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政协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内涵及独特优势

2021-12-23李风华刘梓任

毛泽东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人民政协协商共同体

李风华 刘梓任

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这样强调:“各级政协党组要认真落实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责要求,引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刻认识人民政协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必须共同落实党中央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和对政协工作的要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道路、方向、目标上形成统一意志和步调。”这里提到了“人民政协是一个政治共同体”这样一个具有理论原创性的重要命题。理解这一命题,对于推进人民政协工作,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政治共同体是共同体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可以追溯至马克思,其著作多次提到过“共同体”这个概念。他在研究前资本主义各种形式的所有制时,指出亚细亚所有制形式的第一个前提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25页。,也称为部落共同体。早期基于血缘而形成的共同体解体后,人们通过商品交易而追求个人利益,同时需要政治权力来维持地域范围内的商品经济。这个政治权力,或者说资产阶级国家,马克思称为“虚幻的共同体”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4页。,表面上自称代表所有人民,但实际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利益。而只有到了共产主义,才会实现“真正的共同体”,也就是自由人联合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2页。。

习近平的共同体思想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又做出了重大发展。在全球层面,他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④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页。在国内层面,他指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还将共同体概念扩展至生态方面,指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从哲学的意义上揭示了生态建设的深远价值。

综合马克思直到习近平的相关论述,可以大体得出如下观点:共同体是一个蕴含着多种向度的概念,它既包含经济方面的内容,也包含着政治方面的内容,还有社会、文化、生命乃至生态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也可以根据其不同内容的侧重点,分别称之为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生态共同体等。其中,政治共同体就是指政治方面构成的成员之间有着共同利益、承担着共同责任并且有着共同的政治价值观的共同体。它是共同体的一个侧面,强调的是该共同体成员在政治方面的共同命运。它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第一,政治共同体是共同体的集中体现。

列宁有过一句名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这是就政治与经济两者的关系而言的。扩展开来,我们也可以将政治看成是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集中体现,因为这些领域中所发生的利益冲突与解决措施,最终都将反映到政治领域中来。既然政治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种领域的集中体现,那么完全有理由认为,政治共同体是国家命运共同体的集中体现。对于一个大国而言,如果国家命运共同体中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平衡,那么反映到政治领域也必然是富强民主的。相反,如果各个领域都出现重大而难以协调的冲突,那么政治领域也必然出现激烈的冲突与对立。现在很多人都提到的某些西方国家政治领域的撕裂、极端现象,本质上是经济领域的贫富差距,社会领域中的种族对立以及文化领域中多元文化的冲突在政治上的表现。

第二,政治共同体是建设共同体的决定性力量。

政治共同体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共同体的经济文化生态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没有政治共同体建设的成功,已经取得的其他方面的建设可能得而复失。实践证明,政治共同体建设使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政府工作效能大大提升。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巨大历史变革中,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与全局的战略性高度,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做出了全面部署。政治共同体在履行政治文明建设的职能上有助于从根本和全局为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这种规范化的社会组织对于人心的凝聚和创建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有极大的助推作用。政治共同体构建的基层民主建设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表达、切身利益得到保障,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及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等一系列上层建筑改革都在政治共同体的建设下日趋完善。

第三,共同的政治价值观是政治共同体的本质性特征。

在政治过程中,共同的政治价值观能够获得更多人的参与和支持,使共同体的政策、方针的决策高效落实,并自觉以政治共同体的规范来要求自己的政治行为,为谋求共同的政治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政治价值观与意识形态是紧密相连的,它对于一个政治团体的政治行为起到决定作用,同样决定了政治团体内部主体的政治信仰。政治联盟古已有之,但无数的政治联盟往往只是利益的短暂结合。但是政治共同体比单纯的利益联盟多了一份共同的政治价值观。任何一个组织只有具有共同的政治价值观,才能获得充沛的生命力并长期生存下去;个体之间的政治价值观一致才能对政治共同体表现出最大的忠诚和热忱。共同的政治价值观能够促使政治共同体中的人群拥有共同的政治信念,树立共同目标,在政治生活中产生感情或意识上的归属感。

