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康养旅游与民族医药的协同发展研究

2022-01-01谢梦琳冯秋瑜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康养医药长寿

谢梦琳,冯秋瑜

(1.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健康与旅游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2.广西中医药大学 瑶医药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

近几年,广西不断加快推进康养旅游品牌建设,积极开发康养文化旅游产品,“康养胜地·壮美广西”的品牌日益响亮。在这其中,民族医药的作用逐渐凸显。广西是少数民族聚集区,民族医药资源丰富,其中以壮医药、瑶医药为突出代表,成为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广西民族医药不断适应发展新常态,和康养旅游形成了“相连、相通、相融,共生、共赢、共荣”的发展新格局。2019 年颁布的《广西健康医疗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由自治区文化与旅游厅牵头,结合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等,共同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建设一批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标准化和专业化。如何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地方经济发展布局,是目前康养旅游和民族医药产业融合不容忽略的问题。

一、民族医药推动康养旅游发展,符合康养旅游的内涵发展要求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揭示了民族医药走向世界的强大生命力。康养旅游已经四处开花,需要民族情怀和民族特色等“硬支撑”。只有植入民族医药的“养”元素,才能推动康养旅游走上特色发展道路。

(一)发展康养旅游需要引入特色民族医药的新理念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游客在游览大好河山、增长见识的同时,更希望愉悦身心、放松自我,休闲养生、健康长寿。因此,康养旅游成为游客的新理念、新期待。旅游业界因势利导,引入民族医药的新元素,要求民族医药尽可能地给游客提供养生的新理念和科学方法。健康旅游方兴未艾,也为传统医药和旅游业互动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民族医药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必然产物。引入“养”元素,用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利于创新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发挥旅游的综合性产业发展优势,是国际长寿养生游的发展方向。应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入手,通过旅游这个第三产业的龙头带动,推进旅游产业以及民族医药、地区农业等关联产业协调发展,把本地民族医药特色资源直接转化为民族医药产业。譬如,在广西河池市东(兰)巴(马)凤(山)等地,兴起药食同源的核桃种植,有效地协同民族医药和种植业发展。目前,河池市已经发展核桃种植200 多万亩,既发挥了大石山区的生态效益,又进一步丰富了长寿养生健康旅游特色食品,实现了地方旅游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

(二)发展康养旅游需要融入民族医药的新内容

引进“养”元素,增加民族医药的新内容,可以极大地丰富旅游业的内涵和增强文化魅力。从长寿文化的传承和熏陶来看,长寿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遗产,需要代代传承和发展。这种具有特质的“养”元素进入旅游领域,无论是对于长寿文化的传承,还是对长寿养生游的发展,都大有裨益。比如,在“世界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的百魔洞,河池市邀请专家学者对其中的健康长寿养生文化进行系统发掘和研究,广泛传播民族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让中外游客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有效促进长寿文化和国际长寿养生游齐头并进。

从食疗与长寿的关系来看,加大保健旅游食品的研发力度,在旅游中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保健产品,可为康养旅游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能量。譬如,壮族、瑶族饮食文化中酒文化尤为突出。在著名的黄姚古镇景区中,当地居民充分利用民族医药的优势,向广大游客积极推广自酿黄精酒、山稔子酒、枳椇子酒等,宣传民族药物的保健养生作用,增加了旅游收入。

从长寿与运动的关系来看,运动作为“养”元素的一种,在长寿旅游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如都市现代人体会不到的传统耕作,作为体验项目被深度开发,包括下地插秧、收割参与农耕劳动等,使游客和当地的长寿老人共同劳作,共同探讨长寿养生知识等等。特色鲜明的民族节庆文化和“运动”“长寿”也密不可分,如瑶族的“盘王节”、苗族的“花山节”、侗族的“火把节”、毛南族的“分龙节”、京族的“哈节”等都极具运动元素,可带动游客休闲娱乐、强身健体。所以说,在民族医药中充分发掘新的内容以丰富长寿养生游,是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三)发展康养旅游需要植入民族医药的新引擎

