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诵读在儿童教育中的德育价值

2021-12-31邓文涛刘瑞琴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德育价值民族精神国学经典

邓文涛 刘瑞琴

摘   要:经典文本承担着道统传承的使命,经典思想可以实现道德理念的内化,经典诵读有助于道德品质的生成。在新时代,儿童经典诵读,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国学经典;德育价值;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31-0034-03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基本方法。在新时代,借用这一沿袭千载的教育方法,使之与现实生活相融相通,既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举措,又是培养儿童品德的好方法。

一、文本:道德教育的好教材

(一)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传承文化继往开来

儒家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思想主流和核心内容,倡导血亲人伦、道德理性、修齐治平,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因此儒家经典的内容较其他学派更贴近现实生活。很多儒家经典中的篇章非常适合儿童诵读。

如《论语》融政治与伦理、道德与教育为一体,包含做人处世、为学从政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其核心是仁爱,其表现为礼乐,历来被公认为儒学原典。《论语》中提出了许多有关如何做人的原则和格言,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修己以敬”等,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长期诵读,必将提升内在修养和道德智慧。

又如《中庸》,从方方面面阐述了儒家做人的道理,其中的许多美德成为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元素。在今天的儿童道德教育中,《中庸》作為教材,教育儿童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以儒家经典为教材,让儿童从小接受经典教育,学习古人立身处事、治学从政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去粗取精,吸取其中所蕴含的积极成分和有益思想,培养其坚定、无惧的信念,他们才能自觉承担起复兴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

(二)以蒙学经典为教材,培养美德启迪智慧

古代蒙学教材作为中华经典的重要内容,可以培养美德、提高知识素养。以《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为代表的蒙学读本,在历史上对普及知识、培养德性都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如蒙学经典《三字经》中包括了各种典故和各类知识,蕴含了深刻的伦理道德教化,阐述了为人处事的多方面要求。《三字经》开宗明义就借用了孔孟之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就是启发儿童向上向善,克己自律,培养“浩然之气”。以《三字经》为教材,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向善之心,为成功的人生打基础,为和谐的社会做铺垫。

蒙学经典,大都出经入史,含英咀华,辅以作者在生活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和处世方略,在编写时照顾到了儿童的阅读心理,易于儿童诵读记忆。《三字经》和《弟子规》,三字为一句,四句为一组,句短而音谐,易记易诵。《千字文》是我国较早的蒙学读本,它是四言长文,首尾连贯,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以这些蒙学经典为教材,可以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启迪儿童的智慧,培养儿童的美德。

(三)以诗文经典为教材,陶冶情感健全人格

经典诗文中包含着敦厚的美德和高洁的品行,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诵读经典诗文就是以声音调动思想情感,运用语言传情达意,从而展现人性之美、情感之真。这样的诵读之境所产生的情感共鸣,可以升华学生的美好情操,进而提升他们的人格境界。

经典诗文诵读过程中,儿童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读到爱国忠诚;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中读到恬静优美;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中读到豪迈自信。

古人用诗言志,以诗言情。诵读经典诗文既是一种知识传授,更是一种情感教育。经典诗文里蕴含丰富的情感,特别适合培养细腻的感情与美好的人性。儿童在诵读时陶冶情感,净化心灵,从而培养自己的人格理想,并使他们的心灵变得细腻多情、爱美乐善。学生的成长需要情感支撑,诵读诗文经典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尽善尽美,使学生的“情感发育”更加健康。

二、思想:道德教育的好内容

(一)国学经典是开展因材施教的好内容

德育是主观与客观相符、认知和实践并重的教育。德育目标就是为了认识客观世界并对主观世界改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境界。物理教学需要对声光电热条分缕析地讲授,而道德教育中的各种品德却相互交叉、相辅相成,有别于科学教育。譬如,爱国是德育目标,孝亲也是德育目标,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社会责任感也较强,进而也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道德深受意识影响,意识和性格不同对事物的感受和反应也不尽相同,因而理想的德育要针对不同个性心理特征,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关键就是要因材施教。国学经典的优点就在于内容丰富,每个人都能在诵读中各取所需,感悟最深也就最有启发。

