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联合四维牵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效果及对腰部功能的影响*

2022-01-05许海晨黄锦李杰陈郑增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活动度腰部腰椎

许海晨 黄锦 李杰 陈郑增

腰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腰椎骨错缝,可引起患者腰部疼痛[1]。疾病的发生多由于腰部的不协调动作而引起腰椎后小关节解剖位置的细微改变,临床上以腰部后伸受限,伴或不伴下肢疼痛的单侧腰痛为主[2-3]。以往对于腰椎小关节紊乱多以“腰肌劳损”为诊断进行治疗,因此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并不理想。近几年来,腰椎小关节紊乱已经得到更多学者的认识,中医认为腰椎小关节紊乱以气滞血瘀、气血不足、外邪侵入、肝肾亏损为表现[4]。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探究了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联合四维牵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4例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文献[5]《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腰椎小关节紊乱的诊断标准;发病时间<14 d;未进行过其他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关节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20~43岁,平均(32.6±6.5)岁。观察组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1~45岁,平均(33.4±6.8)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学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正骨推拿配合牵引治疗,具体如下,(1)正骨推拿:①放松手法。患者取俯卧位,医师双手触摸患者脊柱两侧,通过推拿、掌揉手法将患者腰部肌肉放松;②复位手法。患者取侧卧位,患侧朝上,患侧大腿屈膝屈髋,患侧手臂置于身后,健侧屈肘向上置于胸前,头部后仰,医师将一只手将患侧肩膀向后推,一只手将臀部向自己身体方向压,另反向用力轻摇动后用力推压,听到“啪”声后,复位成功,按摩腰部5 min,使腰部放松。(2)牵引: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用皮带将患者上半身固定,骨盆牵引带将腰部进行束紧固定,作对抗用力进行牵引,拉力逐渐增大,达到患者自身体质量的1/3~1/2,牵引时间为20~30 min/次,1次/d[6]。观察组采用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联合四维牵引治疗,具体如下,(1)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理筋手法:①推按。大拇指推按患者督脉、阳穴至腰阳关穴,自上而下10次,后反向10次,再分别推按患者腰部两侧夹脊穴。②点穴。对患者按照至阳穴、命门穴、腰阳关穴顺序行点按压,每个穴位2 min。③拨络。以拇指指端于患者腰部肌肉、肌腱一侧,做与走行垂直方向的往返拨动(如弹拨琴弦状)。整脊手法:①定点斜扳法。患者取侧卧位,下肢自然伸直微曲,面对患者站立,将患者双手交叉置于胸前,一手穿过患者腋下,对偏歪或隆起的棘突行定点按压,肘部将患者肩前部按住后另一肘部按护患者髂嵴部,相反方向进行扳动,将患者腰部扭转到最大幅度,左右各做一次。②握踝伸腰法。患者取俯卧位,一手按压患者腰部患处棘突,另一手握住患者一侧的踝部,向上进行慢慢提拉,直至腰部后伸旋转至最大幅度轻微闪动,重复动作6次[7]。(2)四维牵引。第一维牵引患者仰卧纵轴骨盆牵引,第二维牵引俯卧骨盆牵引同时外展患肢牵引,第三维牵引仰卧屈曲双下肢悬吊牵引,第四维牵引患者俯卧过伸双下肢悬吊牵引[8]。1次/d,每次治疗后卧床休息20 min,2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临床疗效 按照文献[5]《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腰部活动非常自如;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腰部活动较自如;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腰部活动力度加大;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有加重,腰部活动受限。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疼痛程度及腰部功能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总分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腰部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膀胱功能,总分29分,分值越低表明腰部功能越差[9]。

1.3.3 腰椎活动度 采用脊柱测试评价训练系统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腰椎活动度(后伸、左旋转、右旋转)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腰椎活动度(后伸、左旋转、右旋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后伸、左旋转、右旋转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s)]

组别 后伸 左旋转 右旋转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2) 8.52±4.12 21.50±3.01 9.30±3.32 23.10±2.26 9.52±2.14 23.04±2.30观察组(n=42) 8.49±4.10 25.32±3.20 9.27±3.34 26.95±3.01 9.54±2.10 25.75±2.10 t值 1.032 9.623 0.925 8.769 0.930 8.527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JO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JOA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JOA评分比较[分,(±s)]

组别 VAS评分JOA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2) 7.05±1.12 3.14±0.31 12.62±2.02 20.02±2.45观察组(n=42) 7.04±1.10 1.62±0.20 12.60±2.01 26.64±1.67 t值 0.634 2.268 0.469 4.325 P 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各种新的疾病类型逐渐出现,如腰椎小关节紊乱已经成为近几年来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症,青壮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而男性患者的比例明显多于女性[10]。腰椎小关节紊乱多因不良姿势或者体位突然改变,导致脊椎小关节错位,引起软组织受挫引发反射性肌肉痉挛,临床表现多为突发性疼痛,疾病发生后患者的日常生活多有不便,加之疾病的复发率也较高,因此必须进行规律性的持续治疗,从而保证腰椎小关节功能恢复的有效性[11]。

以往对于腰椎小关节紊乱多采用西医方式治疗,以局部制动和药物治疗为主,帮助患者恢复错位的腰椎,但是远期疗效较差[12]。祖国医学中,对于腰椎小关节紊乱多归于“骨错缝”范畴,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因患者的经脉不通、筋骨血气瘀滞所致,患者腰部长期劳损,风寒湿邪乘虚入侵,内损肝肾,经脉失荣,筋骨失养,治疗基础为行气、活血、通络、祛瘀[13]。正骨推拿主要以推拿手法治疗骨折、脱臼、伤筋等病证的中医骨伤科主要外治法,又称正骨按摩,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行气止痛、祛风散寒的功效,可以改善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的临床症状。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是王和鸣教授在南少林骨伤传人林如高老中医的理伤、整脊手法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创新出的一套改进型正骨手法,以通调督脉、扶固阳气、整复脊柱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4]。该手法通过理筋正骨,消除患者“筋出槽、骨错缝”,从而改善腰椎小关节的紊乱状态。四维牵引可以解除腰部肌肉的痉挛,达到四个维系脊柱肌肉力平衡,恢复肌肉对腰椎支撑力,恢复腰曲度,强化脊柱稳定性,消除对神经根的刺激,降低疼痛程度,使受损腰椎组织得到修复[15-1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后伸、左旋转、右旋转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联合四维牵引可有效改善患者腰部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综上所述,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联合四维牵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腰部功能,提高腰椎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活动度腰部腰椎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一套动作 缓解腰痛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