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踝关节骨折手术中护理体位摆放的应用

2022-01-01付清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断端体位踝关节

付清华

( 朝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室 , 辽宁 朝阳 122000 )

作为常见关节骨折,踝关节骨折对患者活动功能及心理健康的扰动较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重建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基本途径[1]。手术过程中,由于踝关节位置特殊,且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如术中体位摆放不当,容易影响踝关节断端的显露,并对手术操作的实施及手术效率等方面带来一定不良影响[2]。体位摆放干预是一种以充分发挥手术体位支持作用为特征的干预手段,为验证其可行性,本研究针对67例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9月-2019年7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CT检查证实为踝关节骨折;(2)有手术指征;(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认知障碍者;(2)伴手术禁忌证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男/女=20:13;年龄(45.1±16.2)岁;踝关节骨折至接受手术时间(4.3±0.8)天。观察组男/女=22:11;年龄(45.4±16.0)岁;骨折至接受手术时间(4.5±0.9)天。差异不显著。

2 方法:2组均行踝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照组实施常规体位护理:麻醉生效后,辅助踝关节骨折患者取常规仰卧位。术中配合医师要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度,合理调整踝关节骨折患者体位,以确保踝关节断端的充分显露。观察组实施漂浮体位摆放干预:踝关节骨折患者入室后,利用手术床两侧侧卧位支架辅助踝关节骨折患者调整为健侧卧位。指导踝关节骨折患者保持健侧大腿、小腿、膝关节适当向后屈曲,健侧肢体摆放妥当后,辅助骨折患者将患肢置于健侧肢体上部,适当向前方屈曲一定角度。于踝关节骨折患者腿间、腋下放置软枕,并于背部放置长垫,适当调节软枕及长垫位置,提高骨折患者体位舒适度,并确保踝关节手术患者后仰、前倾角度均可达到45°标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无需调整踝关节手术患者体位。待踝关节断端复位完成,且以克氏针等充分固定后,取出软枕、长垫,并移除床旁侧卧位支架。辅助踝关节手术患者变更为仰卧位,于该体位下完成放置引流管、切口缝合等操作。

3 观察指标:评估患者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及术后4周踝关节功能康复状况,其中踝关节功能以踝关节功能评分(AOFAS)评价,总分0-100分;统计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状况及护理满意度。

5 结果

5.1 2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及踝关节功能对比:对照组手术时长为(93.28±10.59)分钟、住院时间为(11.34±2.71)天,均长于观察组手术时长(75.62±7.19)分钟、住院时间(9.08±1.59)天(P<0.05);对照组术后4周踝关节功能为(76.36±6.42)分,低于观察组的(83.59±5.16)分(P<0.05)。

5.2 2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6例伴术后感染,术后感染发生率18.18%,观察组1例感染,发生率为2.94%,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8.78%,低于观察组97.06%(P<0.05)。

讨 论

随着踝关节骨折接诊量的增长,这类骨折的术中体位管理,逐渐成为手术治疗体系的关键内容。踝关节骨折患者体位管理的特殊性在于:(1)体位摆放对患者依从性、情绪状态影响较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如体位摆放不当,踝关节骨折患者可能术中频繁变动体位、体位舒适度欠佳等,而出现依从性下降或负性情绪。上述问题会为内固定术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2)摆放合理性与内固定术难度密切相关。踝关节骨折手术中,患者踝关节骨折处的复位、断端内固定,是内固定术的主要难点[3]。术中体位摆放作为内固定术的重要支持,如摆放合理性不足,容易增加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手术操作难度,干扰上述难点的顺利完成,甚至影响其术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4]。

既往手术多以常规仰卧位,为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内固定术实施提供支持。但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内固定术操作流程来看,切开足踝部表层皮肤、复位骨折、以螺钉及克氏针等固定踝关节等操作,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骨折部位显露的要求不同。在常规体位护理模式下,为保障内固定术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需多次按照医师操作要求,辅助踝关节骨折患者变更体位。这一护理模式容易影响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体位舒适度及手术效率。漂浮体位摆放护理以侧卧位支架、软垫等作为支撑,辅助骨折手术患者取45°漂浮侧卧体位[5]。在踝关节骨折手术中,医师可根据手术进度,适当调整骨折患者机体前倾、后仰角度,确保踝关节断端暴露程度符合手术操作要求[6]。踝关节骨折手术中,漂浮体位摆放干预方法的应用优势在于:(1)便于踝关节断端显露及手术时长控制。踝关节骨折病灶位置较为特殊[7]。以常规体位护理法开展内固定术时,护理人员需根据术中踝关节显露程度、操作特征要求等,将骨折患者由仰卧位调整至适宜体位。频繁调整体位的过程,容易增加内固定术时长。此外,还容易因体位摆放不当、固定不佳等而增加手术操作难度。相比之下,以漂浮体位开展护理干预时,该体位的可变动特征,可充分保障踝关节骨折患者术中手术部位的显露效果。由于术中无需频繁变更体位,因此,该模式更有助于实现控制手术时长的目标。(2)降低感染风险。根据既往经验,踝关节及周围组织的长时间暴露,是诱发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感染的重要原因[8]。与常规体位护理方法相比,漂浮体位护理对内固定术中手术时间控制的支持作用,可降低由组织长期暴露而带来的感染风险。(3)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踝关节骨折患者经手术干预期间,术中损伤严重程度、术后康复锻炼方案的契合性等,是决定其功能康复状况的关键。本研究2组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方案完全一致。但在内固定术中,漂浮体位摆放护理所呈现出的良好手术部位显露效果,可减少踝关节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及手术创伤,因此,其术后功能康复速度相对较快。此外,漂浮体位摆放护理为踝关节骨折患者带来的快速康复优势,还有助于加快这类关节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综上所述,宜于踝关节骨折围术期管理中,引入漂浮体位摆放护理,借助该体位在显露骨折断端、控制手术难度等方面的优势,满足踝关节骨折患者对手术安全性及功能恢复状况的要求。

猜你喜欢

断端体位踝关节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后再骨折1例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楔形髂骨植入联合板状髂骨覆盖治疗胫骨骨不连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分析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