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诊断学实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2021-12-23陈锦团骆云丰苏晓燕陈乃洁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诊断学实训检查

陈锦团 骆云丰 胡 筱 苏晓燕 刘 丹 陈乃洁

1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省福州市 350108; 2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2020年初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了高校的一切教学活动,教育部于2月初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保证在线学习,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我校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育方针,线上教学极大推动我校诊断学线上教学的发展,其具有便利等优点,但与此同时线上教学也暴露出了相应的缺点。2020年初疫情下线上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为2020年第二学期诊断学实训课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1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本研究设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框架图

1.1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根据课程大纲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重构。在整体把握下,将知识碎片化,以利于查看与对比。同时有利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课前,线下教师提前将本节的知识点及操作视频,上传至网上(学习通平台),线上让学生对相应知识点进行梳理、观看相应操作视频,并于课前按要求将比较难操作的部分根据自己的理解拍摄相应的视频;课中,线下教师关注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的问题,及时将学生的问题通过线上反馈给学生或线下交流,将学生出错的视频拍摄下来上传至线上,在线上线下互动中去交流讨论存在的问题,再操作,同时对于部分操作问题比较多的同学,要求重新拍摄上传,再思考、再总结,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课后,教师将本节学生存在的问题汇总,同时发放问卷调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处理,引导学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再次观看相应出错的知识点,再操作。

1.2 教学考核设计 为更好地与执业医师相挂钩,结合诊断学实训课程的特点,设计相关考核题目,具体如下:血压测量、全身浅表淋巴结触诊、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鼻窦检查、扁桃体检查、甲状腺触诊、气管检查、呼吸扩张度检查、语音震颤检查、胸膜摩擦感检查、肺部叩诊(包括肺上界、肺下界、肺下界移动叩诊)、肺部听诊、心脏视诊(隆、尖、动)、心脏触诊(动、颤、感)、 心脏间接叩诊、心脏听诊、肝脏触诊、脾脏触诊、液波震颤(波动感)检查、墨菲征检查、麦氏点检查、肾区叩击痛检查、脊柱压痛及叩击痛检查、移动性浊音检查、肝上下界叩诊、胃泡鼓音区叩诊检查、深反射、浅反射、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共济运动检查,学生随机抽签,对被检查者进行查体,边查体边陈述。

1.3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与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教学相长的关键点。本课程的评价,以多元评价体系为基点,将学生评教、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自我反思相结合。于每次课结束时发布问卷,主要内容围绕当次学习情况及存在问题,个性化解决每个同学存在的问题,对于问题比较多的同学,需重新拍摄错误点,教师再点评。课程结束前要求完成实训操作视频1份(具体内容以抽签方式选择),上传至学习通,教师再点评。课程最后,现场抽题考试操作,并现场拍摄,教师现场点评具体存在问题。学生最终成绩:平时表现30%(包括实训操作训练、问卷完成情况、互评环节等;形成性评价)+视频拍摄环节(平时拍摄视频20%;形成性评价)+抽题考试环节50%(终结性评价)。

学生评教,根据课程设计问卷在线发放,针对教师授课的内容、存在问题、方法和效果,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指导教学困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形成性和终结性两个方面。形成性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参与程度,能否及时纠正并提出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认识学习的目的,将被动化为主动,产生学习的动力,更好地调控学习的过程,避免因为认识的失误或终结性评价而造成遗憾。对于教师而言,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及纠正学生的不足,也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具体包括: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包括问卷)、出勤率、课堂活动参与率(讨论等)、作业/小测/操作拍摄视频等。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对于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本课程主要结合执业医师考试,以现场抽题操作成绩作为终结性评价。

2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通过疫情下线上诊断学实训课所暴露的优缺点,对针推、中西医专业的合计257名学生,进行单纯线上及混合式的教学,通过自身及相互比较,自身而言成绩从第一次的实训到最后一次的考核,均有很大的提高与改进。具体体现在:人文关怀、课程的参与率、操作的灵活性、学习的热情、知识的理解、学习的主动性、口述能力等,从被动听课到主动听课,从被动提问到主动提问。混合式与单纯线上相比,混合式教学学生总体对于知识难点、困惑点的把握更到位。

2.1 提高学生人文关怀意识 通过相互提醒及互相督促,学生由原来的为完成操作而操作,到能够主动地去交流,将每次的检查,都当成一次的实践机会,用心去体会并能够同检查者进行交流。在问卷中,50%的学生在人文关怀、爱伤意识方面有一定的提高。

2.2 提高学生课程参与率 学生在学习通平台上在线学习的统计结果显示:2018级95名学生进入学习通平台共15 973次,人均168次;课堂作业/小测平均完成率为94%。从统计数据上看,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具有较高的参与率。

2.3 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医学院校,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仍然是重要的话题,尤其是专业培养要求,临床适应力的培养问题,极其重要,通过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开展,提高学生主动操作的热情,面对病患可以明晰具体操作的要求及操作结果对临床的指导性,由被动操作到主动实践,面对问题时有探究的意识。主动思考每个操作的目的及要求,通过动作的比较去理解自身操作存在的问题,如叩诊手法到位,声音清楚,如果不到位,一方面不灵活,另一方面自己的手会产生疼痛,甚至破皮,同时被检查者也有不适感等。通过现场操作正确叩诊手法、授课时人人纠正、制作微课等方式纠正不足。

2.4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疫情期间无法进行面授,以线上为主,另外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均取得较好成绩,2017级混合成绩为(78.85±7.1)分,2017级线上成绩为(77.04±6.3)分,2018级混合成绩为(81.19±5.6)分。与单纯线上相比,混合式教学高分值段的人数比例较高。具体见图2。

图2 混合式及线上教学模式期末成绩情况

2.5 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 通过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现场嘱学生尽量复述老师提到的每句话,线上反复观看教师操作视频,加强记忆整理每个操作内容,边说边做;线下拍摄视频,增加锻炼机会等方式的开展。可以比较大方去表述,不那么拘谨,也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2.6 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通过自身的严格与负责,让学生明白,只要努力付出,认真思考,及时复习,就能感受到学习诊断学的乐趣。通过学习通平台发放调查问卷,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等维度进行调查,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表2。

表1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态度调查

表2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效果调查

3 思考

从具体成绩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部分难点的突破,尤其面授与线上的开展,一定程度对于学生的指导与反馈更直接,更有利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对于问题的处理更及时。与单纯线上相比,应用混合式教学法,高分值段的人数比例增高。这与邵桂敏[1]研究评价结果一致,混合式教学值得推广应用。

疫情期线上实训的正常开展离不开平时的积累,也正得益于线上的教学,让笔者对实训教学模式做了调整,由原来的看视频—示范—练习(全程),改为片段式结合视频—示范—练习—纠错,反复进行;由原来单纯线上或线下的模式,调整为线上与线下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由原来单纯以教师为主导的纠错,到学生间相互纠错为主导的方式转变;由原来操作为主调整为课上反复口述,与操作相结合;由原来文字为主的描述调整为操作视频的拍摄,不再拘泥于所谓的实训报告纸的书写,更强调实训的操作与语言的表达能力。这些与国家对高校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2]。

如上所述,一门课程的开展与学习互动,离不开师生的配合,如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诊断学,真正意义上让枯燥的知识变成可用的,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加以应用,一直是笔者的目标,混合式教学的开展一定程度给教师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猜你喜欢

诊断学实训检查
基于OBE理念的工程造价实训课程教学探索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检查版
检查版三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技能操作教学中的探究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Playjng with ch &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