从组织层面来说,共同的政治价值观是政治共同体获得长久生命力的前提。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社会,都需要一个统一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对于作为一个组织的政治共同体也是同样的道理。政治共同体的成立前提就是核心利益的共识,而个体间共同的政治价值观又会反作用于政治共同体本身。在打破了血缘、民族等亲疏远近的壁垒后组成的政治共同体,一定是基于成员之间的共同政治价值观而聚集在一起的,比如生存或者安全方面的问题。如果缺失了共同的政治价值观,政治共同体只能是一个徒有其表的空壳子平台,或者是单纯地为了表达意见的松散集合。政治共同体的团结,“是建立在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之上的广泛团结,是建立在共同事业、共同利益之上的坚强团结”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文件》,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0页。,不论是共同的利益还是共同的事业,都是在共同的政治价值观衍生下的产物,都是政治共同体获得长久生命力的广泛坚强的基础。

二、“人民政协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内涵

共同的政治价值观是政治共同体的本质特征,因此理解“人民政协是一个政治共同体”这个重要命题,也应当围绕着政治价值观来展开。从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历史渊源、工作职能以及组织构成来看,人民政协都充分体现了政治共同体的这一特征。

首先,从性质定位来看,人民政协具有政治共同体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强调要进一步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4、5页。。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历经了长期的演变和完善。1954年12月25日,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②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央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211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更为丰富和准确,而统一战线性质既是它的根本性质,也是把握“人民政协是一个政治共同体”这一命题的出发点。

统一战线的本质是政治联盟。我国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所组成的政治联盟。作为一个政治联盟,人民政协同西方资产阶级国家里那种松散的政治联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是因为它有着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共同的政治价值观。这个共同的政治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在新时代,它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人民政协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必须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定盘星、压舱石,坚持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统一认识,指引方向,推动实践,筑牢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其次,从历史渊源来看,人民政协具有政治共同体的价值追求。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了“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社会人士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并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筹备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等23个单位、134名代表积极参会,商讨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方面的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这足以看出新政治协商筹备会议的团结性、代表性以及广泛性。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以及国外华侨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纷纷参与和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工作,成功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并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各党派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结成了牢不可破的政治共同体。人民政协可以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创做了准备。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按照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常规操作,只要能够独立组阁,就一定会独立组阁。但是毛泽东和党中央从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主动吸取各民主党派,创立人民政协,创建了新型政党制度。“共同纲领”表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组织形式是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不再是在野党,而是和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无党派人士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至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下来。共产党人这种宽阔的胸襟、谦虚的态度赢得了民主人士的高度赞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着全体中国人民,对逝去的人民英雄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同时对新中国的诞生赋予了最广泛、最光荣的认可。

总之,从历史渊源来看,人民政协从诞生之日起就充分发挥政治共同体的职能特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协谋求各族人民和各党派人士的政治大联合大团结,不断融合各界人士不同的利益诉求,使各个渠道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这种巨大的包容性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延续至今,并不断扩充容纳各种新兴的阶层和群体。

再次,从工作职能来看,人民政协具有政治共同体的价值使命。

人民政协作为我国协商民主的专门机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其基本职能。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做出了明确指示,“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8页。。也就是说,贯穿在这些职能中的价值使命就是凝聚共识、促进团结,而共识与团结恰恰是政治共同体的本质性规定,因此人民政协天然就具有政治共同体的价值使命。

人民政协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因此不能抱着事务主义的观点来理解人民政协的工作职能,好像协商、监督和议政是人民政协的分内之事,把这些事情做了就完事了,至于它们的努力方向,就不是人民政协要管的了。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因为贯穿这些职能的价值使命是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如果只停留在事务上,而没有凝聚共识的方向,那么,人民政协就有可能发挥不了其应有的职责作用。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对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效能,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要“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优化界别设置,健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②《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9页。。可以说,凝聚共识,巩固共同的政治价值观,是人民政协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的价值使命。

