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运动护理用于经口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效果评价

2021-12-23倪益华吴琼琼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儿科新生儿室江苏省江阴市2144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奶量经口黏膜

倪益华 陈 英 万 俊 吴琼琼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儿科新生儿室,江苏省江阴市 214400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属早产儿类型之一,胎龄<37周,出生时1 000g<体质量<1 500g,各器官发育欠佳,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视网膜病、脑室内出血、败血症等[1],是引起新生儿室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围产医学、重症医学等发展和护理学进步,VLBWI存活率和治疗效果不断提高,然而因体重极低、发育迟滞等影响,VLBWI吸吮、呼吸、吞咽等能力较弱,产生喂养不耐受,影响经口喂养效果。吸吮、吞咽等促进乳汁和鼻咽部黏膜紧密接触,提高脂肪、水、电解质等吸收[2],而口腔运动护理能改善吸吮—吞咽—呼吸功能的协调,改善胃肠功能,避免导管喂养弊端[3]。因此,加强口腔运动护理对经口喂养VLBWI的发育、抵抗力、适应力等至关重要。本文拟评价口腔运动护理用于经口喂养VLBWI的临床效果,为新生儿室早产儿的喂养护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21年2月我院儿科新生儿室收治的80例VLBWI,均给予经口喂养,营养方案一致,依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胎龄28~34周,平均胎龄(31.38±1.27)周;出生时体质量1.02~1.49kg,平均体质量(1.27±0.14)kg;出生1min Apgar评分6~8分,平均1min Apgar评分(7.49±0.24)分;出生5min Apgar评分7~10分,平均5min Apgar评分(9.11±0.42)分;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9例,剖宫产11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胎龄27~34周,平均胎龄(31.43±1.41)周;出生时体质量1.03~1.49kg,平均体质量(1.26±0.13)kg;出生1min Apgar评分6~8分,平均1min Apgar评分(7.44±0.27)分;出生5min Apgar评分7~10分,平均5min Apgar评分(9.04±0.46)分;分娩方式:自然分娩30例,剖宫产1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审核,并和患儿监护人签署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VLBWI诊断标准[4];②单胎妊娠,出生1min Apgar评分≥6分,并于6h内入新生儿室治疗;③生命体征稳定,采用经口喂养;④患儿监护人同意该研究。(2)排除标准:①先天畸形、颅内出血、重度感染等;②遗传疾病、恶性肿瘤、口腔畸形、核黄疸、坏死性肠炎等;③听力障碍或失明;④病情恶化或中途转院等。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新生儿室经口喂养常规护理,喂养1次/2~3h,喂养奶量根据胎龄、呼吸情况、体质量、喂养不耐受情况等遵医嘱调整,每次喂养前行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3~5min,喂养体位床头抬高30°~40°,并给予鸟巢式护理,保护患儿体温和维持生命体征稳定。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口腔运动护理,具体如下。

1.3.1 护理培训。护士长召集研究人员系统学习VLBWI口腔运动护理理论、操作方法、质量控制等,掌握经口喂养标准、进奶量及喂养不良耐受等。制定护理方案,每次喂养前戴无菌手套,用手指行口腔运动护理。

1.3.2 护理方法。主要包括:(1)黏膜护理:将生理盐水浸润的无菌棉签来回刺激上下唇黏膜、上腭、舌部、牙龈以及双侧颊部黏膜,力度轻松、适当;(2)肌肉运动护理:重点护理颊部肌肉、口腔肌肉的运动,将两根手指分别置于口腔内外,采用叩击、挤捏、按压等方式行按摩刺激。护理方法:(1)口唇护理:将食指、拇指分别置于口唇内外侧,双指指腹捏压,从一侧缓慢滚动至另一侧,时间约30s;将手指指腹置于口唇外,从一侧缓慢碾压滑动至另一侧,刺激口唇卷曲或伸展,时间约30s;(2)牙龈护理:将指腹置于牙龈外侧,从一侧缓慢按摩至另一侧,时间约30s;(3)颊部护理:将食指、拇指C行置入颊部内外侧面,从一侧抚摸、按摩至耳垂处,时间约30s;(4)舌部护理:将手指置于舌根部将舌轻柔推移至中位线,然后将手指滑动移至颊部,时间约15s;将指腹置于舌苔,上下按摩舌苔、上腭,时间约6s;(5)NNS护理:将手指置于口腔内轻微转动,或用奶嘴刺激患儿吸吮等。

