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感与价值感的现状及对策

2021-12-27范红瑜靳龙张晓蓉路华莫兴邦崔珑

甘肃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范红瑜 靳龙 张晓蓉 路华 莫兴邦 崔珑

【摘要】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总方向和根本方针,落实国家10部门印发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建设健康学校的要求,玉门市教育局对百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职业状态调研和干预,文章分析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状态及成因,并从学校、教师和职业三个维度出发,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职业价值;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1—0024—04

一、问题背景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总方向和根本方针,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落实《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中心理健康服务的精神,玉门市教育局为了提升教师身心健康水平,建设健康学校,抽取本市百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职业状态调研和干预,笔者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感与职业价值感调研分析及对策报告。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为玉门市各个中小学的102名教师。其中,小学教师占69%,初高中教师占31%;女性教师占68%,男性老师占32%;40岁以下教师占比77%;城市任教占比51%;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占73%;本科学历占94%;二级教师占69%;教龄10-20年的占53%。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通过发放《玉门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调研问卷》,了解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师队伍职业倦怠的表现和职业倦怠的原因;干预后再次发放《玉门市中小学教师职业价值感调研问卷》,获取教师职业价值感的认知状况。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教师在工作中的身心感受

33.3%的教师担心这份工作会让其变得冷漠;41.4%的教师认为自己比以前易怒易躁;46.0%的教师会感到筋疲力尽、特别疲乏;55.6%的教师感到被工作耗尽了情绪、情感。

2.教师应对学生问题的态度及方式

24.2%的教师不愿意关心学生的问题;42.4%的教师认为整天对着学生感觉压力较大;48.5%的教师对有些学生感到束手无策;52.5%的教师认为学生对于自己处理他们问题的一些方式感到不满。

3.教师职业认同

40.4%的教师觉得自己工作再努力也不会有什么结果;43.4%的教师感到自己只是在机械地工作;58.6%的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挫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力。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1.与学生相关的因素

52.5%的教师认为班级纪律差,是因为个别学生不受约束造成的;58.4%的教师认为自己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收效甚微;61.6%的教师认为班级人数太多,不能照顾所有的学生;68.7%的教师认为因个别学生学习困难而感到十分头疼。

2.与学校管理制度相关的因素

27.3%的教师认为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不是很合理;35.4%的教师认为,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过高;51.5%的教师认为,学校各种形式主义的活动和检查使其疲惫不堪;69.7%的教师认为,学校教师评职称是一件困难的事情;80.8%的教师认为学校教师进修和接受教育的机会少。

3.与教师个人相关的因素

19.2%的教师家庭关系不太融洽;25.2%的教师感觉自己跟不上形势,有种被淘汰的危机感;30.1%的教师感觉处理人际关系困难;43.4%的教師认为自己扮演的角色多,感到疲惫。

4.与职业认可度相关的因素

13.1%的教师感到教师职业社会地位较低,希望有机会尝试换个职业;25.2%的教师感觉工作努力,但没有得到领导的重视;43.4%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双休日被工作占用;64.7%的教师感觉教师的报酬少,在经济上感到十分窘迫。

四、建议与对策

(一)省市区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增加EAP(员工帮助计划)功能,增强教师组织支持感

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学校一方面可以通过在省市区级的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增加EAP功能,为教师心理健康服务,有效干预教师的职业倦怠;另一方面,增强教师组织支持感也是预防和化解教师职业倦怠学校层面的相关对策。

1.省市区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增加EAP功能

设在各省市区级的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承担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各级各类教师的遴选、推荐和培养,以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及信息化建设、专业发展研究等一系列工作。从建设健康学校,关心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建议在各级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中增加EAP功能,预防和干预教师职业倦怠。EAP又称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即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对员工及其亲人提供专业咨询指导和培训,旨在帮助改善组织的环境和气氛,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改善组织管理。EAP是企事业单位为员工解决社会心理管理和健康等方面问题的一套系统、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教师发展中心通过EAP项目实现专业人员在教师群体中开展心理状况调查和心理素质评估,及时进行危机事件的预警与干预。同时通过对教师及其家属提供职业、婚姻、家庭等心理咨询服务,解决心理问题;通过职业心理健康、压力管理、挫折应对、情绪管理、工作与生活平衡等系列培训,帮助教师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1]。教师EAP项目既可以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又能提升教师心理素质。

2.增强教师组织支持感

在组织支持感的相关研究中,心理学家George发现当员工在面对高压力工作时,组織支持感高的员工感知到的压力就会低,或者会对高压力工作有较高的认可度,从而心理或精神上的压力就比低组织支持感的员工要低得多,职业倦怠感也会低得多等[2]。在教育管理领域,组织支持感理论是促进学校与教师形成良好关系的重要理论,当学校满足了教师的需求,且教师感受到学校愿意并且能够对他们的付出进行肯定时,教师就会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的组织支持感是教师感知到的学校对其工作的尊重和支持、对其生活上的关心以及对其工作的价值认同,组织支持感对预防教师职业倦怠形成,提高工作效能和形成积极的组织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增强教师组织支持感,学校管理者一方面要对组织支持感引起足够的重视,使教师通过上级信任支持、组织内程序公平透明、专业发展或晋升等方面感受到组织的支持;另一方面要构建和谐的学校氛围,和教师之间开展经常化的双向沟通,关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关心教师的思想波动,提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二)提升教师心理资本,加强教师自我修养