经典教育的这个优点,在普及教育的今天,意义尤其显著,而经典诵读的教学方法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要求人们以同理心“推己及人”。在今天的道德教育中,孔子的教导一点也不过时,我们在教导学生的时候还是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扬长补短。

(二)国学经典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好内容

中华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源泉,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久经磨难而又生生不息,中华文化孕育的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孝老爱亲的民族精神是其根本之所在。

千百年来,中华文化造就了无数“先忧后乐”的往圣先贤、“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都是凝聚中国人民、激励中国人民迎接挑战的精神力量。当今时代,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愈发激烈,这种竞争既是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是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的较量。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信念是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软实力。

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上下求索、流血牺牲的奋斗过程中凝练而成的,是华夏儿女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道德观念,并由古圣先贤记录于经史子集典籍之中,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国学经典是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好内容。

(三)国学经典是推动文化自信的好内容

国学经典凝结着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精华,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儿童阶段的学生记忆力极强,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记忆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而引导自己在掌握传统文化内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精华的内涵。

当今世界,全球化风起云涌,我们应认真研究和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其重要意义在于培养创新精神和提升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进校园,开展经典诵读,能够让儿童通过情感体验树立文化自信,继续弘扬灿烂的中华文化。

弘扬中华文明,首要的任务就是,继承传统文化和美德,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新时代,选编国学经典中的优秀篇章,集册诵读,既是开展道德教育的好方法,又是继承传统文化、推动文化自信的好途径。

三、诵读:德育教学的好方法

(一)从小开始,蒙以养正

儒家特别看重儿童早期教育,提出“蒙以养正”,使孩童在“洒扫应对”中接受品德教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国在古代就形成了完整的蒙学理论,其中很多理论和方法到现在仍具启发和参考价值。

宋代理学家程颐创作了“洒扫应对事长”的通俗诗歌,让儿童“朝夕歌之”,并伴以舞蹈,以激发兴趣,使之乐于接受。清代陈弘谋在《养正遗规》中提出“人材之成,自儿童始”。基于此,古圣先贤选取经典中的故事警句,以短句的形式专门为儿童编写《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等启蒙读物,以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境界。

蒙学经典行文简洁押韵,意思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适合儿童活泼好動的天性,故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经典诵读使儿童在自然的成长过程中,自觉地接受道德规范,避免厌烦、逆反等消极情绪的产生,并且乐于接受教育。这种养成教育的方法,对我们今天开展道德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存心养性,持之以恒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德育重在熏陶和教化,从小开始潜移默化,久久为功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信仰。因为德育的这个特点,诵读经典就成为在儿童的道德教育中简单易行、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

《大学》有云:“富润屋,德润身”,常读经典,不仅能感受德行的美好,还能净化心灵,身心安泰,不着尘埃。 孔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深厚的学养和美好的德行都因持之以恒,赢得最后的成功。

国学经典出口成颂,韵味无穷,不论在何时何地,行走坐卧,皆可吟诵。儿童好奇心重,求知欲旺,诵读习惯养成后往往手不释卷,而良好的德行也在不知不觉中默化而成。经过经典的熏陶,儿童初步养成了礼仪习惯,培植了和悦的性情,同时也累积了恰当的道德意识。

(三)化民成俗,推广普及

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德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民素养提高,应以德育为先,重在普及。《礼记·学记》开篇就强调“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民众,成其美俗,一定要从德育普及入手。

诵读经典作为一种有效的德育方法,对办学硬件设施无特殊要求,可以全面推广。在教学活动中,学校可根据当地历史和文化,调动教师、学生和家长,鼓励社会贤达参与,聘请校外教师,开创具有地域风格特点、本土文化传承的经典诵读活动,从而使德育既在学校中得到普及,又能辐射影响到周围的社会。

诵读经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创新,使之有效地实现“大众化”,以达到敦风化俗,变化气质的目的。经典诵读使儿童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心灵在场方式,促使德育外受于行、内化于心,从而切实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宏谋.养正遗规译注[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2]刘文刚.小学译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3]王梦鸥.礼记今注今译[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德育价值民族精神国学经典
大学生篮球选修课的德育价值研究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
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民俗的德育价值
学生游戏的德育价值及游戏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