广西将“长寿养生”列为重点旅游产品,长寿休闲养生旅游成为广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广西正全面构建“一个旅游龙头、两条旅游发展带、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四大旅游集散地和一批旅游名县名镇名村”的旅游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1]。其中一个“国际旅游目的地”,就是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区,涵盖了河池市的巴马、东兰、凤山、天峨、都安、大化等6个县(自治县)和百色市的右江、乐业、凌云、田阳等4个县(区)。这10个县(区)同处红水河流域,地缘相连、人文相通、产业相近,属广西旅游资源丰富的核心地带,具有发展长寿养生健康旅游产业的特殊优势[2]。巴马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最多的地方,其长寿与当地的气候、饮食、医疗、卫生、起居密切相关,研究长寿秘诀成为世界性课题。正是对这种“养”元素的孜孜以求,吸引着全世界游客纷至沓来,因此“养”元素成为旅游发展的新引擎。文化和旅游部会同中医药管理局,推出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以弘扬中华医学文化,推出新的养生旅游产品。民族医药和养生旅游都能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民族医药及其文化更能在养生旅游中充分展示其独有的品牌魅力。广西旅游发展紧密结合民族医药发展,推动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现阶段,河池市相关6个县分别成立了“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区指挥部”,百色市相关4个县(区)也铆足干劲发掘“养”元素,全面铸造巴马国际养生游这个强大的发展引擎。

二、打造康养旅游民族品牌,积极拓展民族医药发展的国际视野

民族医药具有民族性,在康养旅游中日益发挥积极作用,逐步成为高辨识度的民族品牌。随着国际长寿养生游的“溢出效益”,民族医药也走向了世界。

(一)广西是民族医药资源富集区,发展优势明显

第一,民族医药有广阔的发展土壤。广西有壮、汉、瑶、苗、侗、仫佬等12个世居民族,分散在广西山区、村落、乡寨的少数民族医生,数量可观。少数民族聚居汇集了各民族的医药智慧,这使得民族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生存和发展空间巨大。第二,民族医药有丰厚的资源宝库。广西的药物资源在我国排名第二,中草药物种4 623 种,在全国400 多种常用中药原料中广西有70 种,其中10 多种中药的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0%~80%。第三,民族医药有良好的发展潜力。自治区建立了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等一批壮医药、瑶医药科研机构,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根据民族医药的发展态势,不少旅游市县规划景区景点建设,把民族医药作为长寿养生游的特色招牌,充分展现出民族医药发展的独特优势。一些市县的民族医药药物集散地也逐渐形成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比如,玉林市的玉林中药港就是全国三大中药材市场之一,号称“南方药都”,是西南最大的集散地,成为玉林中医药制造旅游产业集散区。又如靖西和恭城已有几百年历史的端午药市,不但成为药农草药的展卖交流平台,同时也能展示当地传统民族文化艺术,成为当地旅游业的一个品牌产品。

(二)广西民族医药前景广阔,但瓶颈依然存在

广西民族医药的发展无论在产业规模还是在标准化建设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如壮医药、瑶医药,由于历史原因,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发展难以突破原有的模式。目前,壮瑶医药医疗体系不健全,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专业力量欠缺、发展整体滞后,难以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传承人数少、人才资源不足,影响规模较小;资金投入不足,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不强;理论研究和文化传承研究比较薄弱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壮瑶医药的跨越式发展。为破解民族医药的发展瓶颈,在康养旅游结合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根据国家政策,制定了《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提出充分挖掘自治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旅游特色优势,重点发展以休闲养老、康体保健、文化体验、旅游度假、节庆会展、中草药养生食品加工为特色的长寿养生养老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和产品。不少地方因地制宜,打造壮瑶医药文化养生旅游中心。比如,南宁、玉林、百色、桂林等市计划建立药用动植物园和中药、壮瑶药材科技园等基地,支持世界级药用植物园建设。这一措施为民族医药发展拓展了空间,也将进一步为康养旅游的发展提供环境基础。

