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重要经验*

2021-12-26魏传光

理论与评论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国化中华马克思主义

魏传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决议》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对人类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之一,不仅改变了人类的政治发展进程,也改变了人类社会政治思想和哲学社会的图谱。马克思主义能够在170多年的历史潮流中久盛不衰,其中有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决议》所概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必须坚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开辟通向真理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9-10页。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就提出要让理论成为“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变成文化的活的灵魂”(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0页。,并在致卢格的信中提出,“少发些不着边际的空论,少唱些高调,少来些自我欣赏,多说些明确的意见,多注意一些具体的事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页。。恩格斯在致韦尔纳·桑巴特的信中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91页。这些表述表明马克思主义所秉持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首先体现在善于吸纳进步文明成果。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马克思主义一直不断吸收其他思想成果,一直不断随着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吐故纳新,从而促进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马克思、恩格斯从黑格尔那里吸收了辩证法,从费尔巴哈那里吸收了唯物主义思想,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著作中吸收劳动价值论,还从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吸取了合理因素。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它具有强大的延展性,能与各民族的特点相融合,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提出,理论思维“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6页。。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时代之外的理论体系,而是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能够与东方大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传入中国,中国人民对它就没有太多的生疏感和排异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也非常自然。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相通性,两者在实践观、历史观、道德观、辩证思维方式、精神信仰和社会思想等方面兼容互通,虽不完全一致,但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体系,需要根据时代变化吸纳新的理论资源和话语元素,这样才能对现实保持阐释力和权威性。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客观情况的变化,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讲的所有话都当成不可更改的教条,便会损害甚至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中永葆盎然生机的独特禀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本来源。

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与建设形势的发展,持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结合”问题。第一次是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6)《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4页。“第一次结合”所带来的理论创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正确选择了中国社会革命的道路和方式,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完成第一大历史任务,使中国实现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1956年4月毛泽东讨论修改《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时,再次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7)《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557页。“第二次结合”对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科学判断、路线方针政策的准确制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自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根本原则,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遵循。

邓小平提出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之问。针对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出现的思想禁锢现象,邓小平指出:“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8)《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1-292页。“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于必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必须以理论创新引领事业发展。江泽民和胡锦涛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之问也给出了回答,继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江泽民指出:“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只有坚持这样做,理论才能真正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实现与时俱进的要求。”(9)《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27页。胡锦涛指出:“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进一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46页。理论创新推动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出新、不断超越、不断完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焕发了马克思主义的新活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经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生发出思想变行动、精神变物质的强大力量,放射出璀璨的真理光芒。

三、在“两个结合”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如《决议》指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两个结合”的鲜明体现和最新成果。

我们知道,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科学命题之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命题进一步拓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内涵更加丰富、层次更加清晰。马克思主义要真正掌握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民群众,就必须经历民族化,并同各民族、各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很早就开始了,毛泽东对中华典籍中“实事求是”的时代性改造,邓小平对“小康社会”的创新性借鉴,都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马克思主义必须有民族的形式和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这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养分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相互交融、良性互动,既能够促进中华文明从传统形态跃升为现代形态,从而建成中华文明新样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又能够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力量获得更多认同,得到更大创新性发展。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踏上新征程,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挑战、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等时代课题,我们党仍然需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牢牢把握时代特征,同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正是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最终摆脱教条主义束缚,展现出喜闻乐见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指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因此,在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需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着力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思想养料,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获得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既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性发展和创新,还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转化和创新。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诚如前述,中国共产党善于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理论来指导和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并在解决本土问题中推动理论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作出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释、分析和政策指导,明确了新时代各项事业的大政方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突破并取得了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既扎根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又吸纳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精神养分。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从新的实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许多重大原理性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等,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观点,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崭新境界。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通过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文化土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的实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当前,我们已经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前进道路上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需要我们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深刻总结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以更加高度的自觉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在同各种政治力量和困难挑战的较量中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根本是因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通过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

猜你喜欢

中国化中华马克思主义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