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黔桂岩溶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流失治理
——贵州项目区重点小流域社会经济效益现状分析

2022-01-01贵州省水土保持技术咨询研究中心萧超文

区域治理 2021年14期
关键词:项目区水土保持流域

贵州省水土保持技术咨询研究中心 萧超文

滇黔桂地区岩溶发育程度较高,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生态较为脆弱、受地形地貌影响,土壤贫瘠、农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有限、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是最急需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地区之一。滇黔桂岩溶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通过恢复自然植被、封山育林育草、小流域水土保持等综合措施,逐步减少水土流失,遏制土地石漠化进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当地社会经济水平,进而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综合效益的统一。贵州项目区主要涉及黔西南州8个县市和六盘水市4个县区,每年平均治理面积145.24km2,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坡改梯、经济林、水保林等。本文仅选取其中已建设完成的4条重点小流域的监测社会经济效益状况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对未来该治理工程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一、项目区概况

为科学评价本项目治理效益,总结推广适合该地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本次重点监测选取了钟山区吴家寨、兴义市拢岸、六枝特区磨盘河、安龙县免底河共4条小流域开展监测工作,监测期限为2015年-2017年,共计3年。

(一)钟山区吴家寨小流域

吴家寨小流域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汪家寨镇,流域面积22.72km2,治理范围主要在吴家寨村。本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12km2,其中修建坡改梯36.20hm2、蓄水池25座、沉沙池8口、输水管道10090m、截水沟1100m、排水沟500m。整治溪沟450m。修建机耕道500m、生产便道4540m、流域碑1座、封禁碑3座。种植水保林226.69hm2、果木林45.28hm2、经济林166.35hm2、封山育林725.48hm2。

(二)兴义拢岸小流域

拢岸小流域涉及兴义市七舍镇的糯泥村、敬南镇的拢岸村,流域面积20.84km2。本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12.27km2,修建坡改梯38.37hm2,修建机耕道228m、生产便道5097m、截排水沟3584m、蓄水池35座、沉沙池35口,修建流域碑1座,封禁警示碑27座。种植水保林138.33hm2、经果林246.95hm2、封山育林803.14hm2。

(三)六枝特区磨盘河小流域

磨盘河小流域位于洒志乡西部,涉及洒志村、平桥村、中寨村,流域土地总面积23.92km2。本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2km2,修建坡改梯工程17.19hm2、蓄水池10座、沉砂池10口、机耕道1021m、生产便道4861m、封禁碑3座、流域碑1座、护林牌6套。种植水保林648.84hm2、经济林46.37hm2、封山育林489.81hm2。

(四)免底河小流域

免底河小流主要涉及安龙县洒雨镇竜金村、天桥村、免底村。流域总面积27.69km2。本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85km2,其中修建蓄水池10座、沉砂池10个、机耕道1.02km、生产便道3.19km,修建流域牌1座、封禁牌1套。种植经济林(茶叶)46.37hm2、水保林338.81hm2、封山育林799.84hm2。

二、数据调查收集

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主要包括:人均粮食、农业年收入、收入组成、人均食品年支出额和人均消费年支出额及了解小流域不同知识层面的公众对国家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方针政策、水土流失与生活环境、水土流失与国家生态安全、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危害[1]、水土保持措施对小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等方面的认识程度,了解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期望及参与治理的意愿等。

监测方法及频次:采用典型农户加现场调查,典型农户调查的方法是在重点小流域中选取农户然后进行随机抽样,各选择一定数量的农户(包含部分参与工程建设或种植经济林农户)进行跟踪调查。每年一次,共计三年。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人均粮食

