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乳喂养护理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2021-12-23刘娜娜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医药分院江苏省徐州市221116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母乳喂养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刘娜娜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医药分院,江苏省徐州市 221116

2016年,为了贯彻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课程思政这一教学新模式应运而生,高职护理作为培养一线护理人才的主要形式,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以完成知识的传授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所趋。母乳喂养是儿科护理课程的重要章节内容,其作为婴儿喂养的主要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WHO推荐的婴幼儿最佳喂养方式为从出生到6月龄的纯母乳喂养[1],然而中国的纯母乳喂养率急剧下降,目前仅有58%的中国母亲遵从纯母乳喂养6个月的黄金法则[2],这将严重影响儿童和妇女的健康和发展状况。因此,本文尝试在母乳喂养护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将其自然、有效地与教学内容结合,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我校2017级高职护理97名学生为授课对象,平均年龄(17.23±0.56)岁,其中男20名,女77名。

1.2 教学方法 首先确定母乳喂养的护理思政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爱护母婴的情感;树立能够为社会无私奉献自己力所能及力量的社会责任感;唤起学生的护理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深挖与母乳喂养有关的思政素材,包括社会热点新闻、临床案例、文献资料等,适时将思政素材与专业知识合理、自然的融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2.1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教师课前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婴儿模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学习任务书、视频资料、评分标准、教学案例,发布讨论话题。布置预习任务:(1)查阅资料,国内母乳喂养的现状如何?(2)分组绘制母乳营养成分思维导图。(3)通过视频学习哺乳姿势及拍嗝手法。课上通过马伊琍的母乳公益宣传片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多位明星在母乳喂养宣传中付出的努力,以明星榜样的力量激发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适时提出问题:在婴幼儿奶粉充斥社会的今天,母乳喂养到底有何优势?学生总结发言,对不能准确回答的问题,带着疑惑进入学习。

课上将精心挖掘的思政素材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比如在讲解母乳营养丰富知识点时,引入沂蒙大嫂用乳汁救小八路的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无私奉献,爱国爱军的高尚情怀。在讲解按需哺乳时设置问题:“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何满足宝宝按需哺乳的需要”,进而引入北京地铁母亲哺乳引发争议的社会事件,引导学生思考:(1)当众哺乳究竟是毫不可取的“原生态放肆举止”还是毫无争议的“母爱表达”;(2)如何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当有学生提出可以推广母婴室建设时,再适时抛出“母爱十平方”建设在国内推广的困难和阻碍,激发学生爱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爱婴情感和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高尚情怀。在讲解母乳喂养护理时,鼓励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展示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习结果,教师对学生自学结果进行表扬,同时指出不足。教师在示范使用婴儿模型演示喂养和拍嗝动作时,注意动作轻柔,并积极与婴儿模型进行交流,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婴理念(表1)。

表1 母乳喂养“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方案

1.2.2 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实施: 5月20日是母乳宣传日,要求学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通过护理系社团组织开展第二课堂的形式完成作业,学生制作母乳喂养宣传海报和宣传视频,走进社区向育龄妇女宣传母乳喂养的知识,以社会实践的形式完成母乳喂养在社区的健康教育。学生在有参与感、体验感和历练感的实践活动中完成知识理论的转化和思想意识的提升,增强职业荣誉感、责任感与使命感。

2 教学效果评价

2.1 公开课评价 儿科护理是我校首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课程,在本学期开始前向学校申请公开课观摩活动,校督导组和校外督导组根据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对本次课程的评价均为“优秀”,听课教师均认为本次课程将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另外本次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更能帮助学生在技能学习中培养爱婴情感。

2.2 学生评价 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态度,问卷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依次计1~5分,结果发现,各项条目态度分值均值>3分(表2),表明高职护理学生对于“课程思政”在母乳喂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持肯定态度。

表2 学生对“课程思政”在母乳喂养护理教学中的效果评价调查(n=97)

3 讨论

3.1 “课程思政”需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载体,将思政素材融入课程中,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3]。因此,从育人的维度来挖掘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是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课程思政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需要在课前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搞清楚学生对思政素材类型的兴趣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学。在挖掘思政教学素材时,要找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内容的契合点,确定思政目标,思政素材的类型可以多样化,如社会热点问题、文献资料、历史事件、名人事迹、医学前沿等方面的案例或视频,也可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自身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输送给学生。

3.2 “课程思政”需辅以多元化教学手段 课程思政能有效开展的前提是要辅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除了传统的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之外,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选择翻转课堂教学法、理实一体化和角色扮演法等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化教学的时代,还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手段[4],课前将教学任务书、思政素材和视频等资料提前发布至网络教学平台,并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学习任务,如:绘制思维导图、角色扮演视频拍摄、参与话题讨论等,线下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学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创造竞争氛围,注重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亲和力。

3.3 “课程思政”需完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验证课程思政效果的重要环节,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需要向个人素养、社会责任感、岗位胜任力等多个方面延伸,这就需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的作用[5],本研究除了采取公开课评价之外,还采用学生问卷调查来评价课程思政效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接纳度较高,教学效果好。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点的学习效果评价,可将过程性评价(包括线上学习次数、学习通任务完成情况、回答问题次数等)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纳入考核范围,在注重课程思政效果的同时,不可顾此失彼,忽略了专业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母乳喂养是“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大力提倡的婴儿喂养形式[6],在母乳喂养的护理教学中开展思政教学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研究通过深挖与母乳喂养护理有关的思政元素,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自然有效融合,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爱护母婴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今后课程思政在护理教学中的开展和实践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母乳喂养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半躺式母乳喂养法对产妇母乳喂养影响的meta分析
母乳喂养进社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我的月子经:从纯母乳喂养到体质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