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用于下睑外翻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

2021-12-29袁莉莉师茸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下睑磺酸乳膏

袁莉莉,师茸

下眼睑外翻为下眼睑错位伴睑结膜外露伴或不伴下睑退缩(或水平松弛)[1]。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眼睑边缘与眼球的解剖关系,下睑外翻可通过多种整形手术治疗,总体来说是都是通过手术松解瘢痕牵引、水平收紧眼睑和用全厚皮片移植重建下眼睑来实施的[2]。但术后眶周水肿、瘀斑和瘢痕是各种手术难以回避的问题[3]。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标准化的术后处理来减少或预防这些并发症[4]。多磺酸粘多糖是一种半合成的糖胺聚糖,具有多种凝血和纤溶作用,也有研究[5]认为,其可被用于减轻皮下水肿和运动损伤。其抑制瘢痕的形成和软化瘢痕的作用也是众所周知的。目前有关多磺酸粘多糖软化,治疗瘢痕的研究较多,而目前尚未见其预防下睑外翻术后瘢痕发生的报道。本研究对下睑外翻术后患者应用多磺酸粘多糖进行了研究,评估其对术后眼眶周围水肿、瘀斑和瘢痕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确诊为下睑外翻的患者42例(42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1 例(21 只眼)和对照组21 例(21 只眼)。其中治疗组男12例(12只眼),女9例(9只眼),平均年龄(37.31±15.63)岁。对照组男14 例(14 只眼),女7例(7只眼),平均年龄(39.12±12.33)岁。2组在性别、年龄组成、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1)下睑缘离开眼球;(2)下睑缘外翻,部分或全部睑结膜暴露在外;(3)睑裂闭合不全伴角膜暴露[1]。

1.2.2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单侧下睑外翻患者;(3)要求恢复下睑正常功能并接受手术治疗者;(4)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1)既往有眼部手术史的患者;(2)凝血功能异常患者;(3)长期或近期应用激素或活血化瘀药物者;(4)瘢痕体质的患者;(5)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或尿素乳膏过敏患者。

1.3 治疗方法

2 组患者均由同一名医师行下睑外翻矫正术。手术操作步骤:行全身麻醉,将下眼睑外侧的睫毛线下2~4 mm 处做一长约10 mm 切口。切口从外眼角外侧延伸,平行于皱眉线,伤口和皮瓣部位用10%聚维酮碘溶液清洗。用组织剪对皮下组织进行锐性分离,直到眼睑边缘很容易恢复到与眼球相对应的正常位置。双极电凝止血。用钝性扩张的方法解剖出1个肌皮瓣。下眼睑垂直于眼睑边缘切开约6 mm。在眼睑边缘下方4~5 mm 处,再做1 个与睑缘平行的10 mm切口。根据需要矫正的松弛程度,将下眼睑的剥离边缘被侧方适度牵拉。下眼睑外侧缘用5-0 薇乔缝线缝至外眦韧带,下睑上附着的皮瓣用6-0 薇乔缝线缝合。必要时取同侧或对侧上眼睑、耳前区或耳后区游离的全厚皮片,并用6-0 薇乔缝线缝合覆盖于瘢痕切除处。2组用不同药膏涂抹切口周围,然后纱布加压包扎。

对照组:术后1 d开始,予尿素乳膏(新乡市琦宁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41023825)外用,涂抹于眶周,每日2次,持续30 d。

治疗组:术后1 d开始,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德国路易坡大药厂,批号:H20160602)外用,涂抹于眶周,每日2次,持续30 d。

1.4 观察指标及检查方法

分别于术后1、7、14、30 d对以下指标进行评分。

1.4.1 水肿和瘀斑评分 根据眼眶周围的水肿和瘀斑程度进行评分[6]并记录数据(表1)。

表1 下睑外翻术后眶周水肿及瘀斑评分标准

1.4.2 瘢痕评分 采用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7]进行评分并记录数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眶周水肿评分比较

与术后1 d比较:治疗组术后7、14、30 d均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d=2.464,P=0.018;t14d=3.213,P=0.003;t30d=4.822,P=0.000)。对照组术后7、14、30 d均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d=2.137,P=0.039;t14d=2.832,P=0.007;t30d=3.092,P=0.004)。

组间比较:2 组术后1 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8,P=0.708),术后7、14、30 d 比较,治疗组均较对照组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d=6.593,t14d=13.468,t30d=7.329,均P=0.000)(表2)。

表2 2组术后眶周水肿评分比较(,n=21,分)

表2 2组术后眶周水肿评分比较(,n=21,分)

注:*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2组眶周瘀斑评分比较

与术后1 d比较:治疗组术后7、14、30 d均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d=2.612,P=0.013;t14d=3.473,P=0.001;t30d=4.153,P=0.000)。对照组术后7、14、30 d均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d=2.331,P=0.025;t14d=2.518,P=0.016;t30d=3.227,P=0.002)。

组间比较:2 组术后1 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5,P=0.497),术后7、14、30 d 比较,治疗组均较对照组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d=3.855,P=0.000;t14d=2.408,P=0.021;t30d=5.458,P=0.000)(表3)。

表3 2组术后眶周瘀斑评分比较(,n=21,分)

表3 2组术后眶周瘀斑评分比较(,n=21,分)

