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泊酚输注综合征1例分析

2021-12-31林志豪姚慧娟陆晓彤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1年9期
关键词:代谢性横纹肌肌酸激酶

林志豪,姚慧娟,陆晓彤,张 健

0 引言

丙泊酚(Propofol)属于短效静脉用麻醉药,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被了解。目前认为其通过激动γ-氨基丁酸受体,阻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并通过慢钙离子通道减少钙的流入而发挥作用[1],临床常用于麻醉与镇静,其起效快、作用时间短[2]。丙泊酚输注综合征(Propofol infusion syndrome,PRIS)是一种罕见且可能致命的药源性疾病。国外资料显示,PRIS发病率约为1.1%,死亡率高达18%,丙泊酚给药剂量超过4 mg/(kg·h),使用时间超过48 h者,易出现PRIS;某些癫痫患者,因需要使用较高剂量的丙泊酚,更易发生PRIS[1,3]。PRIS临床表现以代谢性酸中毒最为常见,其他临床表现还包括心律失常、心脏和骨骼肌的横纹肌溶解、肾衰竭、高三酰甘油血症、肝脏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可导致心脏骤停[4-5]。检索国内外文献,发现国外关于PRIS的病例报道或临床研究报道较多[4-6],而国内鲜有报道,仅见滕雪[7]、方仲蓉[8]、张东航[9]等研究者报道,且均为综述或动物实验,尚未见其相关的病例报道或临床研究。基于目前国内外暂无针对该疾病的临床指南和诊断标准[4],本研究拟通过分析1例典型的PRIS病例,拟展示PRIS的临床发病特点和表现,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1 病例资料

1.1 患者基本资料 患者,男,22岁,身高180 cm,体重 65 kg,因“咀嚼时左侧面部疼痛4个月,加重1个月”于2020年5月20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吸烟、饮酒史,家族史、既往史无殊。入院查体:体温 36.5 ℃,脉搏78次/min,呼吸 20次/min,血压149/95 mmHg。神志清楚,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肌力Ⅴ级。双侧面部及肢体针刺觉对称无减退。位置觉及运动觉正常。入院后诊断为左侧额颞顶部蛛网膜囊肿。

1.2 治疗过程 5月21日患者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指标:肌酐76 μmol/L,尿素氮7.77 mmol/L,肾小球滤过率111.24 ml/(min·1.75 m2);三酰甘油1.22 mmol/L;肌酸激酶94 U/L;CK-MB 9 U/L;乳酸脱氢酶183 U/L;血钾4.5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5.4%;AST 18 U/L,ALT 10 U/L;尿常规等未见明显异常。5月24日心电图报告:正常心电图。

5月25日麻醉前:血压142/90 mmHg,心率78次/min,呼吸18次/min。15∶30患者在全麻下(气管内麻醉)行蛛网膜囊肿切除+开窗减压术,手术时间约2 h。术前给予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吸入用七氟烷、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4 mg/(kg·h)]麻醉镇静,去氧肾上腺素维持血压,苯磺酸顺阿曲库铵肌肉松弛,枸橼酸芬太尼针和盐酸瑞芬太尼[0.12 μg/(kg·min)]镇痛。术中监测显示:ECG为窦性心率,SpO2≥99%,EtCO2为32 mmHg,I∶E为1∶2,Vt为500 ml,f为12次/min。手术期间心率在60~100次/min之间波动,呼吸平稳、血压稳定。血气分析:pH 7.46,PCO230 mmHg,SBE 2.2,ABE 1.5。出室情况:肌松恢复优,有咳嗽吞咽反应,意识清醒,定向力清楚,无疼痛恶心等不适。复苏室观察期其收缩压在142~162 mmHg之间波动,舒张压在72~73 mmHg之间波动,心率在72~95次/min之间波动,呼吸在14~19次/min之间波动,氧饱和度≥98%,ECG均为窦性心律。离开复苏室时患者完全清醒,自主呼吸,肢体能够活动,呼吸25次/min,氧饱和度100%,血压155/82 mmHg,心率83次/min。

术后21∶16患者突发癫痫样发作,表现为意识丧失、四肢抽搐。查体:神志不清,不能言语,双侧眼球向上凝视,四肢肌张力增高,肌力检查不配合,给予咪达唑仑、丙戊酸钠对症处理。后再次出现癫痫样发作,5月25日22∶51给予丙泊酚乳状注射液600 mg,iv 镇静,并急查头颅CT,未见明显出血改变。5月25日23∶00测血气分析示:乳酸12.7 mmol/L,pH 7.2,PCO225.26 mmHg,BEecf-19.3 mmol/L,临床给予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5月22日-5月26日患者心率未见明显异常,在82~66次/min之间波动,平均大于70次/min。

