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营业绩与审计意见:形成机制、信息含量与治理效应

2021-12-26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非标准审计师业绩

刘 慧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230000)

无论是投资者、债权人,还是管理者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无不关注企业的经营业绩。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外部利益相关者常常难以掌握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 审计是缓解代理问题,保护外部利益相关者利益,以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机制。审计意见作为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能否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能否预示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能否促使企业的管理者改善经营,广受关注。 文章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深入讨论这些问题,不仅仅可以理清经营业绩与审计意见的关系,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审计意见的形成、 信息含量和积极的经济后果。

一、经营业绩与审计意见:审计意见的形成机制

审计意见是审计师开展审计工作的成果和职业判断的结果, 是审计师对被审对象是否符合审计标准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评价。 审计意见的形成机制涉及到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因素和审计意见决策过程。 以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为例, 前人的研究表明,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众多。 Doupuch 等(1987)认为被审单位的财务变量和股票市场变量影响审计意见类型,并建立了DHL 模型。 Krishnan,Janan 和Ray (1994)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审计意见购买、 审计师变更等因素对审计意见决策的影响。 在之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了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审计质量、独立性、媒体监督等因素亦影响审计意见的形成。从影响审计意见决策的主体、客体和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来看,影响审计意见的因素可以被归纳为审计师特征、客户特征和审计环境。其中,企业经营业绩作为审计意见决策的重要客体特征,是审计师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那么审计师在审计意见决策中必然考虑企业的经营业绩吗?李学东和高学敏(2008)在梳理了审计意见影响因素后认为,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具有一定的行为逻辑, 其核心假设是“可避性假设”。相对于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而言,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是客观的, 企业和审计师均无法通过沟通和协商来避免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出具。特别当企业经营业绩恶化时,可能意味着财务状况不佳,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增加,甚至持续经营能力出现了问题。 所以,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影响审计意见的“不可避”因素。大量的实证研究为此提供了经验证据。如,企业的盈利能力、 偿债能力和经营效率显著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王怀栋,2009),而对于经营恶化的僵尸企业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李方玉和栾甫贵,2019)。 所以,企业经营业绩成为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意见决策中的必然考虑因素。

综上,从审计意见的形成机制来看,企业经营业绩是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的重要前因变量, 是审计师进行审计意见决策时的“不可避”因素。 多数实证研究证明了经营业绩不佳的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高。 值得说明的是,这里影响审计意见形成的企业经营业绩实质上是企业过去的、历史的经营业绩。 如果审计意见仅仅可以反映企业历史的经营业绩,就其信息含量而言,审计意见并不能提供超越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增量。那么,审计意见是否能够预示着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

二、经营业绩与审计意见: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

一方面,作为一种公共信息产品,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另一方面,企业所处的经营业绩水平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经营业绩是审计意见决策中的“不可避”因素,那么审计意见对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可能具备一定的预测价值。比如,对于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企业而言, 其在未来可能出现不佳的经营业绩。关于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其预测价值的研究较少。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少量的研究中窥探审计意见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测价值。 刘爱东和朱威(2005)研究发现,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会关注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趋势,当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变化方向为负时,审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会增加。由此,他们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是,该项研究的时间跨度为3 年(2000 年至2002 年),可能影响结论的可靠性。 李小荣(2009)研究发现,审计意见对财务困境的预测有一定效果,并且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能够显著提升这种预测效果。但是,该项研究的样本量仅为66 家上市公司, 并且研究中的Logistic 回归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在近期的研究中,刘慧和袁媛(2018)研究发现,非标准审计意见对未来经营业绩具有预示性,且短期的预示性效果强于长期。朱丹,李静柔和高波(2019)以我国A 股非金融类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 研究发现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企业盈利持续性更差, 特别是被出具有关持续经营问题审计意见的企业,其未来的盈利持续性显著更低。

上述研究提供了审计意见对未来经营业绩具备一定预测价值的经验证据。 那么,审计意见具备此种信息增量,其成因又是什么呢? 刘慧(2020)研究发现,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师能够较为有效地识别企业财务能力。 此外, 除了关注企业“当前的”和“现实的”财务能力之外,审计师也会关注企业“整体的”的财务能力。 企业财务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的外在表现,审计师处于审计风险控制的考量,对企业“整体的”的财务能力的关注涉及到了审计师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判断。所以,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 审计师的独特的信息识别特征是审计意见具备信息增量的重要原因。综上,就企业经营业绩与审计意见关系而言,审计意见可以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预示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 那么审计意见是否会影响到企业的未来经营业绩呢?

三、经营业绩与审计意见:审计意见的外部治理效应

审计是企业外部治理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免疫系统”的子系统。 作为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 审计意见不仅仅具有信息含量,也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 根据信号理论,审计意见具有市场传导效应(李学东和高学敏,2008),非标审计意见通常导致负面的市场反应,如股价的下跌。 特别是在当前的双审计模式下,非标准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会显著强化非标准财务报表审计意见所带来的负面市场反应(仉立文和张立民,2020)。

审计意见这种信号传递功能不仅仅有助于弱化管理层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后果。比如,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会向股东传递高管经营缺陷的信号,向债权人传递企业经营不佳和财务风险增加的信息,从而引发高管变更和融资成本的增加(李琰, 张立民和邢春玉,2017)。 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企业,其管理者更有可能及时采取措施,努力改善企业经营状况。 因此,审计意见的这种信息含量可以被信息使用者较为有效的感知, 从而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即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外部治理效应。 综上,审计意见不仅反映了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 也蕴涵着审计师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审计意见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参考因素之一, 其引发的经济后果则影响了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

四、研究结论

作为影响审计意见因素之一的企业经营业绩, 它在审计意见决策中是“不可避”的因素。 由于审计意见的形成充分考虑了这种“不可避”的因素,因此,审计意见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所以,审计意见作为一种高度浓缩的信息产品,是对企业过去和未来短期经营状况的概要表征。审计意见的这种信息含量使其具有一定的决策相关性, 从而引发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审计意见做出反应。 当外部利益相关者做出不利反应时, 可以督促企业通过变更高管等有效措施来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从而产生一定的外部治理效应。审计意见之所以具备一定的外部治理效应, 其背后的逻辑链条在于审计意见的形成机制所带来的信息含量的增加。 就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审计意见关系而言,审计意见之所以能够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离不开审计师进行审计意见决策时对企业历史经营业绩的客观评价,对未来经营业绩的合理预期。 综上,文章从审计意见形成机制、 信息含量和外部治理效应三个角度系统的探讨了企业经营业绩与审计意见的关系, 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也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审计意见形成机制、信息含量和外部治理效应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而这些关系形成的基础之一则是审计师高质量的审计工作,所以,在未来的研究中, 文章认为审计工作水平或审计质量可能是这些关系中不可忽视的调节变量。

猜你喜欢

非标准审计师业绩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一图读懂业绩说明会
审计师轮换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论幽默逻辑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2018年三季报业绩预告
2018年一季报业绩预告
本周公布2017年业绩大幅预增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