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疫情背景下不同学段生命教育的重点及原则

2021-12-29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冠生命疫情

韩 芳

(青海师范大学 教务处, 青海 西宁 810016)

一、 研究缘起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 “生从何来, 死从何去?生命问题一直是人类要追寻、 探讨的谜题, 如果能够参透‘为何’, 也许吾人就能迎接‘任何’, 也就能掌握生命的价值, 活出生命的意义。”生命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认识生命自然本质, 更重要的是帮助人们认识生命的社会价值。 生命观是价值观的核心。 没有良好的生命观, 对生命本源、 生命过程以及生命价值认识不清, 就很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面对人生困顿和挫折, 就很容易一蹶不振、 意志消沉, 对个人的成长成才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要深化教育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方法,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在不同学段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教育, 是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应然之举。 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是新时代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9年底,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 给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截至2020年4月18日, 全球累计确诊超224万例, 死亡超15万例。 虽然我国已经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但是依然面临着“内防反弹、 外防输入”的巨大压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大考, 对教育工作者而言, 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 停课不停教”的号召, 我们既要对学生开展科学文化知识教育, 更要在这个特殊时期, 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 珍惜生命, 懂得生命真正的价值在于奉献。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而言, 都是一场严重的危机, 如何化“危”为“机”, 是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考验。 开展以敬畏生命、 珍惜生命、 关爱健康为主题的生命教育, 正是各级各类学校化危为机、 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立德树人成效的关键。

二、 不同学段开展生命教育的重点

生命教育不同于品格教育, 生命教育是在帮助人们认识和探索生命的源头和生命的价值, 从而建立信仰和实践的力量。 生命教育过程衔接的本质在于顺应生命的自然成长规律, 即对主体性的尊重。 “生命教育是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 涵盖着人的生命态度、 生命存在的方式、 生命的意义等内容。”[2]事实上, 笔者认为生命教育并不适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专门的学习, 生命教育可以融入语文、 思想品德、 生物等学科学习, 也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由于生命个体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生命教育方面, 学校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能力, 有针对性、 有重点地对不同学段的生命教育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 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

(一)学前阶段: 以认知生命为重点

疫情在我国暴发不久, 很多群众都自觉采取了隔离措施。 天性爱玩的小朋友, 也被限制了自由活动的范围。 有网友上传了一段孩子哭着要和病毒一起玩耍的视频, 我们忍俊不禁之余, 也要反思对幼儿生命教育的不足。 成年人都清楚地知道新冠病毒的危害, 然而, 学龄前的幼儿并不知道。 因此, 对学龄前儿童开展生命教育, 必须研究儿童生活的世界。 “关注儿童当下的需要, 关注儿童面对生命、 理解生命品质的需要, 是疫情大背景下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3]

“生命无所不在”“生命教育无所不在”,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 学前教育的教师应当及时捕捉疫情中的教育契机, 结合“生命教育课程”, 从课程的视角出发, 搜集身边暖心的故事和课程资源, 构建富有班级特色的主题活动。 更重要的是, 幼儿教师要更多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 关注儿童的生活与经验, 关注当下疫情防控主题活动或其他活动中可能蕴含的指向儿童发展的核心价值, 关注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环境材料的支持, 让课程活动真正达到开展生命教育的效果, 让课程更多站在儿童的立场上, 既贴近儿童实际生活体验, 又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龄前阶段应把生命教育的重点放在生命体验上, 让儿童体验生活的乐趣, 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灵的统一, 不能只注重儿童身体的健康而忽视其心理和情绪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小学阶段: 以热爱生命为重点

安全教育是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但是安全教育不能等同于生命教育。 不可否认, 不少学校在生命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 认为生命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注意生命安全, 这种教育理念存在较大的片面性。 生命教育, 不仅仅局限于生命安全教育, 更应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热爱。 “要满足儿童的求知欲, 不断扩大儿童的视野, 尊重生命个体的成长。”[4]