通过对项目区2015年、2016年、2017年三个年度的典型农户调查结果显示来看,2015年项目区人均粮食占有量最高,为347.15kg/人;2016年项目区人均粮食占有量位列第二,为308.65kg/人;2017年项目区人均粮食占有量最低,为296.65kg/人,通过3年监测期分析人均粮食占有量成逐年下降趋势,根据对询问典型农户的调查分析,项目区内依然以传统农业种植占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主要以玉米和土豆为主,但随着劳动力逐步转移,耕地耕种率相对较低,部分耕地逐步出现撂荒的迹象。综上所述,相比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人均粮食占有量逐年降低,人均粮食占有量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耕地抛荒加之自然灾害的产生,造成农作物减产。

(二)农业人均年收入

调查项目区2015度年农户人均年收入为10414.90元/人,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4742.08元/人,农民人均农业收入2736.38元/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562.55元/人;2016年度农户人均年收入为13050.19元/人,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4065.82元/人,农民人均农业收入1994.21元/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1055.97元/人;2017度年农户人均年收入为15783.66元/人,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8686.04元/人,农民人均农业收入2980.49元/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2803.17元/人。从现场走访询问调查情况来看,传统农业种植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打工等收入占有比例逐年提高。农村办酒、人情等现象大为减少,农民人均年收入得到较大幅度提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农户收入主要收入来源于当地产业的调整,引入了公司加农户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年龄偏大当地农户通过合作社能够就地务工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同时相比工资性收入,由于劳动力的不足,导致了农业收入的减少。

(三)收入结构

从2015年度-2017年度各调查小流域农民经济收入结构总体平均看,典型农户收入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15.08%,林果业占3.08%,牧业占1.99%,渔业占0.37%,其他收入(打工、副业等收入)占79.48%。农业和其他收入两项成为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占到总收入的94.56%,占绝对优势。相对而言调查小流域的林果业、副业和渔业收入相对较小。农发项目实施的经济林、经果林产业目前均处于发展初期,经济成效暂且不明显。

(四)群众对治理工程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对项目区3年共选择的108个(次)典型农户共发放调查问卷108份,实际回收108份。通过农户意愿调查,知道“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人数占大多数;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不清楚内容的较多;不清楚“水土保持方针、政策”的人数较多。认为当地水土流失不严重的较多:认为“水土流失对生产生活有影响”的人数较多:认为“水土流失群众生活贫困”有很大关系的占多数人;对于“陡坡开荒的主要原因”问题不清楚的占多数;对于“您知道水土流失的后果吗”问题,大部分人认为会减少耕地、造成石漠化和加剧干旱及洪涝灾害;认为治理当地土地的水土流失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很重要,很迫切的占多数人;对于“您认为治理水土流失,能给群众带来哪些好处?”的问题,大多数人认为可改善环境、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对于“如果政府投入一部分资金去治理您家里的土地,减少水土流失,您愿意配合吗?”的问题,大多数人表示愿意无偿投入一部分劳力;对于“您认为治理周边土地的水土流失是谁该管的事?”的问题,大多数的人认为是地方政府和群众共同的事;关于选择治理措施上,大部分选择了修建农田道路、建蓄水池、修建坡面水系工程。对于“您对农发水保实施项目是否满意?”这个问题,大部分调查者均对工程满意,满意度高达97.22%;对于“您是否参与过该项工程建设?”这个问题,有40%左右的村民表示参与该项工程建设,有60%左右的村民表示没有参与过。

四、结语

通过对典型小流域社会经济情况调查得知,经济收入的改善与当地政府扶贫政策的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存在紧密的关联。由于政策导向,资源优化,当地产业结构结合市场发生了积极变化,传统农业种植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外出务工等收入占有比例逐年提高。治理工程引入规模化产业,农户可以就地务工,增加了部分收入来源。通过典型小流域推算,3年中每年农民人均收入涨幅约为25%,社会经济情况有所好转。通过几年来的项目实施及监测结果表明,滇黔桂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引进大户或者合作社种植管理,不仅增加了农民就业率,在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效益上成果较为明显,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项目实施群众满意度较高。相信随着治理模式及经验的积累,在贵州滇黔桂岩溶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失态环境保护一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项目区水土保持流域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农业水权分配方法研究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水土保持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