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双碳之路

2021-12-24郭云冠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碳达峰二氧化碳煤炭

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全球气候变暖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影响。全球变暖比病毒更加危险!人类必须在10年内看到拐点。

双碳目标

目标的提出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

碳达峰指的是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年为单位),在某个年份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截止2019年,全国共有46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碳达峰,主要为发达国家。碳达峰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那么碳达峰的国家必须已经经历经济增长过程并实现较高水平的财富积累和社会福利。

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国家、区域、机构、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碳清除、碳储存等人为增加的吸收汇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 “零排放”。

虽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但这并不是唯一相关的指标。人工或天然碳汇(如雨林)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因素,因为实现零碳排放根本不可能。因此,碳中和必须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开发从大气中捕捉二氧化碳的技术。

中国为什么提出双碳目标愿景

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气排放约510亿吨的温室气体,要避免气候灾难,人类需停止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实现零排放。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中国尽快达峰以及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到本世纪中叶左右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对全球气候应对至关重要。

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阶段

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人均收入和城市化水平等方面。产业结构变动对一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有重要影响;人均收入增加将会提高一国居民对环境产品的支付能力和意愿;发达国家处于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化已经完成,碳排放主要由消费型社会驱动,而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还处于经济发展的存量积累阶段,主要是生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入带动的资本存量累积的碳排放。

能源资源禀赋

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的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碳排放系数依次递减,绿色植物是碳中性的,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属于零碳能源,一国的能源资源禀赋会显著影响碳排放量,丰富的低碳资源对于降低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清洁能源比重,推动能源结构转换将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強度。

技术因素

技术进步可以通过改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管理效率以及碳捕集与封存等技术发展水平,进而减缓甚至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消费模式

能源消耗及其排放在根本上受到全社会消费活动的驱动,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不同国家居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巨大差异,消费模式和行为习惯对于碳排放影响显著,如美国人均碳排放水平是欧盟国家的两倍以上。

其他

此外,人口变化和环境政策以及国际环境也会对一国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

如何实现双碳目标

主要途径

一方面减少碳排放,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如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增加清洁能源使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或者重点领域减排,如工业、交通、建筑、农牧。

另一方面增加碳吸收,采用技术固碳,如CCUS,或者生态固碳,如森林、草地、海洋、湖泊、湿地。

中国面临的挑战

碳排放从达到峰值到实现中和(净零排放),欧盟需要60年左右的时间,美国需要45年,中国只有30年,意味着我国能源消费和经济转型、温室气体减排的速度和力度,要比发达国家快得多、大得多。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减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总体思路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能源体系转型,实现碳排放达峰,辅以“负碳“行动和技术最终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是具体近期目标,碳中和是中长期远景目标,二者相辅相成。尽早实现碳达峰,努力“消峰”,可以为后续碳中和目标留下更大空间和灵活性。碳达峰时间越晚,峰值越高,则后续实现碳中和目标挑战和压力也越大。

实现双碳目标直面的难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时间更紧、幅度更大、困难更多、任务异常艰巨,既要有勇气直面调整,又要有智慧克服困难,智勇双全才能行稳致远。

解决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GHG减排的关系

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清洁能源的发展对减少碳排放有一定作用。二氧化碳排放的正向冲击都会引起经济在短期内的增长,经济的增长也会引起短期内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

这是由于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原油等不可再生的高污染能源仍然占有较大比重,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消耗,所以经济发展和二氧化碳排放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同时保障能源供应

今年以来,国内煤炭和电力供应偏紧。究其原因,与随着疫情缓解国内经济复苏带来用能需求强劲增长有关。

随着煤炭增产增供措施不断落地见效,近期全国煤炭产能加快释放,煤炭调度日产量创历史新高,全国火电机组因缺煤停机现象清零。这意味着前期电力供需紧张形势有了较大缓解。

“燃煤之急”虽暂时缓解,但其中暴露的能源结构过于依赖煤炭、发电以火电为主、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仍较低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在推进绿色低碳,兑现“双碳”目标承诺的背景下,能源结构调整的弦不能松。

环境治理与减排不能给大众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必然带来成本问题,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进程中,社会大众的能源成本承受能力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减排的同时把能源价格上升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社会大众才能接受并拥护减排。

结语

实现“双碳”是人类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在宣布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表之后,最该做的事情,也许是趁春天到来抓紧植树造林,这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最简单的、最有效的手段。

作者简介:郭云冠,男,汉族,广东湛江,1980年7月,海上油气开采,工程师,本科,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省湛江市,524022

猜你喜欢

碳达峰二氧化碳煤炭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有脸面的颜值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研究
用好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倒逼机制开拓内蒙古绿色发展新未来
浅谈“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发展与公平问题
红色警报——煤炭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科学家成功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