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 创新发展*——以广西河池坡索村为例

2022-01-01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钟昀致李文波梁晓冰

区域治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精准农村经济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钟昀致,李文波,梁晓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河池区电网企业承接的脱贫攻坚仍然任务艰巨,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趁热打铁,摘下贫困村这顶帽子,攻克脱贫最后难关。

一、背景意义

花香乡坡索村位于东兰县东部,现有耕地面积1710亩,其中,水田1056亩、旱地654亩。坡索村辖35个自然屯,29个村民小组,目前人口总数为684户,2625人,均为农业人口,主要居住有壮、瑶、汉、苗4个民族。目前坡索村设有党支部一个,未设置党小组,共有党员50名。

中国扶贫“六个精准”解决“四个问题”。第一个“扶持谁”。“扶贫对象要精准”,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明确扶贫目标才能实施具体策略。第二个“由谁扶”。实施策略主动性,“因村派人要精准”,落实责任,个人、团队持久战。第三个“如何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要精准,策略认同、资源到位,注重引领者的引导艺术。第四个“如何退”。“脱贫成效精准”,监督考核机制,维持项目经营稳定上升。2020年脱贫任务虽已圆满完成,但不意味着工程结束[1]。

南方电网定点帮扶以来,坡索村党支部立足民情,结合“双联”行动开展,始终坚持“以党建促发展”,通过项目扶持带动、党员带头示范、能人结对帮扶等有效措施,夯实了基础设施,改善了村容村貌,壮大了党员队伍,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为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2]。

二、东兰县扶贫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一)前期东兰县扶贫存在的问题

1.地理位置偏远

东兰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县境地处云贵高原边缘桂西北山区,地理位置偏僻,地理形势复杂,多为山谷地势,不利于开展基础路基建设,濒临城镇多为小城镇,不利于东兰县的经济发展。

2.经济发展缓慢

经济问题是促成贫困问题的最重要因素,没有资源产业的支持,经济发展缓慢,无法跟上社会发展,造成了贫困滞后问题。政府的政策不符合当地的发展规律,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属于深度闭塞贫困地区。

3.思想落后

坡索村地处偏远山区,因经济落后教育资源也跟不上,所以思想更为滞后,领导响应政策速度迟缓。且城镇内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多为老人、儿童留守在家,对于政策的执行力不强,难以落实政策方针,缺乏效能劳动力。

(二)开展具体扶贫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在开展脱贫攻坚收官战前,村党组织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进度还存在着不协调的矛盾,成为制约实现脱贫致富进度的一块突出短板。主要表现在基层党组织对扶贫工作的认识不足,基层党支部领导班子核心引领作用不突出,扶贫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基层党员的创造性引领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基层治理理念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群众的积极性不高。在开展扶贫工作初期,群众能够看到的效益差,难以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扶贫工作的进度缓慢,群众的配合度不高,扶贫工作难以进行。

3.存在返贫的问题。精准脱贫后,相关政策扶持相应调整,当地产业并未完全独立发展,经济结构不完整,单一的产业化模式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在扶贫工作中引进的人才,在完成脱贫之后相继退出,缺少新鲜和创新性思想指导,思想文化发展缓慢。

三、通过创新经济模式发展经济发展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经济模式是现今农村经济发展的首选之路,不再是根据传统经济模式做低效低收的经营。农村发展更要贯彻落实国家新政策、新计划,在党建引领、企业帮扶、团体协作中创新发展,稳步上升。

(一)农村经济发展模式——“O20”模式新市场

坡索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近年来,越来越多新型产业被发掘,如文化果园种植基地、地区特色养殖场和区域专有作物供应链等经营模式。在互联网经济的带动下,引进电商,让更多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社会,为人们所熟知。

除了电商运营,更多的新型科技项目投入到农村经济发展当中,使得农产品可以更好地应对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产业规模得到扩大,为推动农业成果良性增值,营造优越环境,农村发展首攻农业,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当合理的农村运营管理模式极其重要。

网络销售推动区域合作与产业创新。“O20”模式即互联网运营销售模式的一种,对新农业发展具备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大数据具备容量大、种类多、速度快等特性,更大程度迎合消费者需求,为开启“一四五”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爱农助农”计划结合互联网平台,做到了公益与利益相结合。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基础,更多的技术平台被采纳运用,新兴产业链加大特色供应,新兴科学技术研究更加关注农村发展。

坡索村电商帮扶计划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村民发展致富路径,为农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脱贫前,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备是坡索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阻碍,生产容易运输难,交通不便、设施不全,造成经济损失惨重。创新经济带动下,新兴农业开始走入山区、走近村庄,创造农村市场新发现,打响品牌。

(二)“村社企合一”发展模式

集体联动,合作共赢。各种因素导致了社会发展贫富差距,农村的封闭性也使其形成了发展延后的局面,更多地区的村舍散落分布,无法达到最好的发展效果。集体联动把村舍村民联结起来,交流探讨,在实践活动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

“集约化运营+村社企合一”是河池市集体联动与实践发展的重要途径,响应了有关欠发达地区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实时利用环境与资源,因地制宜,走持续发展路线。该模式通过采取盘活资产、整合资源、规模经营、合作发展、集中服务的办法,促进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村干部中有众多年轻力量加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扭转劳动力大量外迁的局面,让更多年轻人愿意留下来、加进来,保住沃土、维持情谊。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投入是引进人才的最佳方法,留住人才,乡村振兴就有了希望。

(三)农村文化发展模式

1.建设创业园

备受关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为年轻一代提供了亮点思维,助推农村经济发展走向更大的平台。通过建设创业园来发展产业,拓宽生产线,扩大产业规模,拥有更敏锐的市场方向感,可为农村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丰厚效益。

坡索村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产品供应,树立了美丽东兰的独特形象,为产品销售带来更大受众群体,传播与发扬了民族文化、当地风土人情。人才政策扶持为新农发展注入强劲活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训练,“双创”联动,推动乡村经济与文明建设的发展。

2.建设生态旅游文化产业

发挥农村资源实力,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将绿色环保文明建设方式植入经济发展模式,营造极具代表性、不可替代的运营产业。花香乡坡索村是个美丽而富有生机的村落,发展特色旅游文化产业既带动了经济发展,又传承了地域特色优秀文化。

3.“山里送来的广告”

做好广告、宣传工作。广告宣传能把坡索特色文明带出大山,带动产业转型,促进产业发展多样化。通过广告、宣传广西电网帮扶政策,落实效能影响,村集体活动运营,使坡索农特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

河池坡索村就特色富硒产品生产加工引进电商扶持,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给脱贫攻坚工作创造更多可能。南方电网定点帮扶让坡索村焕然一新,从山无路夜无光到公路通、电灯亮、有水喝、产食粮,电商助攻大大推动了脱贫攻坚联动实践进程。坡索村居民结合山区丘陵地带特征,因地制宜,种植富硒大米、富硒大蒜,养殖富硒鸡、生产富硒鸡蛋,打响“硒”字产业链,推广富硒健康产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好评。

本文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帮扶工作相结合——以广西河池坡索村为例”调研基础上写作,在此次调研中,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农村脱贫攻坚之艰辛,也了解民众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努力付出与取得的成果,我们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作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猜你喜欢

精准农村经济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精准的打铁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