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阅读素养提升的英语阅读教学“四式”路径

2021-12-29何铭之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文本英语文化

□ 何铭之

近年来,阅读素养(Reading literacy)这一新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运用。阅读素养分为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部分。其中,阅读能力包括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文化意识,阅读品格则包括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本应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但综观现状,却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对当前英语阅读课堂的观察,可以发现,许多教师对阅读能力存在着重语言知识、解码能力,轻阅读理解、文化意识的培养等问题,对阅读品格更是长期忽视。笔者对所在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做了一次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阅读频率、阅读量都很低。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积极的阅读态度,缺乏阅读兴趣。鉴于此,阅读教学路径应针对阅读素养中较为薄弱的阅读理解、文化意识、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展开实践。

一、解构式阅读,加强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阅读能力的核心,由信息提取、策略运用和多元思维三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相辅相成,互为基础,直接影响解读阅读素材的过程。

(一)解构图片细节,升级信息提取

信息提取是指能够根据一定的目的,从标题、文本、图片等处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提取是其他阅读活动和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图片是重要的素材,教师应带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关注图片细节。例如PEP 6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B Read and write的读前活动就可以采用图片环游的形式,让学生观察图片,回答“Which season is it?”的问题。在对图片进行一定的解读后,教师出示文本让学生进行图文配对。学生在图片信息的辅助下,对文本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顺利完成图文配对。之后,教师播放原音,让学生听音校对,将图片信息与文本信息合二为一,加深对意义的理解。通过这三个读前环节,学生从图片信息、文字信息到音频信息,逐步将非文本信息中的信息提取出来,并将这些信息用于辅助文本信息的提取,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

(二)解构文本框架,指导策略运用

阅读策略种类繁多,根据阅读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水平,教师应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在起步阶段,教师可以使用较为简单的阅读策略,如预测、猜测等,引导学生根据封面猜测故事内容,根据文本或插图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局并进行验证。对于高段学生而言,教师要带领他们学会使用更高阶思维的阅读策略,如概括、分类、归纳、比较等。例如在PEP 6 Unit 1 My day B Read and write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归纳,将Robinson一天的生活梳理出来,并根据不同的频度副词对活动进行比较和分析,如问题“Why does Robinson often goswimming and play sports?”。学生讨论后得出答案:因为在荒岛上生存,必须保证良好的体能,因此Robinson要积极锻炼。

(三)解构阅读观点,启发多元思维

多元思维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培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文中的角色来进行思考,表达观点,形成多维度的思维碰撞。例如PEP 5 Unit 1 What’s helike?C Story Time中,由于Zoom总是错过球,显得很沮丧,教师让学生代入Zoom的角色进行表达。学生表达如下:S1:Who can help me?S2:Who can teach me?S3:Where is my PE teacher?在读到最后一幅图片时,Rabbit揭秘了自己的真实身份——PE teacher,小动物们又会说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站在动物的角度,思考它们会说的话。学生表达如下:S1:What a surprise!S2:Oh my god!(表达吃惊)S3:That’s cool!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散思维,与同伴产生思维的碰撞。

二、挖掘式阅读,培养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由文化感知、文化理解、文化比较和文化鉴别四部分组成。教师除了要使学生对文化有感知和理解,还要逐步进行文化比较和鉴别。

(一)挖掘文化知识,引发文化感知

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比较关注阅读材料的意义,容易忽略一些细小的文化知识。但这些地道的语言表现和约定俗成的用法,含有很高的语用价值,值得关注。例如PEP6 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 B Read and write中出现了RSVP的字样。学生感到非常陌生,也不能准确地猜出其含义。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是“请回复”的意思,而是从文化知识的角度将RSVP的含义和用法进行解释和说明,告诉学生RSVP的全称是Répondez S'il Vous Plait,这一用法来源于法语。由此,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文化,提升课堂兴趣。

(二)挖掘文化故事,加深文化理解

阅读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语言的堆砌和意义的表达,更在于让阅读者了解更多的人和事。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进一步走近文化,加深对文化的理解。例如,PEP7 Unit 2 Waysto go to school B Read and write中提到Papa Westray的学生在2009年因为渡船无法运行而改乘飞机上学的事。那么,到底为什么渡船无法工作呢?教师出示当时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找出真正的原因:渡船要进行常规的维护和更新。教师展示的新闻链接还原了真实的情况,让学生了解到许多背景,有助于他们拓展文化视野。

