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究

2021-12-29张小梅

吕梁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欠发达服务体系养老

张小梅

(吕梁学院 思政部(系),山西 离石 033001)

在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中国人口平均年龄逐年上升,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养老问题成了一个社会重点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致力于解决社会养老问题,构建合理有序的养老服务体系。然而在经济发展较为迟缓,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欠发达地区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受到现有经济状况和社会问题的限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欠发达地区是相对于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水平上和发达地区有着一定差距,特别是在20世纪70、8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二者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欠发达地区发展速度迟缓,地区和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1]。但欠发达地区又具有生态环境尚未遭到较大的破坏,资源储备相对富裕,可发展空间大的优势,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的发展、制度的创新,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具有较大潜力,有望实现快速发展。这些都为欠发达地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欠发达地区养老服务体系现状

中国已进入新时代,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进入老龄阶段的人口数量也在呈急剧增加的趋势,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养老的新困境、新局面。2018年中央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都明确指出要构建养老保障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能力,也为新时代养老服务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2]。

养老服务体系是指在与时代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情况下,针对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所规定的为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并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服务制度和服务条件的总和。养老服务体系最终要向着生活养老,健康养老,精神养老三方面发展。全面的养老服务体系既包括家庭中的养老服务又包括社会性养老服务,其中家庭中的养老服务体系指的是为老年人提供充足的生活资料和良好的居住环境。社会性养老服务体系包括社区、政府和企业提供的有关服务的形式、制度、政策、机构,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督制度。

人口老龄化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国家通过政府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欠发达地区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首当其冲。欠发达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极其不完善。首先,这些地区养老服务制度和政策不够完善。欠发达地区本身经济发展不足,与上层建筑不相匹配,再加之政策制度建设本身也不完善。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在大中城市适用,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不适用。其次,市场上提供服务齐全、设备完善的养老机构少之又少。一方面,养老服务机构基本由政府创办和管理,养老机构内缺乏专业人员,普通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另一方面各地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机构数量少、质量不高。再次,社区养老推进效果差。在老年人居住的社区中虽然有健身器材,但是适合老年人健身的场所较少,同时缺乏专业人员对社区设施设备的管理,缺乏对老年人活动的科学指导。更为普遍的是社区针对老年人提供的医疗条件不足,相比较市级医院,多数老年人不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接受服务。最后,运行机制和监督制度不健全。政策体系的落实需要有监督机构进行监督,督促各级机关按时按章法行事,但是欠发达地区的监督机制十分缺乏。

二、欠发达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养老思想与现实不契合

传统养老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失去其原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传统的以家庭孝亲为核心的养老思想已经不能满足当今老年人健康养老的需求,两者之间契合度不高,甚至于阻碍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具体表现为:其一,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不同步。社会结构变迁,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却发展相对迟滞。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失衡发展情况下,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小型家庭风盛行,儿女在成立家庭之后通常会独立居住,四世同堂的盛况越来越少[3]。其二,欠缺先进文明的养老文化。传统养老思想已经在老年人的养老观中根深蒂固,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和现代社区养老方式之间的鸿沟。传统孝道思想的发展对当代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子女追求自由的障碍。其三,养老思想与时代主旋律不契合。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养老理念依旧是传统养老思想的再版,并未在现代文化土壤中孕育出全新的适合新时代的养老思想。

传统伦理与儒家道德规范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当以商品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市场经济来袭,我们便需要建立新型的伦理道德规则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市场经济倡导的民主自由等精神与传统的绝对无条件服从的孝文化发生碰撞时,难免会动摇原有的文化根基,甚至使其崩溃。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传统道德标准要求晚辈的绝对顺从,就会力不从心。尤其在欠发达区域,传统养老思想仍有很深的土壤,对传统养老思想观念的改变需要长期教育实践,需要长期的追踪调研掌握思想动态,需要一定周期检验思想成效。这无疑增加了养老文化的建设周期和难度。并且,适应新时代的新型养老文化尚未完全确立,这使得现代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难上加难。

(二)社会主体在养老体系建设中参与不足

在欠发达的地市级区域内,众多投资企业服务意识、管理水平、责任担当等方面层次不齐、步调不一,导致企业间无法进行合作,无法共建共享,缺乏企业的投资建设,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缓慢。其次,信息设施配置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欠发达地区,社会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偏低,在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着区域性差异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企业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滞后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势必会影响该地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智慧化养老刚刚起步,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缺乏必要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及管理合作平台[4]。一方面,智能技术的开发水平有待提升。现阶段,对于养老信息还无法实现数据的大规模有效分析、充分整合和高效应用。另一方面,在服务层次、服务种类等方面多停留在基础阶段,老年人更高层次的情感交流、精神满足等需求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

在养老服务业方面引入社会资本力量不足,导致家庭、企业和机构融合发展步伐较慢,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缓慢,效果欠佳。现如今,老年人对养老服务诉求和需求日趋多元化、精准化,而在欠发达地区,原有服务人员能力不足、设备设施落后、管理能力有限,存在着基础力量较为薄弱等问题,特别是社会化养老的非刚需使之存在服务容量不足、营利点有限等发展缺陷,很难作为持久的养老服务体系模式一直发展,甚至陷入长期亏损或低成本运营的困境。

