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护理模式对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改善的效果分析

2021-12-29张宏敏王金童管舒婷

智慧健康 2021年28期
关键词:活动度颈椎颈椎病

张宏敏,王金童,管舒婷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工作压力的增加,颈椎病患者的数量呈增长趋势,调研数据表明近年来颈椎病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好发人群也逐渐由中老年人向青年过渡[1]。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和生物力学、颈椎肌肉不稳定有关,发病后患者常会感到颈椎部位局部疼痛,随着病情进展容易引起颈部神经根、交感神经等受压迫症状,继而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理疗、牵引、针灸、理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常规治疗时间较为漫长,患者较难坚持,故需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来提升治疗效果[2]。精准护理近年来在诸多疾病的护理中表现出了良好效果,尤其是在骨科疾病护理中效果显著[3-5]。本研究探究了精准护理模式对颈椎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现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20年5月-2021年6月收治的78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包括男23例,女16例;年龄35~55 岁,平均(40.69±3.65)岁;病程0.6~3年,平均(1.56±0.22)年。观察组包括男24例,女15例;年龄35~55 岁,平均(38.46±2.51)岁;病程0.4~3年,平均(1.74±0.35)年。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均签署同意书;均符合颈椎病判定标准。

排除标椎:先天性颈椎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进行常规颈椎病知识宣教、进行常规运动护理、颈椎康复护理、作息规划、饮食规划等。

观察组进行精准护理,具体如下:①实施精准疾病知识宣教,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工作之前和患者进行沟通,掌握患者的文化水平、工作背景等信息,根据患者的知识领悟能力和对颈椎病的了解程度对其实施精准的疾病知识宣教。针对领悟能力较弱的患者采用视频动画、PPT、颈椎模型相结合的模式对患者实施疾病知识和护理要点讲解,针对文化水平高领悟能力强的患者可以通过疾病知识手册、口头讲解的模式对其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对患者提出的疑惑进行精准答疑,强化其自我保健意识;②实施精准心理护理,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状况,在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应及时与其沟通,了解其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和内心真实诉求。针对因担心治疗费用而产生不良情绪的患者,可向其讲解医保报销政策,减轻其心理负担,针对因担心治疗效果而产生不良情绪的患者,可向其分享成功治疗颈椎病的案例,增加其治疗信心;③实施精准疼痛护理,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护理人员需每日对患者进行VAS疼痛评估,根据疼痛评分给予患者适当的精准疼痛护理。通过针灸、推拿、按摩、理疗、关节松弛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疼痛,针对疼痛程度强烈的患者予以镇痛药物进行镇痛,针对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予以转移注意力、按摩热敷等方法缓解疼痛;④实施精准体位护理,增加患者的休息舒适度。鼓励患者养成睡硬板床的习惯,保持颈椎处在水平状态,在患者休息时在颈项处添加软枕,使患者的头部保持后仰状态以实现拉伸的效果,有助于改善颈部曲线状态,促进颈椎康复,在颈椎病发作的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大幅度运动;⑤实施精准康复护理,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护理人员需联合康复医师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根据患者的颈椎活动度、有无出现肢体麻木症状等情况精准选择适合患者的康复训练项目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颈部肌肉拉伸指导。针对患者颈椎状态的不同实施颈椎稳定训练,指导患者完成站姿小燕飞、颈部功能练习、肌肉功能训练等,提高患者的颈椎活动度,缓解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1.3 指标判定

①住院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②颈椎活动度:采用MCU 测量两组患者的颈椎前倾、后伸、左旋转、右旋转、左倾、右倾的活动度;③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重;④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形式进行评价,总满意为非常满意和满意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住院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情况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情况比较(±s,d)

2.2 颈椎活动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明显比对照组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护理前的颈椎活动度比较(±s,°)

表2 护理前的颈椎活动度比较(±s,°)

表3 护理后的颈椎活动度比较(±s,°)

表3 护理后的颈椎活动度比较(±s,°)

2.3 疼痛情况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s)

2.4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极为常见的慢性退变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缓慢、治疗过程漫长、病情容易反复的特点。患者在颈椎病发作后会出现颈部疼痛、头晕、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入睡困难等症状,如果无不及时进行治疗容易引起吞咽障碍、视力障碍等并发症,严重者会有瘫痪的风险。睡眠姿势不正确、长期伏案工作者、头部外伤者、颈部炎症者是颈椎病的高发人群[6-7]。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消炎和镇痛,通过按摩、牵引、拉伸、针灸等手段来缓解疼痛。

对于颈椎病患者而言,治疗过程较为漫长,大多数患者都难以坚持,导致颈椎病容易久病不愈。故需对患者实施适当的护理干预,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精准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护理理念,提倡以人为本的概念,为颈椎病患者提供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在精准护理模式下,通过和患者进行沟通,掌握患者的文化水平、工作背景等信息。通过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知识掌握能力,对其实施精准的疾病知识宣教。通过精准的知识宣教,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在沟通过程中可以和患者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在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应及时与其沟通,了解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分析其内心真实诉求。通过对其施以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增加其治疗信心和护理满意度。通过实施精准疼痛护理,减轻患者疼痛,提高颈椎灵活度。通过精准体位护理,可以增加休息舒适度。通过实施康复护理,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减少住院的时长。本研究通过对78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观察,发现通过精准护理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较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更少,其颈椎活动度更高,疼痛评分更低(P<0.05),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表明了精准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减轻疼痛,且能加快康复速度,减少住院时长。同时,精准护理模式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更高,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近年来,随着颈椎病患者人数的剧增,如何对颈椎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手段来提升治疗效果是临床护理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曹龙高娃[8]曾将80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了观察,报告中提出经过精准护理的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明显较仅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更大,疼痛程度明显更轻,住院时间更短,表明精准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恢复速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P<0.05)。韩海燕[9]曾对60例颈椎病患者分别实施了常规护理和精准护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精准护理的患者其颈椎功能得到了有效恢复,患者的疼痛程度更小,接受精准护理的患者其住院天数更短,恢复速度更快(P<0.05)。徐文娟[10]曾报道了精准护理模式在颈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中提到精准护理模式下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以上结论和本研究类似。

综合上述观点,将精准护理模式应用在颈椎病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加快康复速度,缓解患者疼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活动度颈椎颈椎病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之:冠心病可能与颈椎有关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