(三)挖掘文化差异,尝试文化鉴别

随着时代的改变,文化也产生了多种表现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鉴别不同的文化,不断加深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树立文化自信。例如PEP7 Unit 3 My weekend plan B Read and write中,教师可以出示一个calendar,带着学生进行Brain storm:What festivals do you know?学生说到了Spring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等节日,还说到了Double11、Double12等现代节日。通过对节日的梳理,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传统文化。同时,随着双十一、双十二等中国式的新兴节日的诞生,学生不断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三、打卡式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由阅读行为、阅读频率和阅读量三个维度构成。打卡式阅读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一种阅读方式,这种新型阅读方式能够将学生的阅读习惯具体化、目标化,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约定打卡形式,生成阅读增量

打卡形式可以根据能力和阶段分为三个阶段:入门级、进阶级、挑战级。其中入门级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持续默读、书目打卡。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安静阅读,而后上传自己阅读的书目或封面照片。进阶级的主要方式包括有声朗读、音频打卡。有声朗读是架在文本与阅读之间的桥梁,需要学生将接收到的信息与自己的知识进行连接,以增强自身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挑战级的主要方式是意义建构、复述打卡。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原文,完成意义的建构,再用自己的认知资源和语言知识体系来完成复述。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加工并运用高阶思维,极富挑战性。

(二)指导打卡过程,优化阅读行为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生词。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画出生词,并尝试在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体会其含义。如果读完全文后还是无法理解,可以去查阅词典。这样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随文识词”的能力,通过语篇去更好地记忆生词。进入高段,“写”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逐渐由词过渡到句,摘记有助于学生书写“整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在阅读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疑问、情感、思考、体会记录下来,并学着跟家长分享,与同伴讨论,从与书本的互动延伸到与他人的互动。

(三)推进打卡评价,保持阅读频率

阅读评价要根据不同的阅读阶段、不同的阅读任务、每个学生不同的阅读能力做出相应调整。入门级评价“数量”,鼓励学生多阅读;进阶级评价“质量”,鼓励学生多朗读;挑战级评价“胆量”,鼓励学生大胆说。尤其是对阅读能力薄弱的学生,评价的标准和要求可以适当放低,让他们产生自信,将阅读打卡坚持下去。阅读打卡的评价可以利用“线下+线上”两个空间:线下实时在班级中表扬积极参加阅读打卡的学生,定时统计学生阅读存折上的积分,评选“阅读小明星”“打卡全能王”等称号;线上及时在钉钉群宣布获奖名单,让家长一同关注,在日常打卡中实时点评,及时给予正向反馈。

四、全息式阅读,提升阅读体验

阅读体验由阅读态度、阅读兴趣和自我评估三个维度构成。利用全息式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端正阅读态度,培养其阅读兴趣,促进其进行自我评估,从而使学生收获良好的阅读体验。

(一)打造全景平台,端正阅读态度

教师尝试让每个学生共享5本以上的英语阅读书籍,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并在班级中建立“英语图书角”。这一做法不仅能让学生之间的图书实现流通,更能让每个学生都读到更多优质的英语读物,打造浸润式的英语阅读环境。学生每天中午利用50分钟的时间到英语图书角借书,安静地阅读。对于高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小明星”“打卡全能王”等的评选,在班级中塑造一批阅读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全班学生阅读。

(二)鼓励全员参与,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收获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记录下来,如制作阅读小报,撰写读后感等。同时,教师可以积极组织社交性质的阅读活动,如开展“读书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读过的英语书籍,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还可组织“美文诵读”“绘本表演”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阅读活动收获愉悦的阅读体验。阶段性地将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展示,也是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

(三)开展全时回顾,促进自我评估

教师通过发放阅读问卷、撰写阅读反思等形式,让学生尝试对自身阅读效果和阅读收获等进行自我评估;引导学生尝试找到在阅读习惯、阅读方法上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在一定的阅读周期后,教师要让学生对阅读书目进行梳理和反思,对个人阅读方向、知识体系等进行自我评估,促使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阅读历程,感受自己的变化,总结自己的成长。

总体而言,英语阅读素养的培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让学生受益于英语阅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全方位的协同合作,形成良好的阅读发展共同体。“四式”路径从教材出发,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让学生在全息背景下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文本英语文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谁远谁近?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