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营造林技术与效益分析

2021-12-26傅晓峰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4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植树造林树种

傅晓峰

(国有昌图县付家机械林场,辽宁 昌图 112517)

引言

我国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大,森林资源的总量也在不断地减少。为了更好地恢复森林发展的势头,增加森林资源的数量,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同时,人工林经营应该是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森林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与森林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之间是紧密相连的,极大地改变了森林经营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从而构建新形势下森林经营的新秩序,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1.营造林技术概述

1.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主要是把栽培好的树木直接移动到特定的区域,从而更好地促进树木的生长。运用植树造林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树木的成活率,同时,能够更好地提升树木的抵抗力,让树木能够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还能够更好地节省成本。因此,在进行林业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运用植树造林技术。

1.2 混交造林。混交造林实际上是将几种树种一起种植,以增加树种数量,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混合造林技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实施:一是需要在不同的区域种植不同种类的树木,有效地提升环境的稳定性;二是可以在一定的行中彼此相邻混合造林。可以在营造林中,种植不同的树种,可以进行混合地种植,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混合造林,运用这种技术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提升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 播种造林。播种造林也可以称为是直播造林,主要是把种子直接在森林中进行种植的造林方式。它可以省去很多环节,当然操作也简单易行,适合大面积种植。但是,播种造林的方式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也非常严格,种子在土地肥沃的地方,更加容易发芽。这种造林方式在人烟相对稀少的地区适合使用。播种造林主要包括块播、条播、插播以及穴播,在进行播种前需要浸泡种子,从而更好地提升种子的发芽率。同时在进行种子浸泡的过程中,能够对种子进行杀毒,有效地降低病害虫的产生。

1.4 分植造林。主要使用林木或地下茎为基础的直接造林技术。与育苗法进行对比,分植法相对简单,操作也比较容易,具有很高的成活率,幼苗生长快。这种造林法也有效地保留了母体的优越性能,例如,杨树、柳树以及泡桐等树种比较适合分植造林。这种造林方式对树种的要求非常高,同时还会受到母体数量分枝的限制,大规模的种植还比较困难。

2.造林技术在森林开发中的有效应用

2.1 在造林作业中的应用。造林作业包括林地清理、整地、种植、修剪和追肥。造林应根据不同的造林树种,可以选择不同的造林方式,造林树种为阳性。造林前一个月,将林地中的杂草和灌木全部切碎并彻底干燥,然后在无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种植。如果造林树种为阴性,可选择清山,不砍伐林内所有杂草和灌木,树桩不宜超过10cm,以促进定植后幼苗生长。整地还需要根据造林树种选择不同的整地方式,可以锄松根苗,也可以种植冷杉根苗和其他树种的营养杯苗。挖一个坑,准备好种植的地面。露天挖掘规格也因种植的幼苗的大小而异。一年生苗的种植坑应为40×40×30cm,二年生苗的种植坑应为:为50×50×40cm型,防止苗木种植后被山上流水侵蚀,影响造林成活率。造林密度也因种植树种和生长期而异,一般轮作周期短的针叶树的种植密度为200株/667m2,轮作周期长的阔叶树的种植密度为167株/667m2或112 株/667 m2。种植技术也因种苗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没有根的苗,必须修剪根系,才能种植黄泥根。营养杯苗需要保持营养杯泥不飞散,不损伤根系。一般情况下,在重新造林前,每年进行两次扦插,持续3年。对于负水种,可以用孔铲铲除栽植苗直径80cm以内的杂草,孔外的杂草要用菜刀斩碎,根部不超过10cm。树木生长需要追肥,通常在种植前三年准备好。对于速生高产的树种,每年需要追肥500克左右,对于非速生的树种,每年追肥250克左右。

2.2 在植物病虫害上的应用。如果将植树造林技术应用于病虫害的防治,其作用就可以得到体现和发挥。在造林作业中采用一定比例的混造林,提高林木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在已经发生病虫害的林区,要在一定范围内利用生物制剂,能够更好地避免树木遭受病虫害的侵蚀。随着病虫害的发展越来越严重,生物制剂的使用不能够进行有效地预防,就要对区域内感染病虫害的树木进行消灭,并避免其他树木遭受病虫害的伤害,让树木进行健康地生长。同时,树周边的杂草也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必须采用植树造林技术清洁树木,防止病虫害侵染树木,从而阻止病虫害的循环。

