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2022-01-01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陈慧丽

区域治理 2021年1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文化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陈慧丽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自身的特色,正是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使得国内民族文化的发展始终都具有长效化的特点。但是当前时代的发展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到了文化与生产的各个环节,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把握好文化的内涵与要点,导致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工作还具有提升的空间。本文接下来将分析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一、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分析

从当前时代发展的大背景来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包含着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其中也含有现代文化,国内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的确是一个无穷的宝库,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较为突出、鲜明,表现出来的重要性集中体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的众多少数民族同汉民族都是同生同长的民族,许多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创造过自己的语言文字,因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典籍,这些文化典籍在流传的过程中,为我国历史文化的形成贡献了极大的力量,就目前文化研究的情况来看,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工作仍然处于不断发现、不断理解的状态。由此可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研究工作,是全新时期下民族文化工作开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

其次,少数民族的文化形式多种多样,所具有的内涵较为丰富。根据文化研究人员的深度研究发现,少数民族的文化成就常常表现在衣食住行、医药以及建筑等多个方面,或者说少数民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中,无一不透露着文化的影子,而从当前少数民族文化大发展的背景来看,文化的发展一方面保留和传承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大量吸收和容纳了现代文化,形成了全新的状态。所以,少数民族文化形式的多种多样,也是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工作极为重要的原因价值所在。再次,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独特鲜明的文字载体。在我国的少数民族群体中,回族、满族大多使用汉字,而其他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根据相关统计研究发现,从当前情况来看,国内一亿多少数民族人口当中,大约有6000万人在运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尤其在边远民族地区,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人口比例更高。需要了解的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有关传媒信息,都受到了本民族的喜爱,所以在开展传承工作的时候,也就需要对此予以重视。

最后,少数民族文化地域特色较为浓郁。众所周知,国内少数民族所居住的地域极其辽阔,无论是海南岛还是蒙古高原等,都广泛分布,因为他们的存在使得整个中华大地充满勃勃生机。另外,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得各个民族的文化呈现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综合来看拥有高原文化、雪域文化以及农耕文化等鲜明形式。所以,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的地域特色也是极为重要的体现之一。

二、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实际研究发现,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呈现出了科学的特点,但是在信息化高度发展以及社会持续转变的当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全球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

一方面,文化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显,这使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处于劣势。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观念形态在社会意识中的现象,他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独立性。但是,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文化的独立性却被削弱了,在经济上的强权衍生出了文化上的强权,所以经济文化也就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在这样的背景前提下,发展中国家的少数民族文化势必处于劣势,发展也会受到阻碍。另一方面,单向化的文化输出会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意识受到直接冲击,在思维层次上讲,全球文化的交流应当是平等、双向的,但是目前全球文化的交流上,表现出了单向化的趋势,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技术限制文化的良性传播,对发展中国家的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加以排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工作有较大的难点。

(二)家庭生活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出现弱化现象

首先,少数民族的社会组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造成家庭生活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某些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年人都外出务工,家庭中都是一些老人和儿童,传统的世代同堂的家族结构被割裂,民族文化传承也不可避免出现了断裂的现象。其次,某些少数民族家庭因为贫困、无知以及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很少向子女传输本民族的文化。另一些少数民族家庭因为经济条件的原因,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卑心理,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也就使得少数民族家庭不再重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导致国家复兴文化的工作开展存在较大的难点。

(三)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师资培训较为缺乏

在国内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职业培训中,大多数培训更加注重的是各个学科的知识,而忽视了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无论是综合大学还是其他大学,都尚未将民族文化传承列为一门学科,所以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大多都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展开的。如此,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职前培训无法获得时间和质量上的保障。另外,通常情况来讲,民族文化传承课程的教学是由班主任担任的,这些老师都是担任各个学科教学的重要力量。虽然他们接受过良好的学科教育,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掌握好民族文化,所以导致了民族文化传承存在缺陷问题。

三、有关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措施建议分析

根据本文前两个部分的内容分析,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在了解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之后,接下来需要对问题的解决措施有一个科学的把握。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内容:

(一)调动少数民族族群的主体性

文化传承本身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是民族群体的不断完善,生存在该环境中的人才是文化的创造者以及传承者,关于此点需要得到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落实到具体分析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核心应当是民族文化认同,大众传媒能够通过传播来实现少数民族族群的自我完善,对本民族文化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认同加以增强。从这些方面来看,少数民族族群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这意味着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应当注重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但是在文化消费和商业逻辑之下,大众传媒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时候,没有重视少数民族群众,甚至将他们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人群。尤其是在许多媒介活动中,少数民族群众穿着自身民族的衣服,如同演员一样扮演着日常生活,需要了解到的是,此种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少数民族维护文化的积极性,所以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得他们能够切实有效地承担起保护自己民族文化的责任。所以,调动少数民族族群的主体性,使得他们成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中坚力量,是需要把握的第一要点。

(二)注重开办少数民族乡土教材教育工作

注重开办少数民族乡土教材教育工作,同样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措施之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的古典诗词、民间艺术等都进入到了中小学课堂,可以明确的是,这是极好的保护文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少数民族同胞都拥有自己的文字,民族学校需要实现双语教学,本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当中应当受到重视,应当在各个环节将少数民族固有的文化串联起来。但是某些少数民族在教育过程中也的确存在困难,比如鄂伦春族,他们只有文字并没有语言,所以要想实现双语教育,难免显得较为困难,那么在开展教育的时候,需要从根本上加以重视。除此之外,文化部门需要同当地教育部门一同选择编写乡土教材,但要了解乡土教材应当包括地方历史、英雄任务以及民间艺术等等,乡土教学需要纳入到统筹教学计划当中,有计划、有目标地加以安排,当这些要点都能够得到妥善开展,那么必定能够使得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水平得到保障。

(三)切实注重少数民族的民俗传承

众所周知,我国民族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以及端午等节日,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传承,这是世世代代相传的精神文化纽带,并且还会使得炎黄子孙的血脉紧密连接在一起。党和政府部门把上述民俗节日列入到了法定节日中,这顺应了全国民众的心愿。但是因为我国民族较多,除了各民族共同拥有的节日之外,还需要注重的是少数民族民俗节日的传承,可以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加强他们自身文化的宣传力度,这是因为当代的少数民族年轻人对于自身文化的了解不多,如果不加强宣传工作的开展,他们对自身文化的价值并不能准确把握,要想做好维护与传承工作也就显得较为困难。所以,从这一段文字的分析可以看出,注重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工作,对于提升少数民族文化的活力是极为重要的措施之一,有关人员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与研究,力求做好整项工作。

四、结束语

上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首先分析了主题分析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建议。根据对具体内容的分析了解到,全新时期下注重展开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研究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相信随着有关人员的持续研究与实践,最终势必能够大大提升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力,从而为全国文化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谁远谁近?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