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说“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的“一切”是什么?

2021-12-27李镇西

内蒙古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张老师小姑娘李老师

● 李镇西

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孩子”,其实,紧接着还有这样一句话:“为了学生的一切。”

学生的“一切”是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早有“答案”:所谓“为了学生的一切”嘛,就是为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了学生“健康地成长”,为了学生“一生的幸福”,为了学生“未来的人生”……

一句话,“为了孩子的一切”,是说孩子成长中所有的需求 ,都是我们工作的内容。

这些都对,但抽象了一些,也遥远了一些。我认为,看似无所不包的“一切”,其实就包括孩子现在每一天在学校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

☆ 一 ☆

当校长时,有一天早晨我到办公室,开了门锁却推不开,原来门缝里塞有纸条,掏出来一看,是一封信:“李老师,最近我手头有些紧,想向您借两百元钱……”落款是一个我不认识的名字,但肯定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因为他写了班级。当时忙着去看早自习,我把这封信放在办公桌上便出去了。早自习结束又连着听了两堂课,课间操回到办公室,看到桌上又多一张纸条:“李老师,看到信了吧?我中午来找您拿钱,好吗?”后来我当然“按时”把钱借给了他。

我向这个学生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她说孩子家里的确比较困难;后来班主任又给家长说了这事,说这孩子“这样做不太妥”,家长也说孩子“真不懂事”。可我不这么认为,孩子肯定有不可克服的困难,他可能天真地认为校长是学校最有钱的人。在找我之前,估计也犹豫过,毕竟是找校长借钱啊!但出于对我的信任,他还是决定向我求助。

我不可能不帮他,因为在那几天,“两百元钱”就是他的“一切”。

☆ 二 ☆

也是我当校长时,有一次上课,记得那次是讲一篇小说,学生正为主人公的举动争论不休,课堂气氛特别热烈。当孩子们渐渐停止讨论,而把目光投向我,等待着李老师“怎么看”时,开着的教室门外有一个人给我打手势,我一看,是学校的书记。我走到门口问:“什么事?”他说:“局长来了,说有急事。”我不假思索地说:“让他在我办公室等等嘛!我这不在上课么。”然后我回到讲台,继续上课。

下课后,我回到办公室,局长果真在等我。我丝毫没有歉意,只是解释:“刚才上课呢!”他说:“当然应该继续上课嘛!我在这里等等,没有关系。”

是的,那一刻,学生的课就是他们的“一切”。

☆ 三 ☆

那天我去一所小学给全校老师作报告。我正很投入地给老师们讲我的教育故事,突然听到报告厅紧闭的大门外有动静,有些吵,还有胆怯而执着的敲门声。我停止讲述,走到门边,把门打开,是两个一年级的小姑娘,手里拿着试卷。她俩哭着说要找“张老师”,我说“别急,慢慢说”,问她们找张老师干什么?她俩回我说:“卷子没做完……”说着又哭了。我说:“别哭,别哭,没做完没关系!”我让她俩把试卷给我,“我一会儿转交给你们的张老师,我给你们张老师说说,张老师肯定不会批评你们的。”小姑娘擦干眼泪,走了。然后我关上大门,继续讲故事。

其实,我知道这样的即兴处理,不一定合适,甚至有点“越俎代庖”,但一年级小姑娘纯真的脸,让我感到如果不解决她们所遇到的“天大的困难”,就对不住眼前的小姑娘。那几分钟,报告厅的老师们都静静地坐着等我。

当时,在我眼中,孩子们的着急,就是她们的“一切”。

☆ 四 ☆

大概是十年前的一天中午,我正在办公室沙发上小睡,敲门声把我惊醒了。三位女孩说想找我“聊聊”。她们说爸爸妈妈如何不理解她们,考不好就不许吃饭,还经常骂她们。说着说着就哭了。其中一位女孩说,“有时想死的心都有了”。那天中午,我认真地听她们倾诉,然后开导她们,我还说,一定要写一封给爸爸妈妈们的信,“千万不要,千万不要!那样爸爸妈妈就知道我在校长面前告他们了!”她们说。我解释说:“我不会单独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写信的,我要给全校学生家长写一封公开信,谈谈如何教育儿女。放心,我不会举例的,我怎么会‘出卖’你们呢。”后来我真的给武侯实验中学的家长们写了一封公开信。一个月后,在校园又碰到了那几位女孩,她们都说爸爸妈妈“好多了”,那位曾经“想死”的女孩说:“爸爸妈妈现在不骂我了。就算我没考好,也是好好和我讲道理。”

我想,当她们鼓起勇气敲开我办公室门的时候,消除来自父母的恐惧,就是她们的“一切”。

☆ 五 ☆

刚当校长时,我去附小给二年级一个班的孩子们上一堂课,那堂课上得很不成功,虽然孩子们从头到尾“咯咯咯”笑个不停,可我知道小家伙们根本没有听懂我讲什么。然而,孩子们却喜欢甚至“迷”上了我。有一个叫邓心悦的小姑娘后来送我一张手工制作的“名片”,上面写着她未来的理想。这张“名片”我至今珍藏。

十多年过去了,正在外地职高读书的她,那天在微信上说“有很多烦心事儿”,想和我聊聊。因为忙,我看了没来得及回复。几天后突然想起,便回复她:“一直在出差,很忙,未能及时回复,请原谅。回成都后,我们聊聊。”她当即说:“放了寒假,我一回成都就找你去!”

当年,读二年级的她送我的“名片”,是她的“一切”;现在,渐渐长大的她找我倾诉的“烦心事儿”,也是她的“一切”。

☆ 六 ☆

读到这里,也许有朋友觉得我太“骄纵”学生了,可能还会质问:“难道学生的所有要求都是正确的吗?”

当然不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当然不包括迁就尚未成熟的孩子有时候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甚至一些违规违纪行为。恰恰相反,帮助孩子的心智和行为走向成熟,正是包括在为他们成长服务的“一切”之中。

但即使是这种“帮助”,也应该以尊重儿童为前提,并尽可能以符合儿童特点的方式进行。何况,我们现在的教育,更多的是要求孩子多,而满足他们的要求却很少。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强调尽可能地以一颗儿童的心去理解儿童的心,并非是多余的。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告诫教育者:

“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

孩子每时每刻需要维护的尊严,需要解决的困难,需要满足的愿望,需要倾吐的苦闷,需要享受的快乐,需要保证的睡眠,需要获得的成功,需要免除的恐惧,需要尊重的个性,需要保守的秘密,甚至需要看的一场演出,需要踢的一场足球,需要买的一个耳机,需要吃的一份蛋烘糕……就是学生的“一切”。

猜你喜欢

张老师小姑娘李老师
采茶小姑娘
春天的小姑娘
该得奖的李老师
张老师喝茶
宠物难伺候
采蘑菇的小姑娘
采蘑菇的小姑娘
李老师的心事
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