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过程管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编制探索与实践 以武汉甘露山文旅城为例

2022-01-01周小虎王自峰

中华建设 2022年8期
关键词:全域文旅规划

周小虎 王自峰

武汉市作为全国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城市设计已经作为管理手段介入到城市规划管理中,但现实管理实践中实效不足,普遍存在着编制与管理实施衔接不畅的现象。武汉甘露山文旅城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以一种动态的思路相互校正,以应对市场出现的变化和平衡政府、开发主体以及公众的利益。通过整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逐步优化空间形态方案,细化城市设计要求。借助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设计条件、土地出让合同等法定文件,落实城市设计要求。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最终确保原有规划目标的实现。以武汉市甘露山文旅城首开区为例,从全过程管理控规及城市设计的编制思路和管理实施保障等方面介绍,目的在于为其他城市的管理实施方面提供实践经验。

一、文旅城项目概况

为促进武汉疫后重振,加快复工复产,推动黄陂全域旅游提档升级,树立武汉市旅游品牌标杆,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按照要求,开展武汉甘露山文旅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编制工作。

文旅城项目用地与黄陂前川新城“隔滠水相望”,滠水作为文旅城整体形态感知前景区,有较好的开敞视距,在功能上、景观上将是前川新城的重要呼应。从旅游资源区位看,2019年,黄陂拥有景区21家,位居全国前列。丰富的自然山水、文化特色,是黄陂区当选“中国有影响力的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客观基础。在交通区位上,文旅城与全市各个区域性交通枢纽联系便捷,又能与各大景区景点紧密联系。作为全域旅游的游客服务中心,是游客达到黄陂的第一印象区。文旅城组团四至清晰,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城市功能组团。场地现状建设主要为农村生产生活用途为主,相对于城市建成区,属于空白区,城市新区属性明显。

二、编制总体思路及内容

本次规划基于项目发展条件分析,从“保护底线、凝聚产业、构建格局、塑造形态”四个方面形成了规划构思与方案。

1.构建绿色生态、活力多元的开放空间体系

以自然山水脉络为框架,突出片区特色空间本底,落实低冲击理念,充分利用现状低地、洼地、沟渠构建开敞空间网络体系。以甘露山、滠水河自然生态要素为设计本底,坚持绿色高质量的发展理念。以自然山水资源为本底要素,梳理场地高程、现状植被,整合城市生态、山水视线、文旅产业、旅游服务布局框架,挖掘文化资源,梳理文化脉络,建立观览游线,丰富公共空间与生态空间内涵。形成“廊网交织、绿城融合”的公共开放空间与绿色生态体系。

2.构建文旅主导、文创支撑的产业功能体系

以文旅产业特征为导向,构建全域旅游服务体系,研究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梳理文化脉络,融合区域发展格局,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便捷联系、相互补充的旅游服务功能格局。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保障,建立全域旅游服务平台。研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征,结合文旅产业发展趋势,深度发掘自身发展条件,从文化主题、业态类型、游客规模、支撑配套等方面分析项目功能定位,确定项目建设目标与业态构成,建立“商、养、学、闲、情、奇”多元融合的文旅+文创产业体系。

3.构建安全韧性、集约高效的用地功能格局

以促进国际交往为目标,构建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基于“文+旅创”产业融合构架,着力提升区域发展能级和品质,强化城市协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全域旅游服务中心,提升城市吸引力与影响力。以支撑产业功能为导向,构建旅游服务、休闲服务、综合服务三大功能核心,契合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形成“T”型城市服务功能轴,支撑全域旅游服务职能。分析总结全市新城建设发展模式,统筹考虑人、地、房协调关系,按照生活圈层级,复合社区服务职能建设邻里中心,构建集约高效的生活服务体系。加强文旅城内外交通集散能力,坚持保障安全、保障功能、尊重自然的原则,建立安全韧性的支撑保障体系。

4.塑造整体协调、个性鲜明的城市空间印象

以城市形态管控为抓手,塑造城市形象标志地区,发掘本土文化元素、梳理归纳文旅主题、聚焦山水本底特征、匹配文旅功能定位,从整体形态、特色空间、街区品质三个方面,塑造城市形象。突出对城市整体形态、文旅片区特色、地块建设品质的打造。一是通过山水视线廊道、滨水空间天际线,地标场所设计,塑造城市整体形象。二是强化滨水空间开放性、营造公共空间尺度、提升公共空间活力,展现地域特色与内涵;三是在街区层面通过对功能业态、建筑形态、公共空间、街道界面的设计引导,提高街区地块的空间与形象品质。

三、编管合一的实施路径

1.全周期跟踪服务,刷新疫后重振“武汉速度”

规划工作贯穿项目立项、功能策划、整体城市设计、用地布局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配合参与建设用地报批、土地整理、供地方案编制、规划设计条件拟定等相关工作;实现规划设计工作全流程跟踪服务,从项目立项到开工建设仅用6个月时间,刷新“武汉速度”。保障时间进度的同时,有效传导、落实规划设计理念。

2.全过程设计引领,构建多维度设计工作模式

规划方案编制过程,平面格局与三维形态相互校正。通过整体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节点深化设计,逐步优化空间形态方案,细化视线廊道、开敞空间、标志界面、建筑形态、街区尺度等空间设计要求。借助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出让合同、规划设计条件等法定文件,落实城市设计要求。探索出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相互融合补充的多维度工作模式。

3.全系统保障韧性,构建复合化设施支撑体系

为提升城市防灾减灾及灾害适应能力,规划编制城市防洪、排涝、十五分钟救助圈、地下空间、静态交通等专项规划。通过与城市绿地系统、开敞空间布局衔接,构建完善的城市服务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4.全要素管控引导,践行城市设计法定化模式

按照全周期跟踪服务的工作模式,全过程设计引领的规划方法;以控制线详规划成果、规划设计条件作为为法定手段。尝试创新城市设计管控方法,通过创新“建筑包络体”提升建筑高度管控精度,通过“建筑灰空间、屋顶空间、室外空间的开放利用率”精细管控建筑形态。

四、结语

当前,品质提升已是城市发展的主旋律,环境品质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作为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抓手,实施性城市设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手段,然而实践过程中,城市设计的实施效果通常不尽人意,其可操作性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应该认识到的是,实施过程中影响城市设计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城市设计的编制阶段与实施阶段的通畅衔接。“空间形态思维主导方案设计全过程”的规划方法,“城市设计服务贯穿项目全周期”的工作机制,是两个阶段产生有机联系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通过控规管理平台融合城市全系统工程,对城市设计全要素进行归纳管控,实现提高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的最终目的。

本文提出的城市设计编制思路与实践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细化管理”,虽然强调其管理属性。实质是利用城市设计技术手段的支撑,通过组织政府部门,实施企业、规划人员、社会公众交流协商,最终实现精致城市管理的过程,是针对大都市发展区外围新城区的深刻实践,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去进行解决,最终形成良好的整体城市空间形态,实现城市品质提升,充分体现了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结合,具有良好的示范性作用。

猜你喜欢

全域文旅规划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