2.3 应用于管理和细化。树木长成中年林,树木基本封闭,树冠密度达到0.9左右,影响树木的透光性和透气性,林业生产相对缓慢。根据间伐“四原则”,正树种间伐强度相对强度较大,间伐后冠层闭合度维持在0.6~0.7,负树种间伐强度相对较小,间伐后树冠关闭间伐为0.7或更高,维持并能促进间伐后森林的快速生长。

3.林业技术在森林开发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造林设计过于粗糙,与现实脱节。目前,营造林建设工程的设计图纸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只重视设计的美观性,而没有考虑设计的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首先,有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没有仔细勘察造林区周围的真实情况,所以设计内容与真实情况不太吻合,设计效果无法实现,不能配置。其次,一些造林图纸要么过于肤浅,要么根本没有实际内容。植树造林的设计图应该是非常实用和有用的设计,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有很多蓝图堆积了很多空话来形成植树造林的计划,或者一个设计使用了很多术语,但实际内容没有,施工人员看了之后一头雾水。

3.2 树种选择和造林结构不合理。树木的种类非常多,不同的树木对生存环境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森林的结构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树排列结构可能有不同的效果。良好的造林结构分布可以大大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显著改善环境。但是,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在造林过程中对苗木的选择或造林结构的选择并不合理。这会显著增加重新造林过程的成本,同时浪费更多资源并导致不良结果。因此,目前造林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树种选择和造林结构不合理。

3.3 造林养护方法执行不彻底。造林需要采取养护措施才能取得显著效果,但在造林过程中虽然采用了技术养护方法,但没有针对所采用的养护方法,导致技术养护成本高,但达不到预期效果。技术维护不完善,必然会影响营造林的质量。

3.4 林业没有采取科学的经济技术战略。营造林构成中没有采用科学的经济技术战略,对造林质量的影响较大。一些造林采取了经济技术措施,但不适合当地林业发展情况,导致造林产量下降,经济效益没有得到更大的发挥,特别是造林分布缺乏科学技术,不全面,森林质量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

3.5 植树造林并没有创造多样化的自然群落。为了确保营造林的质量,需要创建各种自然群落来保障各种经济作物。在选择多种植被造林时,要考虑造林的生长条件。从造林多样性的自然群落来看,经济作物的生长效率会因能力有限和技术问题而受到影响。植树造林不会创造多样化的自然群落,不仅会影响植树造林的效果,而且会降低林区的经济效益。

4.新时期加强林业营造林技术应用的策略

4.1 建立设计标准,加强设计图纸监管。毋庸置疑,设计图纸在营造林工程中非常重要,对营造林的整体施工过程以及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结合现阶段林业营造林项目在设计中脱离实际、实用性较弱的问题,可以构建相应的设计标准,制定有效的措施,做好对设计图纸的有效监管,保证设计图纸质量。做好对设计图纸的有效监管,限制了特定设计人员的设计图纸处理行为,可以解决现有设计图纸混乱的问题。

4.2 合理地选苗和造林结构。考虑到苗木和造林结构的选择不合理,直接方法是合理选择苗木和造林结构。对苗木选择和造林结构选择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是周围环境和土壤的质量和条件。调查人员可以对真实的土壤条件、环境气候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最后,结合收集的数据,为了达到最佳效果,选择适合在这些环境和土壤质量种植的苗木类型以及如何分布种植结构。

4.3 采取科学的人工林保护方法。种植的树木要想有良好的成活率,重要的是种植的森林有足够的水分,并且根部不被破坏。移栽栽植树苗时,为保持植被根系需采取保护措施,加强根系水分处理,防止根系缺水。对于所有移栽苗,在转移大苗时,使用吸管包装时应使用扎带等材料帮助捆扎和包装。育苗过程应使土壤疏松,提高移栽苗的养分吸收能力,通过施肥等方法增加或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含量,有效地提升苗木的养分吸收能力。土壤去除杂草要全面,施肥管理要长期施肥,6月份要注意追肥,加快植被生长。例如,采用以往的沟施法、表土施法很重要,也可以结合实际需求采用条施、穴施、滴灌、叶面等方法来提升施肥质量。

