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2021-12-27刘伟军

甘肃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区域

刘伟军

【摘要】素质教育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对于地理知识的传授,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对学生发展更为重要。但是,地理核心素养涉及内容广泛,学生学习兴趣普遍降低,因此,教师应系统性地加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并积极总结经验,从学生学习情况入手,推进教学理念与方式等方面的创新,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更全与更加实用的地理知识技能,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地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3—0092—02

初中地理知识抽象且烦琐,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忽视实践活动展开与教学理念滞后等问题,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缺少想法与意见表达的机会,不利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教学实践中围绕学生认知能力形成的培养模式需要全面改革,而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学实践探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应深入分析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并总结相关理论研究经验,为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地理学科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主要体现在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四个维度。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即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随着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预不断深入,人地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在人与自然经过反复较量之后,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是针对地理学科对人的思维品质培养提出的要求,即人们运用综合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与能力。综合思维是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能够驱动人们把握地理要素变化的细节,不遗漏每一个环节;驱动人们将自然生态视为一个整体,而人类就是这一整体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驱动人们捕捉地理环境的动态变化,并以此找出应对办法。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的基本方法,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分析、解释、预测地理发展的能力。经过地理学科教育,人们能够从区域视角认识地理现象,分析特殊区域发展,进而解决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并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地理实践力是人们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1]。例如,能够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并有浓厚的兴趣发现、探索问题,能够积极与他人展开合作,并制订实践活动方案,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和反思,不断完善实践探索过程等。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加强学生的认知建构,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认知的建构不仅是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包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观念。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初中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即从思想认识层面转变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进而指导实践活动。

思想观念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地理教师作为地理教学的主导者,对于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地理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出发,结合地理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地设计教学,将人地协调观渗透在课堂教学全过程;结合可持续发展观及环境伦理观等正确的地理意识观念的树立,引导学生从人地观念角度理性审视人类活动,间接强化学生的公民责任感与使命感;挖掘教材中的地理核心素养教育素材,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思考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并寻找应对办法,以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促使学生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思考人地关系。

2.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善于通过提出问题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进而实现对地理知识的综合思考[2]。例如,发展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带动作用。在夯实学生知识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并逐渐掌握问题设计与提问技巧,能够切实发挥问题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起的带动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应当确保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层次性以及趣味性,迎合学生生活体验合理设计问题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设计差异化的问题,带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实现整体性发展。开放性问题是指问题答案的不唯一性,其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等的发展,从而养成多方面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其次,掌握提问技巧与方法,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应当从学生就近发展区入手,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激发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最后,利用地理要素,设计层次化问题,引导学生既能够深入问题的探究,也能综合运用地理知识,探究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在问题中提升思维品质。

3.立足地理学科素材,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地理学科素材,充实区域地理知识,启发学生思考,深刻认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既能够独立分析区域发展过程,也能够从整体背景分析区域发展的必然性。

初中地理教师在整理学科素材、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第一,注重素材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形象性地认识理论知识,并结合动手操作不断提升自我。第二,注重素材的生活化,从学生所生活的区域着眼,不断拓展、延伸,使学生的知识发展逻辑与实际生活相符合,教师还应配合相应的活动资料,认真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学生区域理论研究与区域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三,注重地理素材的逻辑性,引导学生明确人类与地理环境发展中的形态、层次及排列等空间关系。例如在学习比例尺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中国地图和学校地图作对比,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分析中建立大尺度和小尺度空间背景的关系,进而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了解地图绘制过程中大尺度注重整体性、小尺度重在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基本特点,并从二者的逻辑关系出发,分析小尺度区域需要联系大尺度地理背景的必要性。第四,鼓励学生自主收集地理素材,如在“农业”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查找数据、上网、社会调查等方式,收集当地的农业特征、农业的投入与产出、農业的分类、农业的地域类型、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等相关资料,进而形成对区域农业发展的深入思考。

4.设计实践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学以致用是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最为直接的解释。在初中阶段,教师应从学生未来发展出发,设计实践探索任务,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地理知识探究世界的能力,并指导实践,进而实现人地协调[3]。地理学科中可供学生实践探索的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可以利用地理教材中的图例、数据指导学生学会收集直接或者间接的地理信息,并在信息整合与分析中能够发现问题;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从地理学科中提炼有利于实践的工具、方法,进而完善实践方案;启发学生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地理信息,进而自主开展实践,获取地理知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自信,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勇气。

例如,人口问题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在《中国的人口》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以及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必要性出发,设计实践探索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长期以来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并通过采访一些家庭,分析大家对“二胎”政策的态度,从政府的角度分析人口政策从计划生育转变为“全面放开二胎”的合理性,从而锻炼学生知识整合与学以致用的能力,促使其在生活实践中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地理学科的主要任务。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与回顾,进一步明确了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设计相应的培养对策,即加强学生的认知建构,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合理利用地理学科素材,设计实践探究任务,从而促进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灿.初中地理教学渗透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初探[J].信息周刊,2019(03):385-386.

[2]赵一旻.浅谈如何提高地理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师版),2019(08):173.

[3]曾卫桃.地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师),2019(09):282.

编辑:孟刚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区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