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太疯狂,小心横纹肌溶解!

2018-05-31周剑平上海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编辑甄知

科学生活 2018年5期
关键词:肌红蛋白运动性横纹肌

文/周剑平(上海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编辑/甄知

横纹肌溶解症,提到这个病,大家可能会跟小龙虾联系起来,每年因食用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事件屡见报端。然而,横纹肌溶解症并非小龙虾专属。曾有媒体报道西安市的一位研究生因健身过度,患上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时下,群众健身运动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医生提醒大家:运动要适量,切忌一次“用力过猛”,错误的运动方式或者过量运动,都会对身体带来负面影响。

啥是横纹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全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一种人体肌肉细胞坏死的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横纹肌细胞破裂,造成肌细胞中的肌红蛋白释放入血,而肌红蛋白容易堵塞肾小管,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肾衰竭。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是指发生在高强度的体能锻炼后,特别是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下,由于超负荷高强度运动而产生的横纹肌溶解。典型的临床特征为肌肉酸痛、乏力和尿色加深,即所谓的“三联征”。

而此类疾病如不及时处理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横纹肌溶解的本质并非肌肉大面积溶解,只是肌肉成分的丢失,其主要危害是肌肉中的肌红蛋白融入血液阻塞肾小管而导致肾衰竭。

易患人群都有哪些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易感人群:长时间登山者,马拉松运动者,健身房运动者,重体力劳动者,平时缺乏锻炼而突然进行超负荷运动者。

引发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的因素

包括个人身体素质,运动时的身体状态,运动的强度和体外环境,药物和遗传因素,平时缺乏体育锻炼,在高温度、高湿度的外界环境下进行超负荷运动等。

特别是非日常运动者或长久不运动者,单次、高强度和大运动量者发生横纹肌溶解风险较高,对于经常运动的人来说,横纹肌溶解发生的情况并不多见。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的预防和治疗

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及时预防和处理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采取的措施有:充分补液,碱化尿液,肾功能严重受损者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补充能量及适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预防的原则

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计划:特别是在健身房进行锻炼,避免在一个项目上持续、超负荷、重复性训练,提倡多个项目交叉进行。

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加强适应性训练,考虑到不同人员对于训练的耐受能力。

注意劳逸结合:大强度训练前保证充分休息,身体不适应禁止参加训练。

选择合适训练时机:不宜在阳光直射、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大运动量训练。

运动过程中少量多次补充水分。

感到不适,及时就医:出现发热、肌肉酸痛、乏力或尿色加深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猜你喜欢

肌红蛋白运动性横纹肌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床旁即时检测仪用于野外军训检测尿液肌红蛋白的应用研究
成人肺原发性横纹肌肉瘤2例CT表现
血尿的梦魇 横纹肌溶解
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的机理及营养防治
冬季项目运动性损伤防治研究
鼻前庭胚胎横纹肌肉瘤1例
老年重度低血钾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
牛心氧合肌红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海军某部运动性中暑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