4.4 采取复合的营造林经济措施。使用有效的经济方法造林可以促进经济林的转化。例如,在林下种植真菌植物,以确保蘑菇的质量。随着种植面积得到充分利用,香菇产量不断增加,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采用复合经济方法以农代耕,短期使用农产品和草药,不仅在短时间内提高经济效益,而且促进了树木的健康生长和繁殖。

4.5 营造多样的造林自然群落。创建多样化的自然群落或混交林进行造林的方法,有助于促进植被的健康发展。定植苗木一定要全面,病原菌潜伏在苗木中,所以要注意种子消毒,加强土壤消毒,使出苗率大大提高。由于植被生长的特点不同,要根据植被生长的需要,保证森林群落结构的合理化。造林中不同植被的科学布置有助于促进植被的生长,造林植被类型多样化和各种植被混植有助于改善生态系统。

5.林业营造林的效益

林业的效益实际上是指森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林业的三个主要好处是整合、互联和相互渗透。

5.1 林业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之间的差异。第一,概念差异。生态效益主要是运用自然生物系统,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产生推动的作用,这直接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社会效益主要是指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运用,从而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社会物质文化需求。第二,元素组成的差异。生态和社会效益是生态系统循环形成的生态和社会要素的组合,生态和社会效益表明生态系统在其循环中的质量。生态要素是由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状态组成的群落,形成自己的循环,并通过参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循环而表现出优势。生态系统形成的生态效益有助于社会因素的积累,包括物质投入、文化干预和利用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等,生态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基础和前提。第三,属性不同。生态优势的形成是由生物的特性决定的,即森林中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群落,以及动物和微生物的特性。生态效益的特性是自我更新和继承。这些特性受环境和外部干预的影响,内在特性发挥作用并改变森林群落。这种变化是生态效益的基础。社会效益的形成由生态效益决定,生态效益吸引社会资本、物质和文化的积累,具有内在的依赖性和渗透性。这种属性取决于生态环境,环境质量决定了资本、物质和文化的渗透程度。第四,功能上的差异。生态和社会效益是森林运作的结果。森林的三大功能是形成生态系统特征的条件,即系统性、秩序性、自组织性和完整性,均受系统协同性、同步性、有序性、互补性和最优综合利润率的制约。

5.2 林业营造林产生的实际效益。第一,森林的生态效益。为繁衍生存提供生存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土,节约用水,减少泥沙流失,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风沙,防沙固沙,减少风沙危害,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减少噪音污染,并减轻“热岛效应”。林业营造林的生态效益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森林资源可以净化水质,防止水土流失,抗旱抗涝,对生态系统水资源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林业营造林的生态效益,难以用数量来估计,如保持水土以及防风固沙。第二,森林的社会效益。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环境,为人们提供教育、科研、文化、艺术的采集以及生成基地。第三,森林的经济效益,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以及生活资料,如木材及其衍生品。同时,以林业为重点的森林旅游可以为经营者带来可观的收入。因此,可以将营造林视为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管理方法。总之,森林生态效益的产生和形成,是通过碳物质的积累进行能量转换。森林生物量的持续积累是森林生态效益形成的前提。森林生物量的积累构成了生物群落内的特殊环境(包括无生命物体)。在森林生态环境中,各种对立的因素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促进生物物质的积累过程和积累速度,而生态效率取决于森林生态效率,在此过程中逐渐向外界释放能量,为社会其他行业创造新价值,更好地体现森林的社会效益。

6.结语

目前,林业营造林技术水平在不断地提升。在营造林期间,需要严格依据国家规定,确保造林工作有序进行,并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确保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林业的整体效益。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植树造林树种
植树造林 保护家园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软件系统的研建1)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植树造林绿化浙江大地
植树造林共参与
新乡学院特有树种探究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