研究表明,一方面心理资本是教师所拥有的积极心理资源或心理能量,对自身和组织的发展具有推动意义;另一方面,因为教师职业倦怠很大程度上也受教师个人心态和价值观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加强教师自我修养,是预防和化解教师职业倦怠个体层面的对策之一。

1.提升教师心理资本

教师心理资本是提升教师工作投入、促进教师积极发展的内在力量。陈晓君和贾林祥指出,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是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主要内容,其中自我效能是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相信通过努力可取得成功;乐观是对已经或即将取得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希望是有目标,且在必要时能够通过调整方法而获得相应的成就;韧性是身处逆境不轻言放弃,能够迅速调整并复原。但从国内有关教师心理资本的研究结果来看,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资本不容乐观。李君兰、胡卫平等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所研究区域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成人常模。究其原因,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和学校对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福利待遇等关注较多,对于教师心理资本的关注度不是很高且开发性不够。同时教师自身也对心理资本的开发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发心理资本的好处。实际上教师作为高知识群体,心理资本的可塑和可开发性相对较高[3]。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参加教育系统和学校组织的各类与心理资本相关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体验成功和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进行自我调节,从而提升自身心理资本水平。

2.加强教师自我修养

当职业成了一种简单劳动的循环,情绪性耗竭的职业倦怠就很容易形成。教师在工作三五年后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情绪,而是否卷入职业倦怠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个人心态有关,教师要加强自我修养,有意识地避免卷入职业倦怠[4]。面对作为主观反应的职业倦怠,首先教师要具备正确的自身认知观,能正确、实事求是地看待工作和学生的问题,不能只站在自己个人的角度看问题,要有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争取别人的理解和理解别人;其次,教师还要养成主动沟通、自我总结和自我反省的习惯,乐于交流沟通,提升交往能力和素养,做得不好反省总结,做得好鼓舞激励自己;再次,教师要牢记教育的初心,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向优秀教师学习,向立德树人的好老师看齐。

(三)强化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和教师职业使命感

职业认同是指个体通过职业经验将自我与社会要求逐渐融合,在职业中定位并承认其价值与意义的过程。职业使命感是指对职业的强烈热情,体验到较高的意义感。强化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提升教师职业价值和职业幸福,预防和化解教师职业倦怠。

1.强化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

教师需要职业认同教育。职业认同既是一种状态体现,即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水平,并能够从内心认定其价值与意义;同时又表现为一种活动过程,即教师在过往经历中承认自己,并不断发展自我职业角色的过程。胡瑾指出,专业知识的认同是教师职业认同的发源和开端,同时,对职业的体验是认同感产生的重要源头,不同老师从进入学校到坚守岗位多年,期间教师教育职业认同阶段差异性扩大,对职业不认同的教师会表现出知识定位的自我质疑、价值取向的徘徊不定、行为角色的矛盾,还会产生放弃话语权、规划性模糊、稳定性不够、职业性弱化等问题[5]。如何使教师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从内心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且能够从中找到乐趣与幸福,是职业认同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职业认同教育一方面应该从源头师范生抓起,贯穿教师专业学习、进入职场、职场发展的始终,使教师对职业做出积极感知和正面评价;另一方面,则需要社会在保障教师的社会权利的前提下,努力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让教师职业成为受人尊敬、羡慕的职业。

2.强化中小学教师职业使命感

教师职业自带使命感。社会学家Hunter等人将职业使命感定义为外在的导向力、幸福感和利他主义,具体包括来自外部力量的导向与召唤,个体从事的工作与个人的能力、兴趣、一般意义上的幸福感和意义感的契合,以及个体能认识到的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这个社会及他人所起到帮助的作用。教师职业使命感是教师对国家及社会赋予自己的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等职责、任务的认同和内化心理。赵生玉等人从使命唤起、利他奉献、职责担当和职业坚守四个维度实证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使命感群体差异,结果显示使命唤起维度得分最低且标准差最大,说明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动机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和多元化取向,从事教育职业的行为与其教育使命的激发关联不高。而职责担当维度的平均值最高,说明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履职、尽责方面做得较好[6]。强化教师职业使命感可以尝试从唤起教师的职业使命入手,一方面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看到自己劳动的成果,基于教师自己在职业中取得的成果、感受到的职业成长主动激发和培育更强的职业使命感;另一方面可以组织有意义的师生互动活动,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通过学生的成长让教师体验到自身的职业价值,体会到更强的职业使命感。

参考文献

[1]陈莉.高校教工EAP机制对改善教师心理弹性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1):31-34.

[2]汤金宝.中学教师组织支持感对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3]陈晓君,贾林祥.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及其开发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9):60-63.

[4]张少芳.高职教师组织支持感对工作投入的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19.

[5]胡瑾.知识-理念-行为:教师教育中职业认同的阶段性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1):40-44.

[6]赵生玉,陈铎,廖传景.中小学教师职业使命感群体差异的实证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02):145-149.

编辑:陈富祥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