最后,从组织构成来看,人民政协具有政治共同体的价值规定。

毛泽东明确指出,“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共产党的这个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原则,是固定不移的,是永远不变的”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人民政协的组织构成体现了人民拥护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决心。人民政协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邀人士等大量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团体和人物,人民政协集中广大群众力量的这种包容性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巨大力量。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6页。一届全国政协拥有46个组成单位这样庞大的组织构成规模。从二届全国政协开始,随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区域和军队等的界别设置与名称被调整后,不再隶属于人民政协,政协从那时起由29个组成单位构成,这个组织构成一直维持到五届全国政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六届增设“中华全国台胞联谊会”以及“港澳同胞联谊会”,组成单位变为31个,爱国统一战线由此扩展到了中国大陆范围之外的地方。七届政协增设了“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并保留了原本科技界的席位,组成单位增加到32个。八届政协增设了经济界,并将港澳同胞分设为澳门同胞和香港同胞,组成单位变为34个。

从世界范围来看,这种最广泛的包容性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政治特征。在西方选举制度下,会有一些少数群体永远无法在选票中胜出,因此这些少数群体不得不通过各种上街游行、制造社会关注议题、法律诉讼等等手段来进入政治,比如同性恋群体,因为少数群体无法直接进入到政治议程,这样的话,他们就不得不付出极高的成本,有时必须以对抗的方式进入政治程序,从而为自己的话语权等权利争得一席之地。长此以往,就会造成系统性对于少数群体的歧视,最终会引发社会撕裂和对抗。而在中国,在选举做不到的地方,有政协会为各种边缘或少数群体发言和协商,从而大大减少了政治摩擦的成本。人民政协就能够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府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集中广大群众力量的这种包容性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无限力量,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的组织构成所蕴含的政治共同体之价值规定。

三、人民政协在政治共同体建设中的独特优势

政治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常抓常新的工程,也是需要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建设的事业。其中人民政协在政治共同体建设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最大的政治优势。

作为政治共同体的人民政协,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共同体主心骨力量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①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4页。党的领导贯穿于人民政协的全部工作之中,党对人民政协的工作做出了各项严格要求,也是确保人民政协有效建设政治共同体的最大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表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页。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这样的使命促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协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人民政协也同样是一个使命型政治组织。对比西方政党只为博取选民好感、赢取选票,尤其是击败对立党派而提出的选举纲领和立下的种种许诺,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感显得更加珍贵,因为西方政党的竞选宣言在上台执政后并没有任何约束力和兑现价值,只是一种金钱政治斗争,完全谈不上使命感。已经掌握权势并且想要获取更多权力的人都在试图采取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并且利用他们所能运用到的金钱和工具,用满足他们自身利益的方式去塑造他人的信念①[美]斯蒂格利茨,张子源译:《不平等的代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第133页。。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这一特定的政治共同体中合作共事,并投身于共同的政治目标,旨在全身心致力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建设。从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到十五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目标,以及十九大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成功和进步的根本保障,也是人民政协在政治共同体建设中的最根本的政治优势。

第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突出的制度优势。

人民政协是现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自然选择的必然产物,作为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部分,这项政治协商制度在国家层面对政治共同体的建设有很大助推作用。“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核心是牢牢把握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这一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②汪洋:《政协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闭幕 汪洋主持并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1月30日。人民政协这一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不仅在历史实践中显现出了强大持久的生命力,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在政治共同体的建设中也具有重要的制度优越性。

“实现民主政治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94页。新时代的民主也必须具有新时代的特性。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了包括“政协协商”在内的七种协商民主的渠道,但是唯有人民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抓手则是为协商提供了一个专门的平台,这个平台既需要具有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重角度的形式多样的“广泛性”,也需要可以因地制宜、依托各级的政协打造不同层级平台的“多层性”,更需要有制可依、有规可守以及有章可循的“制度性”。当然,人民政协“专”不仅要专在专门平台的搭建,同样也要专在协商的内容需要有品质、有分量。协商一直是贯穿人民政协工作职能全过程的,汪洋主席强调:“拓展不同意见互动交流、各种观点深入沟通的平台和渠道,形成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秩序和氛围,努力使专门协商机构‘专’出特色、‘专’出质量、‘专’出水平。”④汪洋:《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3月14日。人民政协不仅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也同样拥有很大一批知时事、懂议政、善协商的委员作为后备力量的支撑,这不仅是人民政协的“专”的品质,也是人民政协最独到的地方。

