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目山抗战文化的特点与历史意义研究

2021-12-28廖涛

南方论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天目山抗战民族

廖涛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杭州 311300)

抗日战争时期,伟大的共产党在浙西、皖南等沦陷区开展卓有成效的抗战进步文化活动,形成以天目山为中心包括北起湖州长兴,南到宣城绩溪,笼盖安吉、临安、于潜、昌化、广德等文化据点。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战进步文化活动,不仅在新民主主义抗战文化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而且为唤起民众捐躯赴国难,夺取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同样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以往史学界对抗战胜利的成功经验主要侧重于军事、政治、经济方面,然而对于文化战线的作用论述很少,虽然文化界和史学界对重庆、湖南、广西等地的抗战进步文化活动的宣传和研究有一定程度上的研究,然而对浙西天目山抗战进步文化活动很少提及,甚至有许多人对它茫然无所知。在此,本文仅就天目山抗战进步文化活动的特点及历史意义作一初步考察,抛砖引玉,以期人们概略了解这一历史,弥补抗战文化史上的空白,并激发对它研究的兴趣和价值。

一、天目山抗战文化的特点

天目山抗战文化活动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有其鲜明的特点。

(一)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和正确领导下进行的。

天目山抗战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浙西人民顽强抗战的重要体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共产党对天目山抗战进步文化活动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共产党员在进步文化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的。隐蔽战斗在天目山的共产地下党员和革命知识分子(包括国民党左派和民族进步人士),在浙江地下党组织和南方局同志的领导下,他们利用当时的有利条件,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泛团结各阶层爱国人士和进步青年,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进步文化活动。

(二)天目山抗战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就其历史背景而言: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抗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中国的大好河山相继沦陷,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让拥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华大地哀鸿遍野、满目疮痍,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罪行简直可以形容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与此同时,“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日本军国主义在进行军事和政治进攻的同时,对天目山地区的文化进行了文化殖民和文化渗透。在浙北、浙西沦陷区,日本侵略者用武力的方式摧毁了我国的文化教育机关,抢夺和焚毁大量图书、文物、文献以及报纸杂志,给我国原本脆弱的文化教育事业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失。就其历史条件而言:首先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天目山抗战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是国民党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抗战进步文化的控制,为天目山抗战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天目山文化运动得以蓬勃发展。

(三)持续时间长,在抗战史上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徽章。

天目山抗战进步文化活动开始于1937-1938年之间,结束于1945 年7 月。前后长达七八年之久,这在抗战时期国统区各地抗日进步文化活动中是比较长的。在抗战的风雨中,随着抗日战争的进程而艰难进行,有起有落,有低潮也有高潮,但是始终是在坚持抗战,一直战斗到抗战的最后胜利。

(四)出版和新闻业兴旺发达,民族文化馆和民族通讯社颇负盛名

天目山进步文化活动内容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金融、军事、文学、艺术、地图、教育等各个领域其中,诚如时人所言:“天目山抗战文化虽仅是东南的一角文化;然而在抗战文化中,不啻是全国的缩影。”“在东南各省可说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各抗战文化据点中也是名列前茅。这些新闻、出版、 编辑机构和文化团体编辑出版了大量的报刊、书 籍,其中有大量图书供应如:《空军足以摧毁日本》《世界地理纲要》等,年鉴和志书的大量编纂如:《浙西年鉴》《启事》等,再如木刻和绘画艺术《中国美术年鉴》《红茶画例》等,其中反映抗战报刊生生不息如《先锋日报》《抵抗日报》《火花日报》《啸报》《武肃报》等。浙西行署于1940 年4 月18日创建“浙西民族文化馆”,领导、开展浙西文化工作。馆舍设天目山鲍庄东面,两幢新旧楼相连,竹木泥石结构,带有半西洋色彩[1]。同时,1939 年12 月24 日,民族通讯社在杭州沦陷纪念之日成立,通讯社主要作用是“屹立于东南抗战前哨,坚持新闻岗位,举办四种通讯业务,忠实报道抗战动态,”主要特色为“暴露敌伪阴谋”。

(五)作者队伍强大,作品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感

浙西天目山出版的报刊不仅种类繁多、发行量大,而且大都能够配合形势,反映现实,以抗日、进步、团结为主题,直接或间接服务于伟大的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从而,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爱国文化人士和专家学者加入天目山抗战进步文化活动。例如:林超夏所著的《海岸哨兵》、林小鸟会著游击区漫画本,姜田沂编选的《艺术导师鲁迅》的纪念册等艺术丛书,白丁的作品《抗战木刻》,黄守坚的《献给初学木刻者》,王浩所著的《抗战中之浙西》,贺扬灵的《擘天集》和朱希等德清人士的《戈亭风雨集》等等,这些著作和绘画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捍卫了伟大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坚贞不屈民族尊严,发挥了浙西天目山抗战文化在与日本帝国主义和“汪伪”政权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抗战文化在拯救中华民族的作用。

