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人民观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三重指向

2021-12-28张雨石

南方论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人类

张雨石

(天津大学 天津 300350)

一、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这种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要求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坚持以开放、宽广的眼界努力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前进方向,从国际力量对比中寻求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动力源,从国内国际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大局。[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世界各国的和平与发展,在于顺应全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与习近平总书记担当时代与人民使命的人民观有着内在联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提出以来,国内相关研究日渐丰富,但目前学术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研究较少着眼于其与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以及它的最新发展成果——习近平人民观的内生关系解读较少,不利于准确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全貌。

(一)习近平人民观

如何为人民谋幸福,一直是古今中外政治家们思考的重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既考验着各国政党的治理能力与水平,又关系着各个民族乃至人类发展的兴衰与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3]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新成就,中国实现了西方发达国家用几百年时间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人民当家做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广泛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形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为人民担当、不负人民向往的习近平人民观。其丰富内涵包括: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创造,顺应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人民为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以人民为目的,共享发展成果。[4]

(二)习近平人民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然联系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世界使命与习近平人民观一脉相承,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心缘起。

“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一个世界性大国的担当首先体现在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世界人民过得好。[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2017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2018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进一步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数次表述间寥寥数字之差,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极高政治站位与使命责任感,是中国共产党“世界使命”的必然导引。为了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不论是国内治理、还是全球治理,都要以人民的获得为目标,要不断为民众提供信心和稳定预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自然要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共产党肩负世界使命、为人民造福的全新愿景蓝图。[6]

另一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人民观思想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国家关系领域的实现路径。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与挑战,建设一个美好而和谐的世界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自面对人类社会的各种挑战,人类社会的命运掌握在世界人民手中。一方面,世界格局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不稳固,安全局势复杂多变;另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依存日益加深,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日益上升。[7]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肩负世界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化解难题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习近平人民观理念在全球治理大国担当中的必然实现路径延伸。

二、人民观视域下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三重指向

(一)理念遵循指向: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顺应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各种外交场合以讲中国故事的形式向世界阐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自信与自觉,一个个讲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中国故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中国故事,特别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中国故事都令世人惊叹。解读中国故事,解码中国奇迹,在对外开放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其中的重要线索。[8]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积极做负责任大国,将发展成果惠及本国人民、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惠及沿线各国人民、通过正常友好贸易往来惠及世界各国人民,做世界和平发展的稳定器。

自人类诞生之初,美好幸福生活一直是人们不断追求的奋斗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将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世界各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9]放眼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蓝图背后的鲜明底色,始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国内外人民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切实向往,是世界各国人民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殷切希望,是人类社会要合作共赢而非冲突对抗的真诚呼唤。

(二)构建动力指向:以人民为主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创大同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共同体,其内涵包括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放眼其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和平与互信追求、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共赢追求、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互鉴追求和在社会思潮上的相互认同追求,其构建动力都是人民。对内来看是坚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和历史的创造者,发挥人民当家做主优势,凝聚14 亿多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全面深化改革,克服发展阶段不充分、国家治理体系能力有待提升的现实制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外来看是全世界人民携起手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克服国际话语地位有待提升、全球治理经验缺乏的现实制约。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不断将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首先,要凝聚中国人民力量,发挥中国大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指出:国际上的问题林林总总,归结起来就是要解决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推进和完善全球治理,应对好这一挑战。中国正在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五方面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容。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纵览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历史,在当今中国这样一个具备超长历史纵深、超大幅员国土面积、超大数量人口规模、超常复杂民族宗教结构乃至越来越超大规模经济体量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课题,难度可谓前所未有。推动中国发展并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深化自身治国理政、建设发展实践,探索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规律,凝聚中国人民的理论与智慧将自己的事情做好并力求实现普惠平衡共赢,这就是中国对于人类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贡献。

其次,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障。[10]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1]我国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方位、经济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和党情世情国情新的深刻变化,同时面临环境更复杂、不确定性更大、风险挑战更多的难题。在这样的历史与现实条件下,我们党不断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顺利完成党的历史使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有效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便内在的要求将国家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章立制构建协同体系,不断在实践变化中适应新要求、回答新课题、总结新经验、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用面向未来、面向实践、与时俱进的鲜明政治品格全面深化改革,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最后,要以改革与创新的集成联动为抓手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过去几年,国际形势持续历经深刻变革与调整。一方面,国际经济与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上升,以美国、法国等国家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极端思潮深刻演变,话语谱系有所震荡;另一方面,为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发展经验不断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在全球治理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不断攀升。[12]从国内角度来讲,完成实现现代化、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需要将中国人民利益与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改革发展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革开放,前进的动力要在改革中寻找,要从创新中挖掘。在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强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领导人对于当代大国外交关系的重大理论创新,它跳出了零和博弈与冲突对抗、冷战思维的旧框框,符合时代特征与各国长远利益,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容与方法。[13]

(三)战略方向指向:以人民为目的,推动人类向命运共同体发展的战略走向,做到全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千百年沧海桑田风云巨变,当今世界来到了一个往何处去的关键十字路口。世界形势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加速向质变推进,国家间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全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美国为维护和延续其世界霸权地位的百般阻扰无法阻碍全球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大趋势[1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进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更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课题,中国自信地给出了解决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的和平发展注入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

没有哪个国家天生独领风骚,也没有哪种模式注定高人一等。全球化时代,不应该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而应该是所有人造福所有人。[15]2017 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他指出各国要同心面对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利益、安全共赢共享。并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将坚持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努力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17]。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根源于解决全世界所要面对的共同性问题,其发展指向也不同于西式传统国家关系理论的零和博弈思维,为单纯的、单一的国家或利益同盟集团谋利益,而是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上,根本目的在于为全人类谋福祉、为世界谋大同、让全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成果惠及共同体内的所有国家和民族,[16]踏踏实实的增长世界领域内人民主体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人类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人类第一杀手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命运秀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