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党百年奋斗历史主题及党史教育的几点认识

2021-12-26任大奎

理论与评论 2021年6期
关键词:党史中华民族现代化

任大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主题。围绕这一历史主题,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创造了伟大成就,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建党百年之际,党中央召开了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阐明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充分体现党牢记初心使命、永葆生机活力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充分体现党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充分体现党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注重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1)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从党的百年奋斗及其历史主题中理解领悟党的初心使命,理解领悟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的经验规律,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百年奋斗历史主题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大学生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力量,对增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3页。对于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伟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深刻改变”加以精辟概括,即“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3页。。这“三个深刻改变”,都紧密地围绕和贯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也是对党矢志不渝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历程的深刻阐明。所谓“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就是抛弃了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主张,走十月革命开启的社会主义道路;所谓“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就是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使中华民族摆脱了受剥削受奴役的地位,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并迎来了美好生活;所谓“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就是中国加速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历史车轮向光明的目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还分别递进地阐述了党成立以后的四个历史时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作用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就是推翻了压迫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就是消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就是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新的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就是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这“四个时期”历史进程伟大成就的精辟概括,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接续奋斗的历史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同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推进的伟大复兴。它有力地证明,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迎来光辉灿烂的前景。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沿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砥砺前行,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志不改、道不变的信念与决心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过去通常的提法是“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七一”讲话对此的表述是“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上“捍卫”两个字,表明在“乱云飞渡”的复杂国际形势下,在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面前,要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确保中国不发生颠覆性错误,必须高度重视、有理有据地批驳国内外敌对势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攻击、否定、抹黑,坚定地捍卫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重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伟大斗争”,向全党发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警示和号召。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这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225页。。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也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艰巨的历史任务,必然面临各种各样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斗争涉及我国的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但最主要的就是要同一切反对、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势力和言行作斗争,同一切企图误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势力和言行作斗争,说到底,就是要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红色江山不变色,才能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前途光明但环境复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必须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发扬斗争精神。唯此,才能赢得未来。在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无原则地讲斗争,不能认为一讲斗争就是“左”。对于人民内部矛盾,我们要讲民主、讲包容,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有理有据、理直气壮地开展斗争,旗帜鲜明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讲话和2021年“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都鲜明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7页。这表明,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制度保证、物质基础、社会条件、精神力量等方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了准备,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也无力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所以不可逆转,是因为党把握了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成功地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日臻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有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的14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这个“不可逆转”充分显示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拥有坚强的实践能力,彰显了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昂扬斗志和奋进姿态。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3页。怎么理解这一主题同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主题的关系呢?笔者认为这两个主题的内涵是紧密联系,也是有所区别的。从时间上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百年来奋斗的主线和历史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主题;从内涵上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百年来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党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是它们之间的区别。然而二者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时代向我们党提出的庄严的历史任务。而如何实现这一历史任务,则需要有科学正确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们党在曲折中艰难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虽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但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总结新中国成立近30年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曲折发展历史经验教训,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从而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显著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这一切成就的取得,均是因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将其作为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个鲜明的主题,为实现不可逆转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保证。我们不能把贯穿于党百年来奋斗历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与改革开放以来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混淆起来,也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殷切期望和美好向往,是党成立以来就肩负的历史使命,这个目标和方向不能变,但必须有实现目标的正确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7)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10月10日。这就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值得研究,就是有学者似乎认为现代化是贯穿党百年奋斗的目标。如认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世界历史过程,因而现代化成为世界各民族的命运。对于近代以来的中国来说,现代化便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进程。诚然,鸦片战争后确有一些人想以西方为榜样,希望学习西方使国家走向富强,但这完全不符合国情,统统失败了。那么能否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探索现代化的历史呢?应当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开始探索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没有问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必要基础,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说成是探索实现现代化,则难免牵强。

党的领导人讲话和党中央有关文件精神都讲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经济衰败,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为自己的根本政治任务,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而不懈奋斗。毛泽东同志指出:“东方国家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8)《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页。1959年,毛泽东同志在同秘鲁议员团谈话时指出:“中国过去干的一件事叫革命,现在干的叫建设。”(9)《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72页。如果把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说成是为了实现现代化,既没有切中要害,又有可能弱化党百年奋斗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0)《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7页。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11)《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62页。。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表明,只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赢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真正使人民当家作主,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讲到现代化的问题,我们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现代化”可以说是一个中性词。实际上,现代化有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分。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现代化,二者在本质上是有原则区别的。因此,我们不能抽象笼统地讲现代化。我们党一贯的提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其“新”,就在于它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所谓“中国式”,就是因为它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开辟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内涵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因为表述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误认为淡化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有的观点只是一般地讲现代化,说现代化表现为一种社会变革,改变了物质生产和工艺技术状况,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使每个民族在历史转变过程中进入新的文明世界。由此,现代化便成为了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因而,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开始了对这个给人类带来现代性文明的现代化的探索。现代化是人类的共同期盼,但在十月革命开辟人类发展新纪元之后,如不讲清楚两种现代化的性质及其发展前景,就容易造成认识上的误区。