注:*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2组瘢痕评分比较

与术后1 d比较:治疗组术后7、14、30 d均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d=2.283,P=0.028;t14d=3.153,P=0.003;t30d=4.031,P=0.000)。对照组术后7、14、30 d均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d=2.418,P=0.020;t14d=2.662,P=0.011;t30d=3.081,P=0.004)。

组间比较:2 组术后1、7 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d=0.638,P=0.527;t7d=0.795,P=0.432)。2组术后14、30 d 比较,治疗组均较对照组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d=2.050,P=0.049;t30d=4.263,P=0.000)(表4)。

表4 2组术后温哥华瘢痕评分比较(,n=21,分)

表4 2组术后温哥华瘢痕评分比较(,n=21,分)

注:*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下睑外翻手术后可能会因眶周软组织较为疏松,切口皮下渗血,静脉回流不畅等原因造成眶周水肿和瘀斑形成[8]。下睑外翻患者既往有瘢痕病史,有时会在手术后、伤口愈合过程中更容易形成瘢痕。多磺酸粘多糖是从动物脏器中提取制得,具有抗凝血、抗血栓、抗炎、改善局部微循环、减少渗出、缓解肿胀的作用,其能抑制切口处成纤维细胞增生,促进病灶组织中纤维素降解,保持瘢痕组织中的水分,使其软化,抑制组织中的蛋白分解酶从而抑制瘢痕的挛缩[9]。本研究结果显示,下睑外翻手术后局部应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可以降低术后最常见的水肿、瘀斑和瘢痕复发等并发症。目前在临床研究中,其对下睑外翻术后的局部作用尚未见报道。

下睑外翻术后的眶周水肿、瘀斑和瘢痕,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虽然是暂时性的,但许多患者接受下睑外翻手术后,出现以上并发症后会明显影响到术后的恢复情况[10]。因此,减少这些相关的并发症,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术后瘢痕挛缩发生导致的下睑外翻复发。相关文献[11]表明,术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减少下睑外翻手术后患者眶周水肿、瘀斑和瘢痕的主要预防措施。在最近发表的荟萃[12]分析中,研究者认为眼睑整形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眶周水肿、瘀斑和瘢痕的发生,反复多次给药比单次给药更有效。也有研究[13]证明了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联合注射对眼睑整形手术术后水肿和瘀斑的影响,局部注射A 型肉毒毒素对减轻术后瘢痕的作用[14]。以上研究的结论是,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可以减少术中的出血,而肉毒毒素可以通过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术后瘢痕的形成。仅仅通过以上方案预防术后眶周水肿、瘀斑和瘢痕形成可能是不够的。在一项随机试验[15]中,局部应用尿素乳膏预防眼睑整形手术术后眼眶周围水肿、瘀斑及瘢痕形成的疗效观察。在比较局部预防治疗和安慰剂治疗时,瘢痕会有所改善,但水肿和瘀斑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而本研究中,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组眶周水肿和瘢痕明显较尿素乳膏组改善,同时瘢痕评分明显低于尿素乳膏组,术后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可能的原因是,组织有创伤愈合,就有成纤维细胞形成,从而造成瘢痕的形成。瘢痕一般在切口愈合时形成,持续长达30 d,这也是本研究应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长达30 d的原因之一。

有研究[16]证明,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在预防鼻整形和眼睑整形手术后的眶周瘀斑、水肿和瘢痕形成的能力明显优于糖皮质激素。但也有研究[17]认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对上眼睑成形术后瘀斑的减少或消退没有作用。瘢痕的治疗目前的方式虽然较多,但均不够理想,预防瘢痕形成的效果必然优于瘢痕形成后的治疗。因此预防术后瘢痕增生尤为重要,但之前未见有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预防该手术术后眶周水肿、瘀斑和瘢痕的研究。而在本研究结果中,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在预防下眼睑外翻术后眶周水肿、瘀斑和瘢痕方面可能是有效的。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是一种类肝素药物,通过抑制纤维母细胞过度增殖,溶解病灶组织中的纤维素,从而达到抑制瘢痕增生、软化瘢痕的作用。另一方面,多磺酸粘多糖可以通过减少淋巴水肿和局部血流量来调节急性炎症过程,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来发挥其抗炎特性。进而达到抑制瘢痕增生的目的。并且多磺酸粘多糖软膏抑制组织中的蛋白水解酶及透明质酸酶的活性,保持和提高瘢痕组织中的水分含量使用后疼痛瘙痒症状明显减轻,手术切口软化加速,对瘢痕皮肤表面起到保湿和润滑作用,起到降低瘢痕形成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得到的令人鼓舞的结果可以通过上述机制得到良好的解释。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在下睑外翻术后应用简单,方便,经济,安全,结合其抗炎、抑制瘢痕形成等特性,局部应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可显著预防下睑外翻术后眶周水肿、瘀斑和瘢痕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下睑磺酸乳膏
国家药监局批准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上市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脉冲染料激光仪联合疤痕止痒软化乳膏治疗增生性瘢痕
下睑缩肌眶隔加固联合颞侧睑板固定在下睑膨隆型老年性下睑内翻的疗效观察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布替萘芬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分析
改良式眼轮匝肌折叠术在老年性下睑内翻矫正术中的应用
改良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合并内眦赘皮
改良下睑缩肌折叠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30 例效果观察
基于氟—氟相互作用的上转换荧光法快速测定水中的全氟辛烷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