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2021-05-28王效科

林业与生态 2021年4期
关键词:福祉生态效益人类

王效科

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一直非常重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于1979年12月召开了中国生态学成立大会,会议指出“不少地方由于不按生态规律办事,造成资源浪费,破坏了生态平衡,给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还引起了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人类没有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生态系统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支撑作用。生态效益一词,既形象又客观地表明了人类在生态系统中获益。生态效益就是人类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好处,生态效益评价作为人类福祉变化的一种度量方法,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由此引起的人类福祉变化程度,具有以下明显特性。

人类福祉相关性

在人类社会中,由于市场在资源分配和消费中的重要作用,市场调节的经济效益常常最为人类关心,其次是社会效益(如就业、医疗等),而为我们提供适宜生存环境和优良生产条件的生态效益却在决策中往往不被重视或重视不够。事实上,生态效益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由于生态效益包括多项内容和指标,各内容和指标与人类福祉的关系有远有近,有些是人类能够直接感受到的,也有一些是人类通过间接途径才能感受到的。这种生态效益与人类福祉的相关性既与生态系统要素、格局、功能的层级性有关,还与人类福祉需求层次(人类福祉谱图)以及人们对人类福祉的认知水平有关。

区域环境依赖性

生态系统及其响应、人类福祉需求和获得,都具有区域性和地方性,与一定的区域环境条件相关,因而生态效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环境依赖性。例如,降水的水源涵养功能,在不同区域是不一样的,不但要受到当地生态系统产水特征的影响,而且要受到当地区域水文条件的影响,更要受到当地的水资源使用者或水流影响。水土保持效益在黄土高原地区就比较重要,因为该地区粉砂质的土壤质地决定了容易受到降水侵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和应对能力存在区域差异,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要求比较高,如在生活水平高的大城市地区,需要较高的空气质量,因此对空气净化和防风固沙生态效益会有较高的要求;在经济落后地区,对生态环境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弱,对生态系统产生的生态效益就需要特别进行保护。

持续再生性

生态效益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不断产生生态效益,其产生量以及动态变化只与生态系统种类和所处环境条件有关。生态系统在太阳能的驱动下,由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构成了一个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系统,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为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生态效益。健康的生态系统,主要依靠自然再生能力维持生态系统的流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产生生态效益。受损或功能低下的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的持续再生性可能被打断,造成的结果就是原有生态效益的丧失。

多维性

生态效益往往与特定维度范围有关。如洪水调蓄与季节径流过程有关,而与年平均径流量关系不大。碳固定的生态效益的受惠区域会波及全球,水源涵养的生态效益会惠及河流的下游地区。生态效益在不同维度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生态效益势必需要从多个维度采用多种指标来度量,如针对某一类生态系统开展生态效益评估时,需要从生态系统要素、结构、过程和功能等多个方面考虑;评估生态效益的时空变化时,需要在时间尺度上根据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分别选择不同指标,需要在空间尺度上根据地方、区域、国家甚至全球范围构建相应指标。这样就形成了生态效益的多维性特征,即生态效益评价需要从多个角度和尺度进行,任何单一的生态效益评价指标都可能不全面。

外部性

生态效益的外溢性和滞后性可以通称为生态效益的外部性。在生态效益形成中,产生生态效益的生态系统与获取福祉的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不一致。以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为例,对上游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或恢复,可以减少下游河流淤积,河流上游为生态效益的产生地,下游是生态效益的受益地。这就是生态效益的外溢性,即获得生态效益的区域不仅仅在生态效益产生地,这是开展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当代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将会惠及后代、对后代产生生态效益,这就是生态效益的滞后性,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这种生态效益外部性往往是认识生态效益和改善生态效益决策的关键。

基础性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环境净化、气候调节等生态效益,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的基础。人类的生存条件, 如充足的氧气、适宜的气候、干净的空气和水体、不受洪涝等灾害的侵扰等,都是生态系统为人类健康和安全提供的生态效益。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如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等,都是生态系统为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而提供的生态效益。因此,生态效益的保护和提升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物质基础。

非市场性

目前,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产生的生态效益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市场交易机制,对于这部分能够进行市场交换或具有市场价格的生态效益,无论在原地还是异地、直接还是间接产生的,其评价常常会被归入经济效益范畴。另一部分生态效益属于公共产品,可以眾人同享、共享,且对生态效益的使用不通过市场交易环节。如生态系统保护或恢复后的环境改善效益(如沙尘暴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减少),众人无时无刻不在享用,且在享用的过程中不受他人限制,由于意识不到生态效益的稀缺性,这部分生态效益很难产生市场价值,这也是生态效益评价的难点。

猜你喜欢

福祉生态效益人类
数字十年·民生福祉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灰色关联投影理论在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
建优美生态 谋百姓福祉
创造健康红利 增强人民福祉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