5月26日于2∶54、7∶20分别予丙泊酚乳状注射液600 mg iv治疗。后患者未再有癫痫样发作,也未再使用丙泊酚。给药结束后,患者诉肩部酸痛,不能抬高,尿色深。复查肾功能:肌酐333.7 μmol/L,尿素氮 13.0 mmol/L。全天小便量570 ml,入水量为2 425 ml。

5月27日2∶00患者心率较前明显下降,约56次/min。10∶00、14∶00检测心率分别为57次/min和56次/min。肌红蛋白3 179.9 ng/ml。血气分析示:乳酸0.9 mmol/L,pH 7.38,PCO235.8 mmHg,BEecf-3.7 mmol/L。

5月27日-5月30日,患者心率水平平均在64次/min以上,最低出现在29日18∶00,为53次/min。当天19∶00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5次/min。

5月28日患者入量3 150 ml,出量800 ml,尿色较深。复查肾功:肌酐 547.5 μmol/L,尿素氮 20.0 mmol/L,肌红蛋白大于4 106 ng/ml,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314.4 ng/ml。临床考虑其为横纹肌溶解(癫痫、药物引起不能排除)。

5月29日患者仍有尿量少等表现,肌酐596 μmol/L,尿素氮23.58 mmol/L;肝功能:AST 527 U/L,ALT 24 U/L;肌红蛋白>4 106 ng/ml;肌酸激酶89 515 U/L(超过基线水平的5倍)。临床给予连续肾替代疗法(CRRT)(使用肝素作为抗凝剂),输注葡萄糖氯化钠等对症支持治疗。

5月31日后经过多次CRRT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患者肌酸激酶水平逐渐下降,肾功能逐渐好转,心率较前明显上升。

6月11日患者小便量2 700 ml,未见明显不适。复查肾功能:肌酐97 μmol/L,尿素氮11.95 mmol/L;肌酸激酶203 U/L;患者各方面情况稳定,予出院。

出院诊断:1.急性肾衰竭;2.横纹肌溶解症;3.左侧额颞顶部蛛网膜囊肿术后;4.癫痫样发作;5.肝功能不全。

2 讨论

2.1 PRIS药物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 患者病程中出现了代谢性酸中毒、窦性心动过缓、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和肝脏转氨酶升高等病情变化,其中代谢性酸中毒和横纹肌溶解,可由癫痫发作所致[10-11]。但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的时间与癫痫发作的时间并不吻合,用癫痫发作解释依据不足。患者既往体健,上述一系列临床表现无法用既往史及病情的发展变化解释。由此,药师通过分析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初步认为上述症状可能为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

患者病情变化前使用的治疗药物相对简单,分别为头孢唑啉0.5 g术前1剂预防感染;术中使用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吸入用七氟烷、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麻醉镇静,去氧肾上腺素维持血压,苯磺酸顺阿曲库铵肌肉松弛,枸橼酸芬太尼针和盐酸瑞芬太尼镇痛;术后予维生素C注射液和氯化钾注射液补充维生素电解质,丙戊酸钠治疗癫痫,咪达唑仑和丙泊酚镇静。查阅药品说明书和文献资料,头孢唑啉、维生素C和氯化钾注射液、右美托咪定、去氧肾上腺素、苯磺酸顺阿曲库铵、枸橼酸芬太尼、盐酸瑞芬太尼等药物均未见横纹肌溶解报道;曾有咪达唑仑与阿托伐他汀联用时出现横纹肌溶解的报道[12],但是研究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咪达唑仑影响了阿托伐他汀的代谢,高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导致了横纹肌溶解。而丙戊酸钠说明书显示其罕见横纹肌溶解,但未记载有心率减慢等表现。文献报道七氟烷导致横纹肌溶解时,一个特征性的表现是恶性高热,同时可伴有窦性心动过速、呼吸性酸中毒等症状[13-14],有的患者存在杜兴肌营养不良,该患者无杜兴肌营养不良相关诊断与症状,症状体征与七氟烷导致的不良反应并不相符。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丙戊酸一直使用并未停药,其血药浓度均在安全范围内,故暂不考虑该药物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丙泊酚乳状注射液说明书显示,其有心动过缓(常见)、横纹肌溶解(极罕见)和代谢性酸中毒(极罕见)等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与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吻合,因此,考虑患者为丙泊酚引起的不良反应。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判断不良反应相关性原则分析[15]:①不良反应与用药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②反应是否符合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③停药后反应是否减轻;④再次使用可疑药物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⑤反应是否可用合并用药的作用、病情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本患者丙泊酚不良反应符合上述第①、②、③、⑤条,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