一方面, 我们要教育引导孩子感受自然、 亲近自然, 把热爱自然作为热爱生命的起点。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家庭种植各种花、 草、 蔬菜等, 也可以饲养一些小宠物, 那些植物可以让孩子感受四季的变化对生命的影响, 那些小宠物的生老病死也会让孩子对生命有切身的感受, 从而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从小教会他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特别要让孩子认识到, 此次疫情的暴发的一个重要根源, 就是人类不能正确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 另一方面, 要教育引导孩子逐渐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一旦失去, 就再也不可重新来过。 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有一些人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正是由于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以及不可重复性, 生命才更显得可贵。 因势利导, 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 只有遵守规则“戴口罩、 勤洗手、 少出门、 不聚集”等, 我们才能远离新冠病毒, 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中学阶段: 以敬畏生命为重点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春期。 青春期是个心理和生理都发生巨变的“惊涛骇浪时期”, 这个时候的少年矛盾多又封闭, 尤其当这种内部的变化和外部环境发生冲突时易引发他们的极端行为。 比如同学的霸凌, 老师尖刻的批评等都有可能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造成人际关系危机, 引发矛盾冲突, 甚至演变为肢体冲突。 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对人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 如果父母把预设的人生发展模式强加给他们, 他们会觉得那不是他们想要的, 可能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 甚至会质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认识到, 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不把别人的生命当回事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必须学习尊重和敬畏生命。 人类的生命有时十分顽强, 有时又十分脆弱, 新冠病毒虽然十分渺小, 但是它却夺走了成千上万条生命。 面对强大的自然界以及可怕的病魔, 人类是那么渺小和无助。 正如恩格斯所言: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5]要用不断攀升的确诊数字和死亡病例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敬畏生命, 进一步探究新冠肺炎产生的原因, 引导他们认识到敬畏自然是敬畏生命的必然要求, 自觉养成敬畏自然、 敬畏生命的良好习惯, 既要懂得珍爱自身的生命, 也要在实际生活中尊重和保护自身的生命。

(四)大学阶段: 以树立“三观”为重点

大学生对生命的本源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 但是他们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仍然相对不足。 “大学生生命观中最为本质的内容仍然是如何善待生命的问题。”[6]因此, 大学阶段生命教育的重点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引导他们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最早暴发于中国, 但是中国人民以全国之力、 全民之力取得了目前“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的伟大胜利, 曾经攻击抹黑中国疫情防控工作的西方国家却遭遇了比中国更严重的疫情。 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是人类心里的病毒, 面对西方国家的“甩锅”, 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清醒判断; 当西方国家暴发严重疫情而我国疫情基本控制住时, 我们也不能亢奋, 而应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敬畏生命, 尽力挽救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而生命的意义却可以是无限的。

司马迁曾说: “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 或重于泰山。” 疫情发生后, 从医务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逆向而行, 到雷神山、 火神山医院建设者的身影; 从人民子弟兵第一时间闻令而动, 到全国各地医疗救援队驰援武汉; 从志愿者高效的自发行动, 到民营企业家群体大规模的捐赠……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 无数中国人挺身而出、 众志成城、 舍生忘死、 无私奉献, 以他们的实际行动了书写了生命的意义。 因此, 大学阶段的生命教育重点应放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教育引导他们勇于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

三、 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原则

学校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场所, 尽管在不同学段开展生命教育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但其中有一些重要原则需要不同学段的教师共同坚守。 “人类生命集中了宇宙间整个生命体的精华, 成为了生命中的最高典范, 表现了宇宙和自然界生命总体发展的优秀结晶。”[7]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生命个体都有珍爱自身生命的权利, 同时也负有尊重和保护他人生命的义务, 对待生命的态度, 也是个人社会化程度的重要体现。 开展生命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内涵式发展、 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举措, 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尊重生命成长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 充分发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教育元素、 创新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 积极开展感悟生死的实践教学探索。

(一)尊重生命成长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阶段性、 身心发展不平衡性、 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等特征, 不同的生命个体在婴幼儿期、 少年期和青年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 “生命在现代教育中占据根本性地位, 教育是关乎生命的教育, 它必须自始至终遵循生命的节奏与逻辑, 让人文关怀一路相随。”[8]

