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视阈下高职“创新创业”外语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2021-12-28林晓玲

南方论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外语

林晓玲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汕尾 516600)

一、前言

国务院于2019 年2 月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份规划中,中央政府明确表示,要将粤港澳大湾地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这份纲领性文件为粤港澳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对外展示的一张名片[1]。创新创业是大湾区发展的重中之重,创新是起点,创业是最终目的。全球知名的旧金山湾区就是依托于斯坦福大学源源不断地输送创新与研发人才,才能不断地在国际上保持巨大的竞争优势。高校学生年轻有活力、思维活跃、敢闯敢拼,是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来源,因此在国家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高职学院要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为未来大湾区的建设输送拥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并敢于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帮助毕业生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2020 年,全国毕业生874 万人。随着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也在增加。传统行业随着我国产业转型的速度加快,产业规模逐步的变小,可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工业4.0 以及5G 工业机器人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换人的现象逐步增多,这也无形中减少了很多就业岗位。在这种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主动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减少就业压力的同时,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2]。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使很多大学生转变思维方式,认识到除就业之外还有新的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创新创业人才在创业过程中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从根本上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主动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三、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外语专业师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知不够。

很多外语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知较为传统,他们认为语言专业就业方向很有限,只要学习好基础词汇和语法,能够进行基本的外文文献阅读,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就行了,简单地认为学生掌握的技能就是未来学生所从事的行业。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更侧重专业的外语知识和技能的讲授,对于外语专业的创新创业重视程度不足,同时,很多外语专业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需要学习经营管理理论,对市场营销和会计等专业也应该涉及。但是这些专业知识跟语言专业的差距过大,认为语言专业与创新创业没有关联,进而认为创新创业课程与自己无关,课程的参与度不足,上课也只是为了获取学分通过考试,创业意识较为淡薄。

(二)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脱节化严重。

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独立,与英语专业的专业课没有形成很好的联动。以粤港澳大湾区某高职院校的创业课程为例,该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共分四部分[3],分别是:第一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政策解读以及创业认识;此部分主要讲的是国家级地方政府对于创新创业的支持政策以及鼓励手段,同时还介绍了创业者的定义,成功创业者所具备的素质,和学生创业的利弊以及创业失败出现的后果和原因。第二部分:商业机会和创业项目选择;此部分主要介绍了商业机会的基本来源以及对商业机会可行性的识别和分析,并将大学生创业项目市场的论证、创业项目的优化、创业项目的融资以及项目的落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三部分:企业组建、管理、财务、产品等;此部分主要介绍了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注册流程以及需要面临的法律法规,还介绍了有关员工的招聘、员工的管理,并对企业成本的构成以及价格的制定做了详细的表述。第四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商业计划书;这部分主要介绍了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还详细介绍了创业商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其中的基本逻辑,商业计划书各部分的撰写要点,以及商业计划书PPT 的制作和展示。最终完成作业的考核标准就是撰写一份商业计划书。单纯地看这所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是非常严谨和完善的,但此创新创业课程没有与外语专业相结合,创新创业课程教授的都是创业的基础知识,外语专业教授的是外语基本知识,两个体系的孤岛效应明显,创新创业老师不了解外语专业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外语专业的老师绝大部分没有去过企业调研,也没有真正了解企业对于外语人才的岗位要求,因而无法做到创新创业课程与外语专业课程的紧密融合,无法做到融合就导致了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严重脱节。

(三)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

大湾区内的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没有做到系统性,认为创新创业课程只是某项技能的培训,从而导致了这些学校只是将创新创业课程以选修课或者活动课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教学的课程安排集中在学习生涯的第二三学期,没有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并且由于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所以教学体系还处于摸索阶段,每个学校对于自己学校学生们的创业需求还不甚了解,针对需求需要设置什么类型的创业课程,课程教学的侧重点是理论还是实践,通过双创课程的开设能取得什么样的教学成果,很多学校对于这些基础问题并没有进行一个系统性的思考[4]。为了贯彻中央和地方的文件,组织了大量的创业课程、交流会、竞赛,这些竞赛看似非常丰富,足够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可实际上收效甚微,例如,某工商学院,在开学之初就组织了大量的讲座和创业竞赛,很多学生还没有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参与这些讲座和竞赛的意愿也不够强烈,直接导致花费大量精力组织的竞赛和讲座收效甚微。究其原因还是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自然不能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创业实践。