2.2 PRIS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PRIS目前没有临床指南[3]和诊断标准[4],临床对其认识非常有限。Roberts等[6]的研究表明,PRIS可以在短疗程使用丙泊酚后发生,也可以在低剂量[低于83 μg/(kg·min)]给药的情况下发生。滕雪等[7]的研究表明,PRIS的诊断以长时间、大剂量输注丙泊酚作为前提,还包括:①相对突然发生的,对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无效,且迅速进展为心脏停搏的心动过缓;②高脂血症;③肝脏肿大或肝脏脂肪浸润;④血气分析有1次碱剩余绝对值>-10的代谢性酸中毒;⑤出现横纹肌溶解或肌红蛋白尿等可以证明累及肌肉的情况。阳性诊断标准:①加②、③、④或⑤中的任一条。Hemphill等[3]对已发表病例报道进行总结分析,认为PRIS的临床表现分为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其主要症状为代谢性酸中毒、ECG的改变、横纹肌溶解;伴随症状为急性肾损伤、高钾血症、高脂血症、心力衰竭、发热、肝酶升高、乳酸升高等;其中主要症状可成为PRIS唯一出现的症状。该研究者给出的PRIS定义为:危重患者接受丙泊酚的输注,通常为高剂量[>5 mg/(kg·h)]或者长疗程(>48 h),并存在无法解释的一种或者更多的症状如代谢性酸中毒、ECG的改变、横纹肌溶解、伴或不伴急性肾损伤、高钾血症、脂血症、心力衰竭、发热、肝酶升高、乳酸升高。

该患者使用丙泊酚时,采用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推注,其给药速度远大于5 mg/(kg·h),符合PRIS发生的先决条件。患者5月25日晚上第1次给予丙泊酚,1 h后测血气为代谢性酸中毒,乳酸升高。5月26日开始出现肾功能不全,同时患者诉肩部酸痛,不能抬高,尿色深、尿量少。5月27日起患者心率突然下降,5月29日肌酐升高至596 μmol/L,肌酸激酶89 515 U/L,心率达到最低53次/min。该患者使用丙泊酚镇静后,同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ECG改变、横纹肌溶解伴急性肾损伤、肝酶升高、乳酸升高,均符合PRIS表现。

2.3 PRIS的发病机制 目前PRIS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其可能的机制为呼吸链产生了异常,导致生成ATP障碍,最终导致PRIS[3]。Vanlander等[16]在大鼠中进行了PRIS发病机制的研究,其对大鼠的骨骼肌、肝脏、心肌等器官及组织的线粒体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丙泊酚干扰了电子在呼吸链中的传递,其机制可能是由于丙泊酚和辅酶Q具有相似结构,故丙泊酚可抑制辅酶Q将电子从细胞色素C上的复合物II转移到复合物III。Vollmer等[17]通过对1例死于PRIS的患者进行尸体解剖,得出了患者线粒体受累的超微观结构证据,提出心肌线粒体可能是PRIS的主要受累结构。该研究结果从侧面印证了Vanlander等研究者关于线粒体为PRIS发病机制的假设。

2.4 PRIS的预防与治疗 为了避免PRIS的发生,建议临床联合使用其他的镇静剂,尽可能降低丙泊酚的使用剂量。使用丙泊酚的过程中,保证足够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18],并监测患者血气、乳酸、、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其中建议心电图每天监测,在使用丙泊酚48 h后,每天监测1次肌酸激酶[3,19]。怀疑有线粒体疾病的患者[20]、同时使用类固醇类药物或者逐步增加儿茶酚胺用量的患者,尽可能避免使用丙泊酚[19]。

目前对于PRIS的治疗没有统一的标准,临床无特效解毒药。其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如降温、纠正电解质、控制心律失常、改善酸碱平衡等。对于线粒体受损患者可以考虑输注葡萄糖[3]。对于PRIS患者,Honore等[21]研究者推荐尽早启动CRRT,有助于清除丙泊酚水溶性代谢产物,为了避免疾病状态下柠檬酸盐代谢功能受损,建议使用肝素作为抗凝剂。

猜你喜欢

代谢性横纹肌肌酸激酶
减肥和改善代谢性疾病或有新途径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与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足月儿和早产儿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氨基酸浓度的比较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小龙虾遭遇国家卫健委点名警告
Apgar评分与脐血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病情评价中的临床意义
运动太疯狂,小心横纹肌溶解!
吃小龙虾会导致横纹肌溶解吗
1例脑梗死合并肌酸激酶升高患者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