(三)养老服务制度和机制尚未健全

养老服务制度和长效机制的建设方面还较为薄弱。尽管中国已经制定和出台了相关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性和指导性意见,但其可操作性不强,尚未形成涵盖多个层面的制度设计,尚未形成针对欠发达地区养老服务基础性设施建设的发展规划,也未制定出规范养老服务体系的统一标准,欠发达地区规范合理的顶层制度设计较为缺失。其次,市场化长效运营机制不健全,组织保障能力有待提升。为推动构建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格局,在长效服务运营方面及组织保障能力上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于欠发达地区在制度创新、文化传播等方面存在潜在差异,地方政府相关管理法规,部分政策之间存在交叉,科学性和实用性不足,民政养老服务管理系统平台建设不完善,信息孤岛情况较严重,这就造成在推进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体系化设计的制度瓶颈。在养老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中,区域间综合调研结果差距较多元,致使体系设计的长效性、常规性、适用性存在较大差异[5]。在养老服务体系的保障实施中,由于地区差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依据不一,导致形成统一领导、密切配合、分工协作、严格监管的部门联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进而引发统筹协调规划实施中的相关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管理和运营体系的发展。

三、欠发达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基于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症结、原因透析,解决欠发达地区养老问题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在社会教育宣传中建立新型养老思想体系

养老文化作为社会传统伦理道德的组成内容,在社会教育宣传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构建新时代的养老孝文化体系。在推进社会教育宣传实践落实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前老龄人口数量、结构以及人口规模的现实状况,组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相互交流学习的综合服务,促进乐活养老,构建新时代孝文化资源共享体系。

1.赋予养老思想新的时代特色

要结合新时代经济发展现状和文化建设要求赋予养老思想新的时代内涵,创新养老思想的概念。新的养老思想根源于传统孝文化又超越传统孝文化,在继承的过程中要舍弃其不合时宜的内容,保留其精华,并结合现实的状况和需要,使得新时代的养老孝文化能够适应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的现代养老服务健康体系。现代养老孝文化应建立在新时代物质财富充分发展,精神文明极大丰富的基础之上,充分满足老年人物质、健康、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

2.构建良好的伦理道德教育宣传体系

传统养老思想能够让子女对父母进行“近距离”赡养,既保障了父母的物质赡养,又满足了父母对精神赡养的追求。但是,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家庭结构从大家族向小家庭转变,年轻人忙于生活奔波,与其父母相处的时间甚少[6]。鉴于此,社会舆论宣传应强化孝文化道德宣传,使人们认识到赡养父母不仅是物质需求的满足,更应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子女对老人有赡养义务,这不仅是法律规定,更需要在社会教育宣传中对人们进行正确教导,将法律义务内化为自身行为的道德准则。

首先,要使新时代养老孝文化贯穿于大中小学教育体系以及社会宣传教育中,进行养老孝文化的一体化建设。使其作为战略性教育方针在一定时期内得到贯彻实施,从而在当今养老服务面临严峻困境的形势下获得有效发展。

其次,各级社区、基层组织要根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群众进行相关孝文化知识的教育实践和孝行为的指导[7]。各级基层组织要发挥楷模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倡导全社会子女要养老、尊老、敬老,自觉地孝敬父母,自愿地养老尊老,自主地承担赡养责任,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再次,引导人民群众确立良好的家庭道德观,构建美好、和谐家庭,帮助群众建立感恩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公德心,巩固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二)企业积极承担社会养老责任

1.经营性产业与养老服务业相结合

对于解决严峻的社会养老问题,并没有从制度上明确规定谁来承担主要的养老责任,而是要求把全社会力量凝结起来,共同为解决养老问题而努力和奋斗。企业的目标不单纯是为了生产商品,赚取巨额利润,而是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踊跃承担相应的社会养老责任,将经营性产业与公益性事业相结合,积极开展公益性的社区养老活动[8]。目前,吕梁市民办养老机构已有14家、公建民营性质的3家,床位数2 570张[9],企业坚持遵循政府的政策导向,积极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作用,满足多层次的养老需求,争取打造以“就地养老、持续照料”为特征,以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嵌入,企业社区养老综合体为依托的养老服务体系。

2.积极开发地市级区域的优势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在政策上支持和鼓励发展乡村经济。一方面,企业可以结合战略提出的要求,积极投资乡村产业,推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增量,不断盘活区域优势资源为养老服务提供支撑。鼓励利用社会其他闲置设施及存量土地,兴办规模适度、服务设施齐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老设施;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和现有养老及民生相关的服务资源,在满足服务、保证环境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养老机构及设施的建设强度。

(三)政府积极发挥社会导向作用

1.建立健全文化养老长效机制

满足现代老人多元化的需求,要建立健全文化养老长效机制,从政策制度方面来完善现代养老制度体系。一是完善养老制度和体系,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和老龄公益性事业。加大老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为文化养老提供坚实基础。二是积极开展举办养老文化活动。从制度方面扩宽养老文化活动的范围,丰富老年人晚年的养老生活,改善老年人生活单调的局面。比如吕梁市针对养老服务设施、人员短缺且技能不足的问题,开展了“光伏扶贫资金+公益性岗位+吕梁护工技能”的养老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的综合活动。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长效运营打下良好基础。三是采用多种措施,精准落实兜底政策。建立针对全区域老人,特别是失能老人,包括健康、功能、能力、经济状况、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在内的综合评估机制、巡视探访服务等。

2.政府带头传承优秀传统养老文化

首先,新闻媒体报社等平台利用好自己所掌握的社交媒体资源,加强养老尊老敬老思想或事例的宣传,还可以树立典型的道德模范,通过文化、教育、宣传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应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工具,增强全社会尊老敬老意识,并将其优秀养老思想贯彻落实到每个家庭。其次,借助互联网等全媒体在社会中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快聚焦全民提高和全社会自觉参与,形成老年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总之,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新时代,国家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进一步解决和完善欠发达地区的养老问题,这对于人民福祉、国家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国家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高,不能忽视当前欠发达地区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欠发达服务体系养老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养老生活
财政部安排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欠发达地区大学生人才招揽政策评析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