(四)创新创业实践形式化。

从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具体课程设置的情况来看,虽然很多高职学校设立了创业课程,也通过学生会创建了学校的创业社团,这些做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但是经过实际了解,很多学校还是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虽然很多学校明白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但工作重点还是侧重于外语教学和科研,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老师,创新创业课程大多是行政岗位的老师来兼任,这些老师没有创业经验,自然不能将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注意事项分享给学生,日常教学只是集中于课本中的内容[5]。其次,学校虽然组织了很多创新创业社团,但是社团之间是独立封闭的,各个社团之间没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创新创业想法的萌发,不是学习出来的,而是在与别人的思维交流中碰撞而萌发出来的,学生既然加入了创业社团,自然是想要通过社团发现创业机会寻找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而寻找机会与伙伴自然离不开社团之间的交流,很多学校在创业社团交流方面做得并不够。

(五)过分追求创业成功,忽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部分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过分地强调赚钱本领、赚钱眼光以及财富的积累。同时,很多学校在创新创业课程中设置了一些创业交流会和讲座,通过邀请一些知名校友和各行业精英来进行创业经验交流分享,但是在邀请校友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名气、实力[6],仅仅认为名气大、企业实力强,就一定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同学们,很多名气大实力强的企业实在特定历史阶段下发展起来的,不具备可复制性,他们分享的经验在当前的时代可能不具备可行性。这些课程的设置过于功利,主要原因是对创业教育的本质理解不够,不能只注重名气和实力,更要看是否契合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背景,是否具备可行性,哪怕只是学校附近一个小店的老板,只要他的创业路程具备典型性,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向同学们分享,学校就可以邀请,要向同学们传递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创业观,创业不能只追求企业的大小、实力。只要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为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就是成功。学院需要在对学生的观念塑造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减少创业过程中的功利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进行创新创业,避免过分功利而做出对自己对社会产生危害的行为。

(六)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途径较少。

当前的很多高职院校提供给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途径较少,主要途径集中在举办双创比赛和孵化基地两方面,举办双创比赛是主要的学生创业实践的主要途径,但是很多比赛形式化严重,对于参赛学生过分地注重投票结果所占的比重,导致学生的经历主要集中在动员拉票环节,并且很多学生参加创业比赛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拿奖,为以后的就业简历上增加一个亮点,并没有将获奖的项目付诸实践。学校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方面也有很多不足,首先,很多学校对于创业孵化基地并不重视,只是将闲置办公场地挂一个孵化基地的牌子。没有给孵化基地提供完备的软硬件支持。其次,孵化的项目大多集中于校内小店、学校文化传媒等领域,这些孵化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学校的一些日常需求,只不过是将原本给校外企业的订单给了校内孵化的学生创业项目,这些创业项目大多集中在少数几个专业,其他专业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践较少,学生即便有自己的想法也很难运用到实际中去。

(七)学校考核内容较为单一。

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评估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主要还是传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末创新创业论文或计划书等形式,学校的考核方式将直接决定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7]。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是为了付诸创业实践,如果过分地追求理论知识的考核,只会让老师为了考核成绩而施行应试教育,丧失了教育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同时也不能只追求创业实践,因为创业是一个及其耗费精力与时间的行为,过分追求创业实践可能会造成学生其他专业知识成绩的下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一)强化师生对于创新创业重要性的认知。

学校想要建设好创新创业体系,首先就要扭转学校师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知,笔者认为要从学校、老师、学生三方面去综合考虑,首先,学校要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标准,除了专业知识扎实之外,还应该从制度上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其次,老师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是外语专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外语专业教学中,要重视将创新创业知识与外语专业紧密结合。最后,学生要加强对于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了解,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创新创业课程不是为了培养“老板”,而是为了培养自身的创业精神、创新精神,通过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面对来自大湾区的就业挑战[8]。

