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高质量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加快山东省田园综合体发展问题研究*

2022-01-01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刘晓冉

区域治理 2021年14期
关键词:综合体田园山东省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刘晓冉

2017年党的相关会议召开,要求深入研究农村农业问题,解决农村和城市两极分化的发展状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构建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示范区,促动产业兴旺,打造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以及生活富裕的田园改革综合体,积极推进田园综合体发展问题的研究,助力山东省的建设以及发展。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田园综合体发展的背景以及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相关会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田园综合体由2017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平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高层次发展田园综合体,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传统的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已经固化,无法满足时代发展对于农业的发展需求,农村经济增长需要新的刺激点,亟待转型,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概念提出可以遵循美丽乡村的建设理念,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谋求环境发展,积极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符合农村供给侧改革的理念,精准对接农业发展矛盾,基于需求端入手组织农业生产工作,同时在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中,各类农业活动旨在提升产品质量,丰富产品体系,扩大农产品的供给,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达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将山东省的各类发展资源集合在一起,构建经典的“农业+文旅+社区”的发展模式,以文旅产业带动农业产业机构的升级以及优化,使得农业产业处在基础产业地位,发展旅游以及文化产业,丰富经济增长模式,从而能够为山东省广泛吸引人才,美化环境建设,构建良性循环的发展局面,使得山东省成为长治久安、产业兴旺的大省。

二、当前山东省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山东省田园综合体中农村环境与生态问题存在矛盾

农村在传统的生产中并未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传统生产中的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生产垃圾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环境的生态平衡。田园综合体在建设的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存在,农村污染治理力不从心,污水处理厂以及相关设备的准备不足,导致农村生活、生产污水面临着较大的处理障碍。

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果蔬种植多使用大棚生产培育的方式,果棚的反光膜等生产性垃圾产量大、利用价值不高、处理难度大,大量生产性垃圾在田园综合体中存在随意堆放,农药、化肥以及地膜等使用方式不科学,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田园综合体中环保处理设施的构建也有待进一步加强,给生态环境平衡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二)山东省田园综合体经济活力不足

山东省在搭建和推广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的时候,无公害认证的农产品生产主体数量不多,田园综合体内无公害产品的种植面积较小、档次低、品类单一,营销宣传力度不足,导致无公害农产品在对外推广的过程中与普通产品混合在一起,使得田园综合体缺少经济发展的品牌助力效应,齐鲁样板的品牌效益不强,导致山东省田园综合体的竞争力降低。

山东省田园综合体内含的经营主体模仿传统的经营思路,缺少主动改革的意识,内部发展人才缺乏,经营范围也缺少拓展,致使整个田园综合体的活力大大降低。田园综合体内农作物生产规模缺少机械化,用时、用工虽然有所降低,但是田园综合体内运营成本大大增高,整体的管理水平也尚未提升,给田园综合体的整体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山东省田园综合体乡村文明建设缓慢

山东省在创建田园综合体的过程中不够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创产业的发展滞后,忽视文化产业的推广以及文化品牌的建设,山东省田园综合体中文化团队配置不全,缺少文化管理员,使得田园综合体内图书等文化资源较少,农民参与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田园综合体中文化管理员积极性不高,内部读书等文化公益活动组织较少,导致田园综合体中文创产业不能与当地的特色结合在一起。

三、山东省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对策

(一)对田园综合体进行空间管制,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

在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山东省要抓住当地的乡村特色,综合田园综合体建设目标,将生态发展平衡的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创建宜居宜业的产业特色。在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过程中,将生态理念纳入最基础的建设,首先要构建合理的生态格局,侯建空间管制分区的方式。按照国家空间规划的基本要求,依照当地的地形地貌、资源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划分生态保护区、缓冲区以及建设区,确保山东省的乡村拥有科学发展的生态环境容量,提升乡村的旅游承载能力,在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过程中精准判断下一步的发展方案,构建生态资源与乡村建设和谐发展的局面。

在产业建设的过程中,以乡村振兴为背景,遵循产业生态化的理念,助力农业发展,开发农业资源,引进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开发生物质能,利用太阳能、沼气等可循环资源,使用保护地栽培、日光温室养畜等方式,构建科学、可持续的生态循环模式。

田园综合体在搭建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因地制宜,科学处理田园生产中的污染物,与当地的生产模式契合后,建设污水处理厂,引进污染处理设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使得田园综合体内废物的处理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田园综合体中科学规划乡村布局,强化引导,实现空间复合

山东省以现有的乡村分布格局优化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融合经济生产的空间形态,基于生态适宜性、土地适宜性以及生态统筹性理论,统筹山东省田园的复合空间格局,融合田园综合体中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使得山东省的田园综合体休闲旅游空间、居住空间以及生产加工空间高度契合。

在田园综合体模式构建的过程中,田园综合体注重遵循自然资源的特征,对现有的空间格局进行规划以及整理,加强区域特色的融合,注重突出山东省的文化特色,在景观色彩上搭配乡土品种,确保自然资源与人工资源的和谐统一。

(三)保护田园综合体中的乡村特色,突出文旅板块功能

为了继承和发扬山东省的文化产业特色,在打造田园综合体的过程中,要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使得田园综合体的文化产业发展结构更加优化。

在打造田园综合体的过程中,综合当地的文化乡土性,打造乡村艺术节、文化市集、创客基地等文旅产业群,将文化、旅游、农业有机联合在一起,使得田园综合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塑造新的文化品牌形象。山东省田园综合体打造新兴乡村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融入乡村振兴的建设,为乡村振兴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四)田园综合体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能力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田园综合体要依据当地的特色打造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针对山、水、林、田的综合治理,根据农业增长需求引入生产科技,引入高素质的劳动者,使得农村的产业结构不断提升。

田园综合体逐步完善配套产业,构建良好的产业群,构建产业结构群,将农业、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健康养生、贸易物流等结合在一起,打造上下游农业产业链,科学、全面地利用农业资源,形成田园综合体共建、共享的局面。

四、总结

在城乡协同发展的局面下,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发展模式,将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模式,积极践行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本文从山东省的田园综合体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当前田园综合体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山东省农村的实际情况联动农业建设模式,优化田园综合体的产业结构,融合农业、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的模式,推广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理念,因地制宜地打造山东省的农村建设和发展模式,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综合体田园山东省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山东省即墨市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