(三)广西民族医药助推康养旅游发展,拓展国际化发展的新途径

广西具有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三圈交汇的区域优势,广西利用民族医药强力打造长寿养生旅游品牌,让游客在长寿养生旅游中体验民族医药的魅力,既拓展了民族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新途径,又实现民族医药与国际长寿养生旅游的融合。蕴藏着传统医药精粹的“长寿养生”,无疑是广大游客最大的兴趣点。比如,游客到凌云县“金保瑶寨”旅游,既可以领略瑶族风情,又可以深入原始森林,在大自然氧吧中体验养生的真正含义,让游客在长寿养生旅游中增长民族医药的相关知识。在广西河池、百色等一些著名的旅游景区景点,旅游从业人员非常重视民族医药知识的宣传和运用,让游客通过长寿养生游加速传统医药的传播。近几年来,海内外游客来广西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多,国际长寿养生旅游目的地酒店更是“一床难求”。2019年巴马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约821.5 万人次,同比增长24.88%,实现旅游收入82.89 亿元,同比增长27.6%。民族医药发展由此拓宽了新途径,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三、民族医药助推康养旅游,运用叠加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面对全球客源市场,广西旅游发展前景美好。广西要发掘出民族医药在旅游特别是康养旅游中的“含金量”。要通过积极发展民族医药,助推康养旅游,放大叠加优势、激发倍增效应,推动广西民族医药和旅游业实现跨越发展。

(一)运用政府的“有形之手”,推动民族医药和康养旅游深度融合

无论是民族医药事业、民族医药对外传播事业,还是旅游产业,都需要党委、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发展方向、加速推动发展。第一,凝聚发展共识。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各市县在谋划发展道路时,都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根据地方资源和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确定民族医药、对外传播、旅游发展地位和发展方向。一些重点旅游市县,要通过大调研、大讨论等活动,通过召开党委、政府、旅游、计委、外事办、医疗单位联席会议,凝聚推动民族医药和康养旅游融合发展的共识,把这种共识上升到发展战略。如,2014 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项目的组成部分,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环江县抓住契机,开展包括如何运用好民族医药发展养生旅游在内的“世遗时代的环江发展”大讨论活动,形成了普遍的发展共识。第二,舞起规划龙头。通过引入高端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和权威医疗卫生部门等一起下功夫、下重金,做好高水平的长寿康养旅游和民族医药融合发展规划,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共赢发展。如,广西文旅厅指导“中国长寿之乡”凌云县发展特色旅游,指导对口帮扶单位、凌云县共同规划建设新农村示范点,引入旅游和医药等关联部门参与设计,使得民族医药和乡村旅游、康养旅游在源头上实现融合。第三,采取有力措施。在建设旅游市场、丰富旅游业态时,党委政府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有的放矢出台相关措施强力推动民族医药和康养旅游的融合发展。如,“世界瑶都”金秀瑶族自治县观光休闲养生旅游发展迅猛,瑶族民间医师防治疾病有特色但是行医资质难以落实,于是当地党委政府出台扶持政策,规定民间瑶医医师经医疗卫生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可以直接获得当地从医资质。这不但给瑶医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更为发展康养旅游提供了一个医疗保障和养生选项。

(二)运用旅游市场的“无形之手”,推动民族医药和康养旅游深度融合

民族医药和康养旅游都有个发展共性,即“跟着市场走”。因此,可以反过来运用市场的“无形之手”推动二者融合发展。

一是充分发掘民族医药元素,整合医学资源发展康养旅游。围绕“何种民族医药资源可以服务长寿养生游”的问题,对广西各地民族医药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再梳理、再发掘,再配置、再运用,整合养生元素融入康养旅游发展。如,用民族药物煎水泡脚防治高血压的巴马、金秀等县的民间瑶医足疗,缓解痧瘴症或者亚健康人群疾苦的壮医针挑疗法或壮医药线点灸,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瑶族庞桶药浴和壮族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这些民族医药均可直接服务于康养旅游,丰富旅游者的旅游体会,真正达到旅游养生的目的。