二、天目山抗战文化的历史意义

文化革命与民族革命有相互推动的原动力,民族战争与文化战争也常有同时并进的战斗力,所以一个民族发动战争的时候,文化实为支撑军事、政治、经济的共同背景,也是一种战斗潜在力的本源。浙西天目抗战文化在全国处于突出地位,在其他方面也大力开展,配合着军事、政治的进攻,发挥着摧毁敌伪文化侵略的作用。浙西天目山抗战文化的,不断发展壮大,与国共的兄弟阋墙通力合作,捐躯国难的具有重要关系。临安天目抗战文化位于东南抗战前哨,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毅然决然地举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天目山抗战文化不仅仅在浙西抗战、东南抗战中有着重要意义,在全国抗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2],并且天目山抗战文化也被赋予了时代意义,是新时代巩固统一战线,实现祖国统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

(一)天目山抗战文化在全国抗战的意义

天目山抗战文化在那个狼烟四起,烽火连天的三、四十年代形成和发展是步履维艰的,1939 年,周恩来来到天目山地区,曾经对天目山文化作出了重要的批示,周恩来西天目山之行,给临安地区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天目山,北连吴皖,西通湘赣,南接粤闽 ,东连越甬膏腴之地,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其间聚集了一批影响颇大的文化人士和文化团体,在图书供应,年鉴和志书的编纂,木刻和绘画艺术,等抗日文化艺术领域硕果累累,不仅推动了全国抗战文化的繁荣发展,还确立了浙江天目山抗战文化在全国抗战文化中的地位。天目山抗战文化,更因为其显眼的战略位置,在全国抗战中喊出了抗日救国,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天目山抗战文化的繁荣推动了天目山抗战的胜利,她为抗日文化所做的贡献,将永远彪炳在全国抗战文化的史册上。

(二)天目山抗战文化在东南抗战中的意义

浙西天目山抗战文化从其形成之日起到其发展、繁荣。一直积极宣传党的持久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为抗战中的天目人民奔走呼号。在进行反侵略斗争的同时,天目山抗战文化对和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积极反共、消极抗日,以及贪污腐败的事实进行了鞭笞,并且对天目山沦陷区人民因为压迫而遭受的苦难生活进行了报道。个人认为,天目山抗战文化是一种以文化宣传的方式作为政治工具,在文化和政治中发挥其协调作用。天目山抗战文化作为东南抗战文化的一部分,对一切法西斯行径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对国民党消极抗日、贪污腐败的阴谋进行深深的鞭笞,为推动东南地区的抗日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天目抗战文化在浙西抗战中的意义

抗战期间,天目山因为其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地位[4],浙西文艺领域的猛士们试图以笔墨为刀枪,以画纸作战袍。提到天目山抗战文化活动,便离不开民族文化馆、民族通讯社和《浙西日报》《民族日报》。浙西行署于1940 年4 月18 日组建“浙西民族文化馆”,领导开展浙西抗战文化工作,民族文化馆下设编辑部,专门从事翻译编辑工作,出版过“浙西对敌斗争丛书”和“浙西抗建丛书”,数目庞大,涉及到政治、经济、金融、军事等方面,是浙西天目文化抗战的一面旗帜。民族通讯社于1939 年12 月24 日开始发稿,当天是为杭州沦陷日,通讯社屹立于东南抗战前哨,通讯社的主要任务为与国内外各重要报馆、杂志社及通讯机关联络,除供给并交换新闻稿外,并期在浙西前线建立坚强的新闻堡垒,它的光彩在抗战新闻体中十分耀眼。《浙西日报》《民族日报》是浙西天目山抗战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坚强后盾,是浙西新闻报刊业的主要代表。《浙西日报》《民族日报》虽然只短暂存在于六年多时间,但是其深刻的印象深入人心,其在天目山抗战中发挥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民族日报》《浙西日报》推动了浙西抗战的胜利,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天目山抗战文化所作出的贡献,在浙西抗战文化上打上的深刻的烙印。

(四)天目山抗战文化的新时代意义

首先,天目山抗战文化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推力,天目山抗战文化是国共两党通力合作的光辉典范,是一段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品质的文化,对于身处于新时代同胞来说,必须弘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作出巨大贡献。其次天目山抗战文化的品质是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追求、精神品质、精神力量,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引领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是精神符号。天目抗战文化的发展见证了共产党人和爱国热血人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奋斗精神以及“捐躯国难,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而这些都是革命文化所拥有的优秀品格。最后,浙西天目山抗战文化是统一战线教育的重要资源,统一战线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5],也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并把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成果,其凝聚了全国上下的抗日力量,是抗战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天目山抗战民族
我们的民族
陆俨少《东天目山图》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生态宝库天目山
天目山古树柳杉生长现状及景观用途分析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抗战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