第三,界别代表的广泛性是强大的主体优势。

政治共同体本身就是一个社会集合体,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参考全社会大多数人的意愿和最大公约数的政治共同体的价值规定来开展工作,这种参与主体上的广泛性、平等性以及包容性能最大程度地将全社会的意见综合反馈,最大化地实现了民主权利。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以及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不仅在组织内部具有各个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团结精神,而且在外部也广泛联系和动员人民群众。统一战线内部结构随着新时代新气象而变化,人民政协坚持求同存异和求同化异的方针,本着多样性归于一致性的原则,加强政协内部委员队伍建设,提高委员素质涵养,并鼓励精于协商的委员与基层群众多沟通、常解惑、勤答疑。这种最大限度凝聚共识的组织原则能够“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98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对重大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重大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共筑中国梦上来,努力画出最大同心圆”②汪洋:《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3月14日。。

“人民民主的真谛在于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③《全国政协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 汪洋出席并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日。,人民政协的特色不仅仅在于参与群体庞大,群体涉及范围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而且在于只有人民政协将这些群体设置成界别以供区分,这种以界别为单位的划分方式使得人民政协的参与主体相对于其他组织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广泛性。全国政协由34个界别组成,这34个界别由不同人民党派和团体、不同民族、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人民代表所构成,基本覆盖了社会的各个利益群体,这些界别组织都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与各自的群众保持着联系,以便更好地代表并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充分地展示了人民政协比较完备的组织系统。人民政协的界别组织是人民根据自己的身份进行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这条渠道将基层群众与顶层设计有机联系起来,保证基层群众的利益反馈能够被真实、及时、有效以及系统地反馈,从而促进不同界别群体的意见交换。从最顶层的中央级别的政协到县级政协,全国各级政协组织已经达到了3000多个的庞大规模,这样上下贯通、左右融汇的政协网络体系对于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支撑力,对于促进实现一种更加健全和完整的国家治理体系,保证国家治理能力的进一步聚合,进而回归到政治共同体的不断完善具有强大张力。

第四,政治协商使大众意见专业化、系统化是协商民主独特的职能优势。

人民政协在广泛征集民意后最重要的是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各政协组织、各党派团体以及社会组织和基层组织展开有序的民主协商,使协商结果能够真正反映在决策之中。政治共同体是具有共同的政治利益的团体,人民政协这种有组织、有秩序的政治协商为谋求共同的政治利益提供强大合力。中国的协商民主是政党协商和社会协商相结合的一种主体广泛、结构严谨的协商民主体系,而制度上的保障也能够充分保证大众意见集中后的专业化和系统化。中国的政治协商形式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与西方政党的政治协商一致的是,两者都是以一种包容理性的态度去协商具体的大政方针或重要问题,以互相说服的方式去达成最终的共识。在每个国家的政治文化的大环境中,中西方关于协商政治的本质是存在很大差别的。西方政治协商的根本目的是使利益集团享有话语权,是对长期票决民主的一种弥补,不论是参与人群或者是讨论的事务范围都局限在比较狭窄的应激性应对的范畴中,话语权始终被精英阶层掌握。另外对政治协商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如中国,西方的政治协商还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没有上升为国家制度层面的高度。中国的政治协商是一种国家制度层面的协商讨论,是为了达到在差异中求得统一的让民主得到充分表达的最终目的,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3页。人民政协在主体上的广泛性为协商民主这一职能的多层性带来了逻辑上的便利,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政协机关以及政治协商会议,这都是参与群体之庞大和机构设置之完备所带来的便利。同样,这也会使政治协商的内容具有更大的全面性,不论是国家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各种方针政策的制定和部署,还是医疗、教育等社会民生问题的商讨,都能通过人民政协的协商方法进行意见的搜集。通过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政协党组受党委委托召开的座谈会等不同的协商形式体现出协商内容的全面性。从听证会、议事会到恳谈会、代表会,再加上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等这一系列具体形式的流程,实现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以及民主监督的三项职能的完成,这必然会促成一个系统性的协商结果的呈现。

猜你喜欢

人民政协协商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凝聚共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初心与使命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一部全面深入研究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力作
——读《人民政协理论体系初探》有感
协商民主的生命力在于注重实效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