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2021-12-23梁卫中南阳南石医院骨科河南省南阳市473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优良率胫骨切口

方 心 梁卫中 南阳南石医院骨科,河南省南阳市 473000

胫骨骨折多由高能力暴力造成,约占全身骨折9.45%,其中中下段骨折较为常见,此处软组织覆盖少,加之损伤后胫骨应力不平衡,易导致骨折端血供不足与延迟愈合等,予以合理有效固定对患者踝、膝功能恢复至关重要[1]。临床对胫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方法多见,但效果却存在较大差别,如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应用于此类患者,虽可固定骨折,但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等不足。研究显示,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可通过有限切口置入内固定设备,获得更低创伤与更高骨折修复效果,而锁定加压钢板(LCP)是目前最佳内置物[2-3]。基于此,本文探讨MIPPO+LCP内固定在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2.29±10.17)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8例,跌坠伤17例,其他9例。对照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4.56±11.03)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7例,跌坠伤16例,其他9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经查体与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胫骨中下段骨折;均为新鲜骨折,患者未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无凝血功能障碍,有手术适应证;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病理性、多发性、陈旧性骨折;伴有严重感染者;合并骨肿瘤者;合并代谢性疾病者;合并严重神经损伤等。

1.3 方法 完成术前常规检查确定骨折情况,术前24h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若为开放性骨折需先行清创与跟骨牵引,若为闭合性骨折先行石膏托外固定及跟骨牵引,待患者病情平稳、张力性水肿消失后,再行手术固定治疗。

研究组接受MIPPO+LCP内固定治疗,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对踝关节间隙与内外踝进行体表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先行手法复位,最大限度恢复患者下肢力线、长度、胫骨旋转畸形,必要时予以经皮钳夹复位,若合并腓骨骨折,则先行腓骨复位与钢板固定,然后依据胫骨骨折性质选择适合的LCP,并予以适当塑形;在内踝近端做纵向切口(3~4cm),切口深度至骨膜,在患者骨膜与深筋膜间插入钢板(逆行);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认钢板位于胫骨中央部位(侧位X射线片),然后在皮外以相同型号钢板作为模板,经螺钉孔做对应小切口,使用螺钉固定。若术中患者闭合复位困难,可选择在患者骨折端做小切口协助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之后放置LCP;若有较大骨折块,则在透视下行拉力螺钉固定;若涉及关节面,则先复位关节面,力求解剖复位;若伴骨缺损,行骨折端有限切开,并植骨。生理盐水冲洗术区,清点器械纱布,逐层缝合,放置引流条,加压固定。

对照组予以ORIF治疗,麻醉及体位同研究组,对于合并腓骨骨折、骨缺损者同研究组,避开清创缝合切口,以患者胫骨骨折断端为中心,自胫骨远端前侧或后外侧做纵行切口(8~10cm),暴露骨折断端;参考患者距骨上关节面,根据骨折形态、关节面累及程度实施牵引、对合、复位骨折断端、复位关节面操作,以恢复患者胫骨远端解剖关系;使用卡式持骨钳维持复位,对于过多骨折块者可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碎裂骨块,透视下确认骨折对位对线与关节面,于骨折处放置钢板,使用锁定螺钉固定,尽量减少软组织剥离;术毕操作同研究组。

术后处理,持续予以心电监护,并抬高患肢,常规予以抗生素、低分子肝素预防感染与血栓,逐步指导功能锻炼。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骨折处有连续骨痂形成,无异常活动状态。(2)踝、膝功能,使用Baird-Jackson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踝关节、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包括X线结果、踝关节稳定性、行走能力、踝关节活动度、疼痛等,总分100分,评分越低,踝功能越差;HSS评分包括肌力、屈曲畸形、疼痛、关节功能等,共100分,分值越低,膝功能越差。(3)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功能恢复优良率,优:Baird-Jackson评分96~100分,HSS评分>85分;良:Baird-Jackson评分91~95分,HSS评分70~84分;可:Baird-Jackson评分81~90分,HSS评分60~69分;差:Baird-Jackson评分≤80分,HSS评分<60分,优、良计为优良率。(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固定物断裂/松动、感染、骨延迟愈合、血栓发生情况,骨延迟愈合:术后3个月X线显示骨折处未出现骨痂,血栓:彩超检查显示静脉管腔实性低回声或无回声,或血栓段静脉管腔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降低,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缩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踝、膝功能 术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Baird-Jackson与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术前术后两组踝、膝功能比较分)

2.3 功能恢复优良率 术后6个月研究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1.48%,高于对照组的63.46%(χ2=4.328,P=0.038<0.05),见表3。

表3 两组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n(%)]

2.4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发生固定物断裂/松动1例,感染2例,骨延迟愈合1例,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26%(5/54);对照组发生固定物断裂/松动3例,感染4例,骨延迟愈合3例,血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13/5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656,P=0.031)。

3 讨论

胫骨中下段骨折发生后多依靠骨膜下血管网血供,且周围组织辗挫缺损,骨折部位血运极差,临床治疗方案多,但皆有一定局限性,为使骨折修复更稳定,往往会对周围软组织进行大面积剥离,严重损害骨折端生物环境,诱发较多术后并发症[4]。

魏海强等[5]研究显示,ORIF治疗胫骨Pilon骨折,剥离较多软组织及骨膜,需跨关节固定,影响骨折愈合,损伤关节面复位效果与踝关节恢复整体效果一般。而有研究显示,MIPPO结合LCP内固定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中,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均取得肯定固定效果[6-7]。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本固定术式在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长与骨折愈合时间上效果确切,主要与本术式创伤性小,在微创条件下进行手术,可减轻术中对骨折软组织、毛细血管网的损坏,降低出血量,最大限度保证骨膜完整性,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恢复时间。对于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而言,术后踝、膝功能恢复直接关乎患者日后生活与工作。本文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Baird-Jackson与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研究组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本术式可促进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踝、膝功能恢复,提高功能恢复优良率,LCP作为MIPPO技术的最佳内植物,在固定过程中LCP的锁定螺钉与接骨板可作为整体,与骨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且不会剥离骨膜,保护骨折周围血运;LCP具有成角稳定性,固定可靠,且此种联合下大多数患者无须一期植骨手术,对患者骨折处血肿机化、肉芽组织构成等影响较小,促进骨折愈合,整体提高踝、膝功能恢复。ORIF广泛波流骨折周围软组织与骨膜,破坏血运,易引发骨延迟愈合、血栓等并发症。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本固定术式创伤小、对周围血运影响小,还可防止螺钉脱落、移动等现象发生等,整体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手术应注意:避免损伤大隐静脉,若间接复位不能纠正短缩移位、骨折旋转者,应果断改为小切口切开复位。

综上所述,MIPPO+LCP内固定应用于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可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长及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患者踝、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优良率胫骨切口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