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实践性研究*——以L县为例

2022-01-01重庆科技学院李梅

区域治理 2021年53期
关键词:县域监测质量

重庆科技学院 李梅

在大数据时代,教育面临新环境、新理念、新方法,正在发生重要而深刻的变化,各方都在努力探索教育质量监测的方法,如何适应大数据的要求,完善县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制度,是“双减”政策的必然命题。

一、L县教育质量监测现状

早在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王少非教授就指出,国家组织对教育质量进行监测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责任,是保障社会教育工作质量的关键技术手段,有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落实,国家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

为推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策的落地和有效实施,着力提高县域教育质量,破解L县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管理困境,确保教育质量监测科学化、规范化,数据有效,可操作性强,在教育部和省市监测中心的指导下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L县自2016年开始实行县域范围内统一的网上阅卷系统和教学质量监测制度。L县每年都不定期地选择学段、年级和科目,对校长、教师、学生、家长进行抽测,通过监测对学校校长的工作情况、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情况、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等加以掌握和了解,至今,L县参测学生已经达到24.5万人次,校长监测已达到4356人次,教师监测已经达到52344人次,为各服务学校提供监测报告700余份,为提升学校教学资源管理水平和教学环境质量,整体提高县域教育服务质量和教学质量探索出一条可借鉴的可靠途径。

L县提出了“各学科均衡发展”的教学改进策略,针对教师监测中发现的“37.2%的教师认为培训系统性不够,24.6%的教师认为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行政部门推出了“先调研后培训”的订单式培训模式。针对校长年龄增长、倦怠性增强的问题,行政部门于2021年在各学段作出“加强校长奖励机制,并培养年轻校长后备人才库”的战略部署。

二、县域教育质量监测发展主要问题

教育质量监测制度为L县学生数据库的积累收集了大量基础数据,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改进教育决策、指导教育现状提供了科学依据,但随着监测平台的使用,也暴露出L县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在当前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亟待妥善解决。

一是经济发展落后、资金缺乏等问题,L县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建立相对较晚,不利于自主化探索新的技术和引入外部先进的理念。L县学生数量较多,每次教育质量监测时间集中,目前的硬件设备无法满足各学段同时监测的要求,给监测带来了较大的阻力。因此,资金的扶持和监测仪器的规模性配备,是监测教育平台需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是缺少保障教育质量监测专业队伍发展的相关制度。虽然教育质量监测一直受重视,但是没有相应的、专业的培养体系来保障技术人员的专业性成长,来满足多维度、多层次的教育质量监测需求。

三是监测结果运用机制不够完善。大多数学校主管领导和教师对监测的定位和内容认识模糊,出现了较多以监测之名行统考之实的现象。这样的监测不仅给地方教育部门、学校增加了负担,不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还可能造成监测过程中弄虚作假、监测数据失真等结果。

L县的数据分析现以简单的报表和报告的形式呈现,仅从学业成绩角度进行横纵向分析,呈现给行政部门、学校和家长,缺少其他因素的科学测量和分析,对于改善教学质量缺少科学性的指导意义。

四是监测内容命制需要更注重科学性。L县的教育质量监测内容一定程度上存在学科教研员独自根据历年真题模仿、“换汤不换药”的命制现象,在监测题目的设计上缺少科学性、开放性、创新性,也缺少专家队伍的论证。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测评内容正在经历转变,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智力因素不再是测评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学科素养、关键因素才是当前教育质量监测测评的主要内容。

L县教研部门应该提高命题质量,加强命题人员的教研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基于学科并超越学科,将学校课程之外的、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测评两方面相结合,从形式、内容、排版、命题的原创性等方面进行创新,命制科学有效的监测内容,这与强调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的要求与L县的发展理念相符合。

三、县域教育质量监测的发展趋势

L县教育质量监测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并取得了不错成绩。行百里半九十,新的教育质量监测理念要不断地传播推广,围绕如何更好地构建县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各部门应该持续进一步的坚持创新和突破,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方面不断研究和探索,进一步加强和发挥县域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平台作用,不断健全教育质量监测制度,逐年增加教育质量监测人员培训经费支撑,根据监测发展需求,在县域内、各级教管办区域、不同规模学校内多角度、分层级的开展相关教育质量监测的培训,以每次的监测为依托,“以测促改”,在每次的教育质量监测过程中,不停地发现问题,修正不足,完善县域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构建县域内科学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需要L县行政部门、教育部门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加强监测数据的收集和挖掘

监测数据在教学过程中的用途是广泛和重要的,如何在日常教学和监测结果分析使用的过程中有效地发现问题,并使用数理统计、数据深层挖掘等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县域或者学校区域内存在的问题,这不仅会促进形成一些共同的教学策略,还有一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使数据为教学服务,为下一步的教学指出方向,显得十分有意义。这种以监测为手段、以收集数据为目的收集和分析教学数据的教育质量监测,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近的发展区域,进行精准教学,从而提高整个区域或者学校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课堂教学中,在某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在线练习的监控反馈和课后作业监控反馈,每个学生对每个题目的答案信息、监控后形成的考试分析报告和成绩统计信息,都包含了大量有价值的新数据,但往往被忽视。