(二)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与外语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重要的对外窗口,区域内经济活跃,创业机会众多,在对外贸易中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巨大,学校应该将企业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外语专业知识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建设全流程的外语创新创业课程体系[9],引导学生将外语专业知识融入创业的实践中。在课程建立之前,要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老师进行相关外语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创新创业课程的老师将外语专业的特点与所教授的课程相结合,探索适合外语学生的课程。同时外语专业课的老师应调查企业实际需求,将这种需求积极地融入未来的专业课教育中,例如在外语口语教学中,将口语表达与外贸交易场景进行结合,外语书写与创业企划书进行结合,既锻炼了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的掌握,也巩固了外语专业知识。同时学校也要将碎片化的创新创业课程整合,建立一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例如,在大一阶段可以为学生安排外语基础专业知识学习以及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有一个基础的认知,了解创新创业的具体内容,以及创新创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大二阶段;经过大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和整体框架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学校可以在此基础上组织一些创业交流会、创业讲座及创业竞赛,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增强了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理论的认知。在此阶段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安排学生走进企业了解创业过程,进行创业机会的发掘及模拟创业的实践操作。在大三阶段,鼓励学生通过学校的孵化园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以及启动资金的筹集。在创业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形成系统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三)多方联动校企协同建设培养人才课程体系。

首先,要加强学校内部创业社团以及班级之间创新创业活动的交流,创业的过程中机会的发现是至关重要的,而创业机会的发现是来源于不同思想的碰撞,加强创业社团的交流,在交流中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可能就会迸发出极好的创业想法,世界著名的社交平台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就是在哈佛的一场交流派对上,萌发了创立社交平台的想法。并且交流的过程也是增进学生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创新创业知识巩固的过程。

其次,要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所学校的“闭门造车”,粤港澳大湾区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教育上的合作,学校要走出封闭的环境,本校的外语专业要与其他学校的外语专业进行合作交流,学校也是一样,校与校之间要组成创新创业联盟,加强创新创业合作,促进创业资源共享及创业信息的互通,例如可以联合举办创业大赛,以及创业孵化项目的互相知道与合作[10]。

最后,学校与企业的联动,学校要根据学校的治学特点为每个专业寻找对口的企业,并进行充分地沟通和筛选,与企业合作,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在组织架构方面,成立专门的负责机构,负责校企联合对创新创业实践的落实,同时学校也要积极联合企业开发合作项目,学校为企业提供创新创业理论支持、技术支持,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专业创新人才,对口企业帮助学校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交流,为学校创新创业的孵化项目提供帮助。通过加强社团之间的交流,学校之间的合作,以及校企之间的联动,实现创新创业的良性循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组建专业教师队伍建立校园创新创业咨询机构。

创新创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的知识以及注意事项,从书本上不能完全掌握,需要经过市场的摔打才能总结出最契合的知识,所以创新创业老师的专业性对于课程的教学质量影响很大,目前大湾区内的高职院校存在很多其他专业老师兼任创新创业老师的现象,这些老师没有经过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对于学生未来的创业实践不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学校必须组建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加强现有创新创业导师的专业能力,通过组织导师进行实地调研与成功创业家进行访谈等形式,加强导师对于创业理论和实践的思考,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成功的创业者成为学校的专业导师,在进行完理论学习之后,由这些创业者导师从实践的角度对理论知识进行拆解和分析,使同学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完成对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学校也可以依托这些创业者导师成立创新创业咨询平台,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想法进行及时的交流和解答,并对学校创业孵化项目团队进行指导,帮助团队更好地将创业想法落地。

五、结语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提出,给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腾飞注入了新的动力,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师生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目的,还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校的外语专业教育相结合,并且还应该加强学校内部创业社团、校与校之间以及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努力探索出一条即适合本校实际情况又符合国家长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道路,加强学校外语专业学生的综合实力,为更好地建设大湾区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外语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