二是充分发掘长寿养生食品,整合饮食资源发展康养旅游。具有民族医药元素、长寿元素的食品、水源、空气,是发展康养旅游的重要支撑。经过不断发掘,这些长寿养生资源已经在旅游发展中得到充分利用。比如,瑶族同胞喜好“打油茶”,认为油茶“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这使得“打油茶”项目成为到恭城、金秀、灌阳等瑶族地区开展康养旅游的中外游客“必修课”。经过不断发掘,巴马长寿食品系列的火麻糊、火麻饼、火麻茶、火麻油、火麻护肤品和矿泉水等,纷纷成为中外游客青睐的盘中餐、囊中物。广西具有优质的水源和空气环境,如巴马百魔洞中的水源优质,品质原生态,空气有数百倍于城市的负氧离子群,可以开发罐装销售产品。通过旅游重点地区系统发掘整理,推广运用这些长寿饮食资源,对康养旅游具有深远的发展意义。

三是充分发掘长寿运动元素,整理民族体育资源、发展康养旅游。广西山雄奇、水秀丽、空气好,攀岩、登山、骑行等多种休闲养生旅游形式盛行。在旅游大发展背景下,旅游重点发展地区纷纷发掘“长寿运动”元素,丰富的民族体育资源为康养旅游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例如,宁明县发掘、打造了融民族体育文化和民族医药于一体的旅游精品景区花山崖壁画。壮族先民认为壮族地区空气湿热,风湿腰腿痛等病频发,是湿热为患、气血不畅所致,为此创造了多项具有疏通关节、运行气血作用的运动,绘制在花山绝壁上。如今,“观花山景致、学长寿运动”的花山景区,已成为长寿养生旅游游客向往的目的地。经过多年打造和宣传,百色乐业和凌云、河池凤山、桂林阳朔,已经成为国际攀岩探险的“天堂”,成为长寿养生旅游的运动型特色景点。

(三)运用政府的政策红利,推动民族医药和康养旅游深度融合

广西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世界健康旅游目的地”构想。按照这个新定位,政府抓规划布局,扩大开放合作,推进项目和品牌建设,健康旅游业逐步向高端化、品质化、国际化发展。根据广西旅游业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依托广西良好的山水环境,各地大力发展生态养生、中医药养生等多种养生旅游。《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盘阳河流域为重点区域,建设巴马长寿养生国家旅游核心区,以长寿养生为专题特色,丰富健康养生产品类型,进一步提升“长寿养生”健康养生旅游品牌和品质。政府制定的《广西健康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中指出,力争到2021年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3 家以上、国家森林康养基地8 家以上、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 家以上,建成一批康养型旅游景区以及康养型旅游酒店,全力打造康养胜地。这些政府的宏观布局,都为民族医药与康养旅游协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四)充分发挥康养旅游的反哺作用,推动民族医药和康养旅游深度融合

民族医药力推康养旅游发展,反过来,康养旅游反哺民族医药发展。旅游发展重点地区要围绕国际长寿养生游内在规律,发展民族医药事业。一是生产适销对路的食品药品。国际养生游发展较快的地区往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关市县要积极把握长寿养生游的市场脉搏,坚持市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规模发展长寿食品和中草药种植,使之成为脱贫致富、经济发展新引擎。比如,随着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区建设,巴马长寿食品火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从当前发展趋势看,生产适销对路的长寿食品和中药材,可推动民族医药和旅游业相互促进、互动发展。二是培育民族医药药材深加工和销售市场。在旅游业长寿养生的理念影响下,中草药加工和销售市场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各地应顺势而为适应康养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培育广西的特色中药材深加工产品投入旅游市场。三是培养既懂民族医药又懂旅游的实用人才。广西可围绕国际长寿养生游发展规律,探索构建民族医药人才培养新模式。争取在有办学能力的医药高等院校,培养民族医药的复合型实用性人才。要做好中医药康复疗养旅游、中医药特色医疗旅游以及中医药文化体验旅游等旅游产品的推广服务工作,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建设的特色化、品牌化发展[3]。应通过民族医药新型人才的培养,传承民族医药事业,促进康养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广西要抢抓构建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等新机遇,准确把握康养旅游和民族医药的核心内涵,积极探索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宜居、宜游、宜业、宜养”的新旅游模式,积极探索康养旅游、民族医药共同发展模式,推动广西旅游业和民族医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康养医药长寿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阅读使人更长寿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长寿还是短命
我国蒙医药法律保护的意义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