通过数据的收集和挖掘,分析教学规律,帮助教师利用信息来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向。所以,数据的收集和挖掘可以快速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效地做到“知己知彼”。

县域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也应加强数据分析的技术人员配备和技术理论培训。一方面,加强监测工具的统计分析能力,能开发出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较高的监测工具,客观说明监测工具的质量水平。另一方面,加强监控工具涉及的各种变量的统计分析,运用集中趋势、离散趋势、相关、回归、方差、多层次模型等多种统计方法,分析学生学习成果在各个领域的总体和具体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城镇和群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多种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程度,如学生水平、学校水平和课程水平等。监测要及时、分析要科学,充分挖掘监测数据背后的问题,为实践教学指明方向。

(二)更加注重监测内容命制的科学性

教育质量监测,无论是学校范围内组织的作业监测、日常监测还是县域组织的期末监测,监测内容相对广泛,命制时间相对较短,监测的重中之重是“测什么”,根据测试蓝图提出科学的命题,是教育质量监测工具开发的重要环节。

县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内容命制已经日渐完善,逐步走向科学化。但在“双减”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测评内容正在经历转变,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智力因素不再是测评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学科素养、关键因素才是当前教育质量监测测评的主要内容。因此,县域教研部门应该注重提高命题质量,加强命题人员的教研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科学开发适合本土的监测工具

目前,教育质量监测的方式主要有纸笔测试和操作性测试两种,L县教育质量监测工具开发现状还是以纸笔测试中的试题测试为主。试题测试与传统的试题相似的,即通过相关的试题来衡量学生对各种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多用来了解学生的学业成绩。

相对而言,问卷调查的监测对象更多、监测范围更广,问卷调查可以不局限于被监测对象的地理区域位置,不考虑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可以公开有效地测量与学生学习相关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尤其是与教育相关且相对稳定的因素。学业成绩体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问卷调查反映的是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习惯养成等信息。当然,县域范围内的操作性测试的监测工具使用更为稀少,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探索。

因此,在县域开展质量监测工具开发的过程中,要自主开发适合县域县情的本土工具,加强除试题测试之外其他类型的工具的开发,并且适时修正、完善。譬如,可以学习借鉴江苏省在全国首先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时专门成立了相关质量监测中心的做法,率先开发适合自己的多类型的监测指标和监测工具,这也能有效提高数据服务监测对象的质量,评估监测对象的工作效率,使监测分析结果更加客观、可靠,这对于县域的教育质量监测工具开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和实践。

(四)实现大数据为依托的教学体系、纠错体系的构建

监测制度的建立和监测数据的积累还可以支撑我们精准了解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使用特定的机器快速扫描收集作业、试卷数据,并可以准确统计错误率。例如,县域已经建立网评平台,使用统一的阅卷平台,这样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准确了解自己教学所在区域、班级、个人对各个知识模块的掌握情况,为之后的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使教学更高效、更有针对性。

现有县域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支持实现数据分析以及学生的错题生成,并对应生成诊断研究报告,即哪些知识点还未熟练掌握,进而利用平台一键生成并提供服务个性化学习包,形成学业追踪档案,建立一套学生对于个人的自适应学习信息系统。教师还可以为每个学生定制作业,减少重复练习,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五)监测结果的有效利用

教育行政部门历年来通过解读监测报告,不断从报告中找到需要改进的问题,如针对学生监测中发现的学科发展不均衡问题。

L县行政部门应加强此方面的宣传和监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使用要有别于传统考试,要有目的地减轻测评结果给学校造成的压力,并提供辅助性政策和措施,为学校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教育质量监测的实施是由命题、取样、监测、反馈、问责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程序,这其中‘问责’尤其值得重视。L县行政部门要指导各地各校依据监测结果有效问责,适当减轻问责的压力。此外,对于监测结果反映出的问题,必须采取进一步的跟进措施,通过政策倾斜或专项援助等多种方式帮助学校改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六)关注县域内的差异诊断,落实监测研究

通过不同镇街区域、不同规模学校的监测,反映出县域内师资不均衡、学校发展内涵理念先进性不同、学科差异性明显等关键因素等特点。L县要重视并加强这些差异研究,关注不同区域的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和需求,推动区域教研带动区域整改、校本教研引领校本转型,“在监测中找问题,向监测求实效”,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助力实现县域内教育均衡健康发展。

综上,县域教育质量监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是国家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级监测、省级监测、市级监测三级监测体系的必要补充,更加完善的构建具有县域特色的质量监测体系,可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地,对整体提升县域教育质量发挥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县域监测质量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质量投诉超六成
学习监测手环
睡个好觉
县域经济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