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

2022-01-04王珂珂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王珂珂

摘要:课堂教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是课堂教学的灵感源泉,由教学回归社会生活,才能使课堂焕发活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生活化的思想活跃课堂氛围,达到育人效果。基于此,文章重点论述了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情况,希望对广大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来说,紧密联系生活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且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将课程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进而有效提升我国基础教育学科质量[1]。

一、认清教学本质,融入生活化思想

从本质上改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是大部分教师需要思考的主要内容,只有认清教学本质,教师的教学素养、思想层次才会不断提高,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更好的体验[2]。这其中主要表现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融入生活化思想,其中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等多方面思想价值观念的融合,这样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不断提高核心素养的内容需求。

例如,教师在讲解“在集体中成长”这一单元知识内容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从自我认知正确过渡到集体认知,认清自己的地位和本质的前提下,才能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分工和作用更加清晰明了。这其中教师也要积极融入生活化思想,让学生从日常生活角度区分个体生活和集体生活的不同,以家庭和学校为对比,在学习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集体环境适应能力。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让学生具备谦让精神和团队意识,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改善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营造出了优秀班集体环境。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由于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匮乏,学生也不会有意识地对其加以提炼和概括,因此,在教学时就需要教师扮演桥梁的角色,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衔接,将课堂的范围扩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的大课堂中汲取学习的资源。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从日常的实际生活出发设置问题、分析素材、寻找答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3]。新课程非常关注学生的体验,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体验把生活转化为感受和理解,从而达到主动地吸收、自觉地获取和高质量的反馈。

比如,在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时,往往受制于法律知识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或者法律“高大上”初中生不理解的困境,解决这些困境就可以把教材内容编排成小型的生活情景剧,让学生来演一演身边与法律相关的案例,或者带领学生回顾学校开展过的法治教育宣传活动,让学生谈一谈在参加这些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引导学生发现法律就在身边,这样可以把课堂直接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充分感受法律与我们紧密关系,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

所以,在使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时,教师利用一些有关法律的生活实例更容易使课程顺利开展,通过这个生活化的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大提高真实性,并吸引了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在很大程度山有利于促进教师在课堂的发挥以及与学生的深入交流,推动学科素养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新课程的构建中,选择适合学生的生活化情境至关重要。

三、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随着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道德与法治教育评价标准作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和关键,必须有效地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程的评价,能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局限性。到目前为止,大多学校道德与法制学科的教育评价体系都不够完善,且部分教师还是秉持传统的教学观念,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成绩,以分数来评定学生是否优秀。对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教师会认定其品行端正,而对于一些成绩稍低的学生,则会出现放任不管的现象,这样的评价违背了道德与法治教育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无法满足当下学生培养的需要,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培养目标,完善评价体系,并做到对学生公平公正,多方面多维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多关注生平时的表现。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多督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花时间精力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结束语

总之,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本质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水平同步提高,在生活和学习各方面都有积极活跃的表现,实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提升生活中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步卫星.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2):101-102.

[2]劉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甘肃教育,2020(19):190-191.

[3]陈露婷.心与心相“愉”  情与暖共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体悟[J].中学教学参考,2020(22):44-45.

[4]吴新红.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探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0(05):19-21.

猜你喜欢

教学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分析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