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天上之家”住人了

2021-12-28席金合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神舟航天员空间站

○席金合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着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 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冲上蔚蓝天空,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共同构成空间站。当日18 时48 分,三名航天员依次打开两道舱门,从飞船进入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登上自己的空间站。

住些谁——农家出身的航天员都很帅

神舟十二号3 名航天员,是一个新老搭配、以老带新、职责明确、优势互补的乘组,他们在年龄、经验、素质和技能等方面,实现了最佳组合。

担任乘组指令长的聂海胜,是从湖北枣阳一个普通农家走出的航天英雄。2005年,他与费俊龙驾乘神舟六号成功造访天宫;8年后,他首次担任指令长,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对接任务,开创了在轨飞行15 天的纪录,并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将军航天员,被誉为“飞将军”;又过了8年,年近60 岁的聂海胜,有幸开跑了空间站建设的“第一棒”。

刘伯明,1966年9月出生在黑龙江依安的一个贫困农家。上中学时,为了节约住宿费,他骑自行车走读,每天往返近20千米,练就了强健的体魄。从当初的预备队员,到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到如今再问苍穹,16年间,他一步一个脚印,练就了踏实、稳重、认真的行事风格,积累了丰富经验,掌握了精湛技能,从而赢得这次出舱作业的重任。

从湖南湘潭农家走出来的汤洪波,从小喜欢看书学习,18 岁考入航校,毕业后进入空军飞行大队,经过8年刻苦训练,凭着过硬本领,当上大队长。2010年5月,经过层层选拔,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从此,他坚持严格训练,刻苦钻研业务,十多年里牺牲了与家人的团聚,一心为飞天做准备。这次,他终于迎来奔向苍穹的机会。消息传到家乡,全村沸腾了,年过七旬的父母,激动地流下滚烫泪水。

干些啥——航天员在轨的主要工作

航天员刚入驻空间站后,利用一周时间,整理舱内货物,安顿生活器具和装置,收拾各个场所的物品,对整个活动空间进行简单“装修”,以便住得舒适、工作顺利、过得满意。在之后的时间内,计划2 次出舱,完成4 项任务:

一是开展舱内日常管理。进行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确保工作、生活设备完好、可靠,实现水、空气等消耗性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二是置身舱外进行作业。在机械臂的辅助下,航天员先后两次出舱,主要进行设备转移、安装、测试、维修等作业,重点完成舱外工具箱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安装等任务。三是开展科学技术试验。做好空间应用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的实验,以及有关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四是搞好个人健康管理。航天员按计划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护和评估自身健康状态,确保每个人在身心各方面合格,能在太空环境中长期驻留。

咋生活——在太空舱每天这样过

核心舱的活动空间总容量达110 立方米,有客厅、卧室、洗手间,主要分六个区域:睡眠区、工作区、卫生区、锻炼区,还有太空厨房及就餐区,完全能保障三个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和工作学习。

在微重力的太空,航天员钻入胶囊一样的睡袋里休息。睡袋必须挂在舱壁上,一来防止在舱中乱飘,二来通过拉紧睡袋,对身体施加一定压力,获得安全感。空间站环绕地球快速飞行,1 天要经历16 次日出日落。而按照规定,航天员应与地面同步作息,这样一来,他们需要调整自身的生物钟,适应天地间的昼夜差别。

舱内储备了120 多种航天食品,包括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传统菜品。这些食品营养均衡、荤素搭配,能长期保鲜。就餐区域配有食品加热箱、小冰柜和特制饮水机,还有折叠桌。用餐时,航天员要把饭菜挤进嘴里,以防食物从舌尖飞出来。

人在太空,容易出现心血管异常、肌肉萎缩和骨质流失,因此,锻炼区配备了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和拉力器。由于在空间站水极其珍贵,加之失重,因此航天员不能像在地面那样冲澡,而是用喷头把水喷到身上,用毛巾擦。

为了丰富太空生活,航天员可以读书、看录像,也可从网上收看收听节目,与亲人视频聊天,互发电子邮件等。

安全吗——全方位化解太空风险

在失重、真空的太空环境,宇宙辐射强烈,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同时,太空漂浮着卫星等航天器脱落的碎片,使快速飞行的空间站,可能遇到不测。对此,我国航天专家设想了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吸取了人类航天史上所有太空事件的经验教训,制定了一整套完备的应对方案,切实做到有备无患。

天地协同救援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一旦情况危急,航天员快速进入返回舱,安全返回地球;若这一预案不便执行,地面预备的载人飞船,就立即起飞施救,把航天员接回来。天地协同方案还有很多,比如:地面站监测到太空垃圾正在飞向空间站,就及时发送指令,航天员收到后,通过操作飞行器,让空间站绕道飞行,躲过“路障”,避免相撞。

航天员素质是应对风险的关键。面对险情,航天员临危不惧是化解危机的必备素质。我国航天员都选自战斗机飞行员,实飞经历达千小时以上。他们驾驶技术高超,凌空经验丰富,具有强健的体质、良好的心理素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应变能力。被选入航天员队伍后,还要经过生存技能、操作技能、排险技能、逃生技能等严格训练,最后从生理机能、身心素质、特殊环境耐受力和太空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严格筛选,才有资格驾乘飞船上天。

猜你喜欢

神舟航天员空间站
首个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到中国空间站里上课!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自制空间站模型
我是小小航天员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空间站日记
我的航天员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