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雷锋精神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2021-12-24武囡囡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雷锋弘扬校园文化

白 静 武囡囡

(沈阳工学院,辽宁抚顺 113122)

雷锋精神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之一,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背景下,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群体应深刻领会雷锋精神的内涵,大力弘扬雷锋精神。高校应时刻以雷锋精神引领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使高校成为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社会主义教育基地。

一、雷锋精神的实质与时代解读

(一)雷锋精神的产生

雷锋生活的年代,是一个物质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人民的思想观念比较单纯。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出爱国、朴素、勤劳、真诚奉献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不仅传扬于雷锋生活的年代,更延续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将来必将有更多的人对其加以继承和弘扬。

(二)雷锋精神的实质

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心系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怨无悔,甘于奉献。我们可以从雷锋的日记中找到雷锋精神的实质。正如雷锋在日记中所写:“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1]“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2]今天,我们仍然对这些话语记忆犹新,仿佛又看到了活生生的雷锋就在我们身边,他那朴实的话语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党的优良作风,都带给我们真真切切的启迪。的确,雷锋精神哺育着一代代人茁壮成长。

雷锋日记的字字句句,都向我们深刻阐述了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精神。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提倡和鼓励人民学习和弘扬雷锋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敢于吃苦、崇礼尚美、乐于助人的精神,提倡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做到始终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心系群众,以为群众服务为荣,以背离群众为耻。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还要提倡和鼓励大公无私、扬善除恶的行为,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更深刻的内涵。

(三)雷锋精神的时代解读

在新时代背景下,雷锋精神更多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为向上,即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向上。雷锋精神告诉我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始终保持积极的正能量,对自己充满信心,为学习注入动力、为工作注入热情、为生活注入希望,时刻积极向上,乐观地对待自己、他人、社会和国家。

第二个方面为向善,即对周围的人、事、物能够宽容相待。当个人利益和集体、社会、国家利益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要心存善念、保持冷静,时刻以集体、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

二、以雷锋精神时代特征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新时代雷锋精神内涵丰富,将其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既是响应时代号召的具体体现,又是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高校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积极寻求与新时代雷锋精神融合的路径,并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推动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入脑入心。

以雷锋精神的时代特征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一)雷锋精神具有普遍性,可以规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雷锋精神中率直性、历史性、辩证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3]的以义取利、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的价值观,以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追求和谐的行为准则,都具有普遍性。

(二)雷锋精神具有兼容性,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雷锋精神的许多内容,与其他国家的民族传统相兼容。同时,它并不排斥吸收世界其他国家的一切文明成果,为其长期存在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雷锋精神具有先进性,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

一方面,弘扬雷锋精神与建设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紧密相连,弘扬雷锋精神与坚持、巩固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能更好地为学生指引前进方向。

总之,让雷锋精神成为师生之魂,是长久的思想养成活动和文化熏陶过程,需要在日常学习中营造耳濡目染的良好氛围,才可内化于大学生的内心,外化于大学生的一言一行。将新时代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有利于构建高校“大德育”格局[4],在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服务社会等方面起到积极导向作用。在雷锋精神的洗礼下,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潜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对培养大学生锐意进取、勇于争先、自强不息的品格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校要不断探索,努力建设校园文化品牌。号召大学生向雷锋学习,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发扬爱国精神、敬业精神、服务精神和钻研精神。与此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弘扬雷锋精神的宣讲和志愿活动,夯实各类主题教育阵地,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营造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校园氛围[5]。

三、构建和谐校园,践行雷锋精神

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容易受到负面网络信息的影响和冲击,个别大学生在“三观”重塑的过程中出现扭曲现象,淡化了家国情怀和理想道德情操,这也反映出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短板、缺少榜样的力量等现实问题。因此,高校要以此为出发点,积极探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将雷锋精神与榜样力量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以雷锋精神为统领,创新立德树人路径。

雷锋精神与时俱进,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背景下,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新时代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向雷锋学习,言行一致,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实现自身价值。汲取榜样力量,使大学生在榜样的影响和感召下,争做新时代雷锋,这也是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体现。同时,高校要深入挖掘学校所在地与雷锋精神相关的红色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比起空洞的灌输教育,实地参观学习、触摸历史的记忆会更有说服力,更能唤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开展“我身边的雷锋故事”“我身边的雷锋人物”演讲活动、师生讲雷锋故事活动或短视频创作活动,潜移默化地加深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并形成独有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高校可以充分发掘师生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的事迹,建设适合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成立宣讲团宣传身边师生学雷锋的典型故事,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师生争做新时代雷锋。同时,高校应充分利用实践基地开展第二课堂和思政课实践教育,不断丰富思政教育形式,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高校应引导教师加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理论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育,不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在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践行雷锋精神,就要学习雷锋身上的优秀品质,如“先立德,后成才”[6]“学以致用”[7]等,同时,要立足于社会发展实际,培育创新精神。践行雷锋精神,必须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中树立文化自信,促进优秀精神产品的创作、生产,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深刻了解雷锋精神的实质,对雷锋精神加以全新解读,以雷锋精神的时代特征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构建和谐校园,践行雷锋精神。

猜你喜欢

雷锋弘扬校园文化
弘扬爱国精神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弘扬《国风·秦韵》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弘扬先进文化 传承雷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