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2021-12-24卓玛措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政旅游专业

卓玛措 王 闯

(1.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 810000;2.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培养热爱祖国、符合专业发展诉求、掌握扎实技能的,具备较高人文素养的,有较强管理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保障

(一)课程思政内容保障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多门课程,所涉内容较多,课程体系相对较为复杂。本文立足专业发展,综合分析课程思政实施的详细要求,从职业培养与文化理念两个角度出发,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特色,打造思政与专业互融的基本发展路径,在专业成长的同时,关注思政教育。在教学中,历史文化要素的参与使得课程内容更加多元和丰富,思政教育摆脱了一味说教的基本模式,趣味性明显增强;教育过程中涉及的职业内容,在内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成长为职业能力更强、具有上进心、有担当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引进信息化教学平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发展,线上教学成为广受学校青睐的崭新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更为方便和快捷。各种学习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腾讯会议、钉钉等平台为师生耳熟能详。为保障服务器正常高效运作,不少平台都进行定期维护,使平台运转有了基本保障。学生通过线上教学掌握知识,增长技能,完成学业。现代化的设备、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为现代教学模式推行保驾护航。

(三)师资队伍建设保障

课程思政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具备较强的思政观念,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发展脉络、价值观念与实践意义,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也可以组建旅游管理专业专门教学队伍,促使高校广大教师、思政工作者以及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课程思政建设[1]。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设计特征

(一)引入方式的多样化

教师在课前就可以进行周密部署,让学生了解众多的历史人物的传奇及英雄事迹,然后再导出重要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电子设备展示各种各样的图片,播放令人心旷神怡的音乐,展示一个个富有地方特色的视频。学生在观看、聆听的过程中了解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知悉了不同城市的文化内涵,此时,教师可以引出本节课的重点[2],有意识地建立起思政教育和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聆听故事和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不仅强化了专业知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思政教育的作用得以真正发挥出来。学生的职业能力明显提升,也有助于培养其爱国之情,涵养人文品质。

(二)讲授内容的丰富化

理论传递通常较为乏味,教师必须提前进行精心准备和系统组织。旅游学概论中有一节课是“旅游的发展”,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如果能引入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旅游活动,如“鉴真东渡”“张骞出使西域”等,学生的眼球就很容易被吸引。教师用故事的形式传递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将其中的思政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每一时期的旅游都有其自身发展的独特性。旅行家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挥洒了无尽的汗水,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旅行家的艰辛,领悟到他们为了理想不懈追求的勇气。这样的课堂就有了思政启迪的作用,也彰显出思政课堂的高度所在[3]。

(三)理论知识的实践化

与其他专业相比,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大多数课程都需要建立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真正落实到实践当中去。所以,实践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在导游业务实训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学会带团。教师可以提前进行带团细节的说明和安排,之后,学生需要抽签决定自己所带的团型,进行旅游路线的设计,组织语言,依照顺序模拟现实带团的情境[4]。学生运用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更多地参与到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了理论知识的实践化。

四、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化教学方式的实践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案例教学是课程思政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一是为学生树立业内的榜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三观”。如以优秀导游文花枝为例来进行讲解[5],学生在学习其先进事迹之后,情操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陶冶,真正体会到导游应该具备较强的灵活变通能力,对这一职业的认同感也会大大增强。二是通过分析相关的案例,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硕果,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灵活处置突发事件,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职业认同。

(二)线上教学法

线上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数据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网络使用率较其他群体要高得多,线上教学受到了大多数大学生的青睐。一些大学生不好意思在现实课堂中表达自我,但通过电子屏幕却说得头头是道,能将自己的观点或疑惑之处顺畅地讲出来,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线上课程涉及众多的参与模块,学生可以进行线上签到,也可以在答对问题时获得相应的红包奖励[6]。同时,线上平台还支持面对面讨论和连麦,这使得课堂更加有趣。相应地,这也对教师的课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创新思维,结合自身专业和学生实际情况,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现场教学法

旅游管理和思政教育有着明显的共同性——都强调以实践来培养人,构筑了完善的实践平台,涵盖专业素质训练、课程实践训练以及就业训练等多个方面。对于那些能够和企业建立直接联系的岗位,可以由专人负责进行现场教学,请员工给学生进行示范,使学生在最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感受工作的点点滴滴。如体悟红色景区带给人心灵深处最真实的震撼,体味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领略高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聆听时代发展带给乡村生活的惊人巨变等[7]。无论是哪一种教学现场,学生都能被丰富的文化、细腻的情感、强大的责任震撼,体现了课程思政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价值所在。

(四)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将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激发出来。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出各种各样带有情绪特征的职业化场面。旅游管理专业包含多种多样的课程,导游业务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门。该课程涉及许多场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按照场景安排循序渐进的情景导入。如设计请学生为自己家乡代言环节,调动学生做充足的准备,将自己家乡的旅游文化发扬光大,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内涵。结合视频制作、语言组织等,将任务中潜在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来,确保分工合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情景模拟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场景中锻炼能力,掌握更多的旅游操作技能,进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情景教学法是提升学生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8]。

结束语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发展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愈加紧密。从内容改革的角度而言,在旅游管理教学过程中,应挖掘出文化内涵和职业观念两方面内在要素;从平台保障的角度来看,应将教学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顺应时代的发展;从师资角度而言,应构建专门的旅游管理教学队伍;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说,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养成,从最初的课程引入、理论传递,到中间的知识应用、素质拓展,再到最后的总结评价,都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的具体内涵,将育人价值充分体现出来。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在思政教育与旅游管理专业发展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思政旅游专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