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2015-05-06李建洪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36期
关键词:肠粘连肠管屏障

李建洪

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凉山 616650

1基础理论

1.1肠粘连的概念

腹腔内脏器和肠管、腹膜与肠管、肠管与肠管之间的异常黏附称之为肠粘连。导致肠粘连的因素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2种,根据临床证明,80%的肠粘连患者都是由于后天因素造成的,例如腹腔手术。一般来说,肠粘连的形成过程包含形成粘连、从头再形成粘连以及再行成黏附。

1.2肠粘连的后果

患者在接受腹腔手术以后发生肠粘连的概率为63%~97%,肠粘连很容易引起小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病率大约为4.6%。小肠梗阻是世界公认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并且目前临床还没有研究清楚小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另外,在进行腹部手术的时候,肠道很容易遭到损失,愈合过程中肠粘连就会导致患者出现盆腔疼痛症状,从而引发不孕不育症。

1.3形成肠粘连的机制

虽然临床对肠粘连的研究不断深入,很多学者对肠粘连都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对于形成肠粘连的机制仍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人体中最大的浆膜就是腹膜了,它有壁和脏两层共同组成,厚度大约为25~30 um,腹膜具有支持并且固定脏器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分泌出人体需要的蛋白、细胞因子和浆液等。一般来说,外科手术后很容易损伤腹膜,当腹膜和肠管等部位遭受到损伤以后,在愈合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肠粘连,也可以说肠粘连是这个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2肠粘连的预防措施

2.1临床研究

2.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0胃肠手术患者,具体资料见表1~3。针对这2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回访工作,然后将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挑选出来进行研究。

表1 年龄和性别分布

表2 手术方式

表3 既往病史及用药情况

2.1.2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肠粘连的标准:反复出现不全性的肠梗阻症状,并且没有其他的原因;具有完全性机械性的肠梗阻症状,并且没有其他的原因。

影像学诊断肠粘连的标准:通过腹部B超的结果可以看出局部的肠管出现了2 cm以上的扩张现象;肠系膜增厚了1 cm以上;肠壁出现了相贴情况,不能分离;局部的肠蠕动能力大大降低;腹壁和肠管出现了相贴症状,并且不能分离。通过小肠系造影可以看出:局部的肠管出现了扩张症状,并且伴有狭窄症状;有一段小肠出现了团块,使用机械都不能实现分离;小肠变得畸形。

2.1.3病例选择 ①没有肠梗阻病史,没有诱发肠粘连的病史(例如腹腔感染、出血、外伤、手术等);②没有合并严重内科疾病;③手术前后没有使用过激素或者是免疫抑制剂;④年龄在18~60岁之间;⑤所有的病例都是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手术治疗。

2.1.4分组方法 按照病例选择标准,共有120例患者列入了研究之中,这些患者按照是否采取了肠粘连预防措施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采取了肠粘连预防措施的患者,共80例;按照采取预防措施的不同,再分成五个组别。对照组则是没有采取肠粘连预防措施的患者,共40例。对比和分析这两组患者的肠粘连发生率。

2.1.5预防措施 对于预防肠粘连的措施,一般有化学药物、机械屏障、手术方法以及对于会引发肠粘连的疾病及时治疗等4种方法。

①化学药物:在临床上,一般选用秋水仙碱、维生素、激素、抗氧化剂、抗凝血剂、纤溶制剂、抗生素等药物来抑制纤维组织和细胞增殖。②机械屏障:机械屏障分为固体屏障和液体屏障,最常用的固体屏障材料有固体膜、胶和生物可以吸收的、不可吸收的膜,如聚乙二醇、氧化再生纤维素等等。最常用的液体屏障物质有艾考糊精、交联玻璃酸、玻璃酸、葡聚糖、晶体液等等。③手术:根据临床试验表明良好的腹膜缝闭可以有效减少肠粘连的形成。医生在进行手术的时候,要力度轻柔、准确操作,避免内脏长时间的暴露以及减少其暴露的面积;尽量减少由于机械刺激对内脏和腹壁造成的损伤。当手术结束之后,要把器官正确放回腹腔,最大限度降低内脏器官受到异物的刺激,在缝合切口的时候,要采用合适的材料。④针对会引发肠粘连的疾病进行及时治疗:一些疾病也可以导致肠粘连的发生,因此要加以重视并及时治疗,比如急腹症。

2.2统计方法

此次研究中使用的所有数据都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对照组患者的肠粘连发生率

通过表4可以看出,如果不采取相应的预防肠粘连措施,患者在手术很容易发生肠粘连,并且发病率高达85%。

表4 对照组患者的肠粘连发生率

3.2观察组患者的肠粘连发生率

通过表5可以看出,4种预防措施都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其中机械屏障效果最好;如果将4种预防措施同时使用,能够使肠粘连的发生率降低到6.25%。

表5 观察组患者的肠粘连发生率

4结语

肠粘连的发生很少是因为先天性的原因导致的,大多是因为后天因素造成,例如腹膜和肠膜遭到损失等。本文从后天因素出发,重点探讨了肠粘连的形成机制以及预防肠粘连的措施,结果表明采取化学药物、机械屏障、改进手术方法和及时治疗会引发肠粘连的疾病等4种方法都能够有效预防肠粘连的发生,其中机械屏障的预防效果最佳,但是将4种预防措施同时使用会大大提升预防效果,因此建议临床广泛联合使用这四种措施来预防肠粘连。

附问卷调查

肠粘连预防措施的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的年龄是()?

A、25岁以下 B、25~35岁

C、35~45岁 D、45岁以上

3您患有以下哪种疾病()?

A、胃十二指肠球部穿孔

B、胃部肿瘤

C、十二指肠憩室

D、化脓性阑尾炎

E、小肠癌

F、结肠癌

G、Mirizzi综合征

H、其他

4手术前您是否有肠梗阻病史或者是否有诱发肠粘连的病史(如腹腔感染、出血、外伤、手术等)?

A、是 B、否

5手术前您是否有合并严重内科疾病()?

A、是 B、否

6手术前后您是否使用过激素或者是免疫抑制剂()?

A、是 B、否

7您是采取哪种方法进行治疗的()?

A、剖宫产术

B、胃大部切除术

C、阑尾切除术

D、右半结肠切除术

E、子宫全截术胆囊切除术

F、胃大部切除术

G、胃修补术

8在手术治疗后,您是否采取了预防肠粘连的措施()

A、是 B、否

9在手术治疗后,您采取了哪些预防肠粘连的措施()?可多选

A、化学药物

B、机械屏障

C、改进手术方法

D、及时治疗会引发肠粘连的疾病

10在手术治疗后,您是否出现了肠粘连症状()?

A、是 B、否

[1]孔令源,李俊生.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其预防[J].医学综述,2013,19(3):407-410.

[2]李国新,赵保玉.腹腔镜胃肠手术与肠粘连形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6):404-410.

[3]春莲,吴福林.腹腔粘连的预防现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3):4-5.

[4]董永红,李鹏飞.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5):608-610.

[5]Guo H, Leung JC, Cheung JS, et al.Non-viral Smad7 gene delivery and attenuation of postoperative peritoneal adhesion in an experi-mental model[J].Br JSurg,2009,96(11):1323-1335.

猜你喜欢

肠粘连肠管屏障
咬紧百日攻坚 筑牢安全屏障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屏障修护TOP10
阑尾炎手术后肠粘连是怎么回事
一道屏障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维护网络安全 筑牢网络强省屏障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肠粘连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