为了保证生命教育的有效性, 教育者必须认真研究不同学段学生所具备的身心发展特征, 尊重不同个体发展的差异性, 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教学方法。 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的特征, 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 要尊重生命发展、 思维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以认知生命为起点, 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地开展生命教育。 任何超越生命发展和思维发展阶段的生命教育, 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 反而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新冠肺炎病毒的疯狂肆虐, 再一次证明了生命的脆弱性和不可逆性, 也暴露了人类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短板。 这些都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鲜活素材, 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不同学段的生命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否则, 只会造成学生认知和思维的混乱。

(二)发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教育元素

传统文化教育在不同学段都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 即使是学龄前儿童也会在家庭教育中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教育元素, 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开展生命教育, 更能起到润物无声、 潜移默化的作用。

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化在我国家庭教育中占有相当重的分量, 甚至是部分家庭胎教的重要内容, 在正式入学之前, 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背诵几首唐诗。 “唐诗文化的生命之心尤为浓厚, 他们对时间的珍视、 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达到了一个高峰。”[9]教师应有意地引导学生感悟唐诗中的内容, 尤其是涉及生命教育元素的内容, 更应该加以重点讲授。

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表现了生命的顽强以及诗人对顽强生命力的歌颂,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句中透露着积极乐观的生命观,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则表现了诗人浓烈的家国情怀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 这些不仅能够让学生认知生命, 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三)创新开展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

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 一般采用对话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的教育效果基于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由于学生生活经验、 思维方式、 智力的表现方式和特点等各异, 在课堂上, 应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这看似延缓了预定的教学进度, 实则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活力。”[10]

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的学生, 由于知识水平有限, 在采用对话式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采取更多的教学辅助工具, 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生命的本源以及生命的过程。 传统的图片、 PPT等已经不能有效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 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 利用互联网海量资源, 精选适合学前阶段或小学阶段学生的声视频资料, 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展示, 满足他们对生命起源及生命过程认知的好奇心。 中学生和大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对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强,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更多的对话式教学方式, 但是过多地采取对话式教学模式又有可能陷入单纯说教或理论灌输的误区。 因此, 对于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而言, 在充分采用对话式教学的基础上, 还应培养他们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四)开展感悟生死的实践教学探索

生老病死, 是人之常情, 也是开展生命教育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话题。 每个人最终都会走向死亡, 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每个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却是不一样的, 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拥有不同的死亡观。 学生只有正确地对待死亡, 树立正确的死亡观, 才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生命去努力创造无限的价值。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 在抗“疫”常态化的背景下, 对学生开展感悟生死的实践教学, 显得更为重要。 “生命教育的课程内容可以从识读生命和死亡开始, 然后是生死问题的解答以及生死意义的探询, 最后落脚于死亡观的确立。”[11]单纯的对话式教学只能令学生知道死亡是生命过程的重要环节, 并不能让他们深刻体悟到死亡对生命的严重影响。 除了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参加扫墓活动, 到现场祭奠英雄、 烈士之外, 也可以在特殊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在网上参加国家公祭活动, 缅怀革命先辈和英雄烈士。 这种实践教学, 主要目的还是通过情景的营造, 触动学生的心弦, 从而让他们对死亡、 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蔓延的严峻形势, 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本源、 生命过程以及生命价值, 在不同学段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教育正当其时。 马克思主义认为, 社会历史就是现实的人的历史, 人是一切社会活动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2]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教育, 是各级各类学校提高立德树人成效的应然之举。

学前阶段的生命教育, 应注重让幼儿体验生命, 让他们对生命有初步的认知; 小学阶段的生命教育, 重点在于引导儿童感悟生命的美好, 培养他们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中学阶段应重点围绕敬畏生命开展生命教育, 以敬畏之心尊重生命、 珍惜生命; 大学阶段应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生命教育的重点, 引导大学生认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价值, 而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同时, 教育工作者应促进不同学段生命教育实现有效衔接, 坚持尊重生命成长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相统一, 充分发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教育元素, 进一步创新开展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 积极开展感悟生死的实践教学探索, 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最大价值, 立足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新冠生命疫情
战疫情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抗疫情 显担当
新冠病毒的自白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