1.4 观察指标 护理2周后,比较两组喂养情况(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喂养成效)和发育情况(身高、体质量、头围),记录两组喂养不耐受率。摄入奶量比:实际经口摄入奶量占医嘱奶量的百分比;喂养效率:经口喂养时,每分钟平均摄入的奶量,单位为ml/min;喂养成效:经口喂养时,最初5min摄入奶量占医嘱奶量的百分比。喂养不耐受包括腹胀、呼吸暂停、呕吐、胃潴留,发生例数占总数的百分比即为喂养不耐受率。

2 结果

2.1 两组喂养情况比较 观察组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喂养成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喂养情况比较

2.2 两组发育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身高、体质量、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身高、体质量、头围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发育情况比较

2.3 两组喂养不耐受率比较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有统计学差异(χ2=4.114,P=0.043<0.05)。见表3。

表3 两组喂养不耐受率比较

3 讨论

VLBWI因器官发育成熟度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功能较不完善,出生后易产生抵抗力低下、吸吮—吞咽—呼吸调节轴功能障碍,导致喂养困难,影响智力、体格等发育[5],增加父母育儿压力和身心负担[6]。早期经口喂养可避免长期胃肠外营养感染、胃肠功能障碍、经济成本高昂等缺陷,其中口腔运动是经口喂养核心动力,但VLBWI因吸吮、吞咽等动作发育迟滞,为临床护理带来一定难度。研究显示,口腔按摩相关吸吮、吞咽的肌肉群,刺激神经反射形成,可改善吞咽能力和口腔生理,提高营养状态[7]。因此,在儿科新生儿室开展口腔运动护理对经口喂养VLBWI的发育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临床护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口腔运动护理主要包括口腔按摩、NNS护理两个方面内容,其机制是通过良性刺激口唇、下巴、软腭、脸颊、舌部、咽喉等部位肌肉群和组织,提高口腔运动肌肉群的运动强度和幅度,强化神经反射建立,增强吸吮、吞咽能力,改善营养水平等[8]。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喂养成效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口腔运动护理改善了VLBWI的喂养情况,与颜惠萍等[9]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经护理培训,研究人员较为系统地掌握了经口喂养VLBWI的口腔运动护理方案,为护理质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黏膜表面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用生理盐水浸润的无菌棉签刺激口腔黏膜,可引起良性神经肌肉反射,且能稳定VLBWI情绪,提高喂养依从性;口腔内肌肉、牙龈、舌体等按摩可增强肌肉运动功能,缩短经口喂养时间,提高喂养进程和喂养质量等;NNS护理可改善VLBWI不良情绪,降低能量消耗,改善睡眠质量,同时还可刺激口腔发育,促进经口喂养效果。刘文[10]认为采取口腔运动干预能提高VLBWI经口喂养的效果,促进吸吮—吞咽协调能力,但应注意干预部位、时间、顺序、强度等。本研究关于口腔运动护理的方法、手法技巧、频率等还有待完善,力争最大限度提高喂养情况。

生长发育是经口喂养VLBWI口腔运动护理关注的重要指标。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身高、体质量、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身高、体质量、头围均大于对照组,提示口腔运动护理促进了VLBWI发育。黏膜良性刺激可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兴奋迷走神经,刺激胃泌素、胰岛素等分泌,提高食欲,增强胃肠道功能,加快营养吸收[11]。口腔肌肉运动护理增强吸吮、吞咽等肌群运动能力,促进神经、肌肉发育,改善吸吮能力和吞咽反射,提高摄入奶量,促进胃肠吸收等;NNS护理刺激口腔组织发育,增强吸吮、咀嚼、吞咽能力,并刺激胃泌素、胃动素和胃酸分泌,加速胃肠黏膜功能发育[12],从而促进发育。喂养不耐受是经口喂养VLBWI常见的问题,多与吸吮力弱、吞咽反射差、胃容量小、胃肠蠕动能力弱有关[13]。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口腔运动护理降低了VLBWI的喂养不耐受率,其机制可能与刺激口腔神经、肌肉发育,促进胃肠激素分泌,提高胃肠功能等有关。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为基层医院单中心研究,且研究周期较短,是为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口腔运动护理可有效提高经口喂养VLBWI的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改善喂养情况,增加身高、体质量、头围,改善了发育情况,降低喂养不耐受率,值得在儿科新生儿室护理中应用。

猜你喜欢

奶量经口黏膜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脑卒中吞咽中重度障碍患者经口/鼻腔间歇置管注食营养的护理体会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促进术后康复的效果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重力喂养联合5 min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排便、奶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上班后,吸奶量怎么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