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及对胃肠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

2022-01-03杨寅熙张世伟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肠粘连松解术胃肠功能

吴 铁,杨寅熙,董 晟,张世伟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道或腹腔内粘连引起肠内容物阻塞而导致的肠梗阻,属于临床常见的梗阻性疾病[1]。目前临床非手术治疗难以消除粘连性肠梗阻,所以手术治疗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虽然可以解决粘连性梗阻,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问题。近年来,腹腔镜手术以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2]。相关研究报道,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具有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特点[3-4]。本研究探讨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对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1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10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无缺漏者;均符合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5],并经腹部CT和腹部立位平片检查确诊;存在腹部手术史者手术时间需>1年;均无麻醉禁忌证且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标准:合并意识障碍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者;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研究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29~66(48.86±7.46)岁,体质量指数(BMI)为(65.19±14.51)kg/m2;粘连类型:肠管与原手术切口粘连成角27例,网膜与原切口粘连20例,肠管间扭转粘连9例;粘连程度:Ⅰ级23例,Ⅱ级17例,Ⅲ级13例,Ⅳ度3例。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28~67(49.75±7.68)岁,BMI为(66.52±14.29)kg/m2;粘连类型:肠管与原手术切口粘连成角28例,网膜与原切口粘连17例,肠管间扭转粘连7例;粘连程度:Ⅰ级20例,Ⅱ级16例,Ⅲ级13例,Ⅳ度3例。2组性别、年龄、BMI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均予术前检查并在术前行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证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肠粘连松解术,具体操作: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全麻,麻醉起效后操作者经腹部做切口,沿腹直肌切开进入腹腔,确认肠梗阻部位后进行松解术,术毕冲洗腹腔,检查肠管,常规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创口。研究组行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具体步骤:患者取仰卧位,予气管插管全麻,麻醉起效后操作者在患者脐旁做一1 cm的切口,用巾钳提起脐附近的腹壁,经切口插入气腹针,置入套管,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将腹压维持在10~14 mmHg,充好气后,退出气腹针,置入腹腔镜观察腹腔内粘连情况,建立2~3个操作孔,通过操作孔插入摄像镜头和各种所需手术器械(无损伤肠钳、超声刀、电刀等),于镜下进行松解术。

1.3观察指标

1.3.1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为经治疗肠粘连症状消失,且无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有效为经治疗肠粘连症状有所改善,发生相关并发症;无效为经治疗病情无改善[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围术期情况: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

1.3.3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观察2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

1.3.4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肠管浆肌层损伤、切口疝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比较[例(%)]

2.2围术期情况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粘连性肠梗阻围术期情况比较

2.3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研究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3。

2.4并发症 研究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5.36%),其中切口感染2例,肠管浆肌层损伤1例;对照组发生10例(19.23%),其中切口感染4例,肠管浆肌层损伤和切口疝各2例,肠瘘和腹膜炎各1例。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2组粘连性肠梗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经过非手术治疗后症状能够得到一定缓解,但未从根本上松解肠粘连部分,导致病情反复,最终采用手术治疗[7]。目前,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方式较多,最常见的是开腹手术,此手术方式虽然可以解除粘连,但是创伤较大、出血量较多,且肠腔内大量内容物易造成腹腔污染,所以一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8-9]。腹腔镜手术通过将腹腔镜置入腹腔进行全面观察,可有效解除粘连性肠梗阻,且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及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10]。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快,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小于传统开腹手术,能够有效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析其原因主要为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在操作时具有创伤小、术后再粘连概率低、对机体干扰少、腹腔暴露在环境中的机会少和恢复快等优点,操作者能够通过腹腔镜的引导,准确对梗阻部位进行松解治疗,由于手术定位精确,对肠管旁系膜组织损伤小,从而大幅缩短了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加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切口感染、肠管浆肌层损伤、切口疝、肠瘘、腹膜炎,分析其原因:由于开腹手术创伤大,易损伤与腹壁粘连的肠管,引起肠瘘,而研究组仅有少数患者切口感染、肠管浆肌层损伤,说明腹腔镜手术可避免对肠管的损伤[13-14]。

综上所述,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且术后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猜你喜欢

肠粘连松解术胃肠功能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WALANT技术在腱鞘松解术中的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银质针松解术结合蒙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疼痛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肠粘连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白良川副教授运用“T”形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椎病针灸取穴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