛度,改善分娩情况,从而提高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小。

猜你喜欢

程控硬膜外初产妇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助产士主导疼痛管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程控交换机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分析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程控增益放大器设计
基于Multisim10和AD603的程控增益放大器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