相较于封建制度,资本主义现代化确是新的文明,对生产力的发展确实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5页。但究其实质,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依然是一种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即用资本主义私有制代替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私有制。恩格斯在论及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以及俄国、德国大工业时说得非常清楚,“这一切都是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0页。。马克思在论及资本原始积累时尖锐而深刻地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71页。即使在今天,虽然资本主义仍有发展空间,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伴随着无法克服的经济危机、两极分化加剧和侵略战争,其弊端和衰微已日益明显地显露出来。这一切,从根本上说,全然由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是由贪婪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资本本性所决定的。不能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发达的一面,就忽略甚至忘却其剥削广大人民的一面。因此,笼统抽象地讲现代化,不讲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以雇佣劳动来剥削广大工人的,并称之为美好的现代化,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顺应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的现代化。说它是美好的,绝不是空洞的说教,因为这个现代化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目标的,旨在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能够代替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绝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它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邓小平曾经很明确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15)《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页。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16)习近平:《加强政党合作 共谋人民幸福——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8页。,“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1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3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曲折中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带领人民独立自主地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一条立足中国实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道路,突破了西方资本至上和西方中心论的局限,彻底破除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本主导”逻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将造福人民作为目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光辉成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以雄辩的事实确证了“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确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体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自信。

三、党史学习教育要讲清正反两方面观点,切实做到明理增信

当前,全党掀起了学习党史的热潮,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对于广大干部群众和大学生洗涤心灵、淬炼意志、提高觉悟、增强自信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就高校现实情况来看,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党百年来奋斗的历史主题,还需要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要着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和大历史观,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8)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1页。,要做到“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19)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7页。。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对于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学史明理增信显得更为重要。只有明理,才能进一步做到增信、崇德、力行。在学史明理增信上,既要使当代大学生了解党为人民的奋斗史,了解党矢志不移艰辛探索的历程,也要让他们了解那些误读、歪曲、攻击、污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谬论,学会在辨别是非、真伪、善恶、美丑中明理增信。

党史学习和教育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种敌对势力一直企图在我国制造‘颜色革命’,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20)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118页。他还具体指出:“现在,一些错误倾向要引起警惕: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等等”(2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4页。,“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2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人民日报》2013年7月22日。。近年来,仍有一些人以学术研究为名义,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幌子,肆意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散布传播歪理谬论,攻击党的领导。也有一些人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以笑料噱头、戏说煽情等方式抹黑正史、散布野史,诋毁、污蔑、丑化党的领袖和革命英雄,极具渗透性、蛊惑性。这极易引发有些对党史不甚了解的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引导大学生学史明理,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帮助他们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如果青年大学生只知道正面的道理,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误观点和反面言论缺乏辨别判断的能力,那就会影响他们的历史认知,乃至扰乱思想,误入虚无主义的泥潭。真理从来是在诘问和辩难中发展起来的。只有彻底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本质,戳穿历史虚无主义编造的谎言和设置的陷阱,使青年大学生懂得历史虚无主义错在哪里、危害是什么,才能真正防止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产生不良影响。

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以事实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性、欺骗性,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攻击、丑化、抹黑党史的险恶用心,消除其恶劣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别人乱说我们一通,如果我们不及时加以澄清和纠正,就会以讹传讹,反倒让世人觉得我们输了理似的。我们要主动发声,让人家了解我们希望人家了解的东西,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对别有用心的人散布的政治谣言和奇谈怪论……我们不能默不作声,要及时反驳,让正确声音盖过它们。这与韬光养晦或不争论是两码事”(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09页。,“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2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5页。。为此,我们要有亮剑精神,勇于举起批判的武器,旗帜鲜明地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剖析和批判。只有这样做,大学生才能理明、心明、眼亮。学习党史要强化正确导向,要有问题意识,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歪理邪说不能大而化之、抽象地批驳,而应做到有理有据地,用客观严谨的史料、数据戳穿谎言,澄清历史事实,揭露其实质。这样才能真正为青年大学生解疑释惑。只有真正把事实讲清楚,青年大学生才能把道理悟透彻。特别是要引导大学生学会辩证认识、理性分析,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认识把握党的百年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使之真正理解“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竭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悔地奉献自己的青春。

猜你喜欢

党史中华民族现代化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第一次学党史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党史上的今天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