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乙酰毛花苷联合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1-12-23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省莆田市3511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普罗乙酰心肌

黄 腾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省莆田市 35110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为临床急诊中心常见病症之一,具有发病急骤、死亡率高等特点,致病因素相对复杂,主要与情绪波动起伏较大、自身过度疲劳等有关,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1-3]。普罗帕酮为临床针对PSVT患者常用治疗药物,能于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对部分患者疗效欠佳[4]。故仍需联合其他药物,以提高疗效。去乙酰毛花苷属洋地黄类药物,能通过降低房室交界区传导功能,减慢心率[5]。但二药联合应用治疗效果如何,相关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本文中选取我院80例PSVT患者,旨在从疗效、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等方面探究去乙酰毛花苷+普罗帕酮的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PSVT患者,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1∶1比例分成观察组(n=40)、对照组(n=40)。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9~62岁,平均年龄(50.57±3.22)岁;病程2~8h,平均病程(5.03±0.71)h;体质量指数(BMI)18.8~27.9,平均BMI 22.49±1.24。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1~63岁,平均年龄(51.61±3.18)岁;病程2~7h,平均病程(4.66±0.81)h;BMI 18.9~27.6,平均BMI 22.73±1.08。2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表现、心脏彩超、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确诊为PSVT;②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承诺书;③认知功能无异常;④无精神疾病史。(2)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②依从性差;③合并肝、肾、肺、脑等功能障碍;④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者;⑤凝血功能障碍者;⑥全身免疫性病症者;⑦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⑧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⑨内分泌系统障碍者;⑩心源性休克及呼吸衰竭者。

1.3 方法 入院后,常规予以体位调整及输氧,建立静脉循环通道,并以心电监护仪监测疾病进展及复律情况,依照具体情况,实施止痉、除颤等措施。

1.3.1 对照组:以普罗帕酮(黑龙江省格润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3022200)治疗,取35mg溶于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20ml,静脉推注,若10min后仍无转律迹象,则重复等量注射,若连续3次仍无效,则行电转律治疗。

1.3.2 观察组:以去乙酰毛花苷(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70)+普罗帕酮治疗,普罗帕酮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取0.4mg去乙酰毛花苷溶于0.9%浓度10ml氯化钠溶液20ml,静脉注射,时间3~8min。

1.4 观察指标 (1)对比2组疗效。疗效评估标准: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消失,24h动态心电图显示室上性心律失常减少(较治疗前)>90%为显效;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24h动态心电图显示室上性心律失常减少(较治疗前)50%~90%为有效;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24h动态心电图显示室上性心律失常减少<50%或转为其他方式治疗为无效。有效、显效计入总有效率。(2)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1h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积分,分重度、中度、轻度、无症状,分别计入6分、4分、2分、0分。(3)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1h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元(NT-proBNP)]水平,以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cTnI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NT-proBNP水平。(4)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面色潮红、低血压、恶心呕吐等。

2 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较对照组的75.00%高(χ2=8.538,P=0.004<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对比[n(%)]

2.2 症状积分 治疗1h观察组心悸、胸闷、头晕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2组症状积分对比分)

2.3 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 治疗1h观察组血清cTnI、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2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对比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χ2=0.556,P=0.456>0.05),见表4。

表4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PSVT为临床常见心律失常,该病症发病较为迅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若病情未获得有效治疗,易进展至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临床应采取有效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临床针对PSVT患者治疗药物较多,如胺碘酮、维拉帕米、普罗帕酮等,其中普罗帕酮属Ic类Na+通道抑制剂,能通过抑制蒲氏纤维去极化,降低心肌自发兴奋度与自律性,减缓慢反应动作电位与传导速率[6]。去乙酰毛花苷为临床常用强心剂,属洋地黄类药物,能直接作用于Na+、K+,抑制其活性,阻止Na+外流及K+内流,延缓房室传导速度,发挥增强心肌收缩力效果。本文数据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1h心悸、胸闷、头晕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由此可见,去乙酰毛花苷+普罗帕酮治疗PSVT患者效果明显,利于促进其病情恢复。分析原因为去乙酰毛花苷有正性肌力效果,可选择性和心肌细胞膜Na+、K+三磷酸腺苷酶(ATP)结合,抑制ATP酶活性,促使心肌细胞膜内外Na+、K+转运,激动心肌收缩蛋白,增强心肌收缩力,且具有负性频率效果,可促使心脏心输出量增加,改变血流动力学状态,增加迷走神经张力,减慢心率,延缓房室传导,此外,还可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房室传导速度,达到治疗目的。故二者联合应用能进一步提高疗效,促进病情恢复。

研究发现,PSVT患者发病后,血清cTnI峰值最高可达正常值100倍左右[7]。心肌细胞损伤可刺激NT-proBNP、cTnI等多种因子合成与分泌,引起心室重构,加重病情。故下调血清cTnI、NT-proBNP水平对改善病情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数据表明,治疗1h观察组血清cTnI、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去乙酰毛花苷+普罗帕酮治疗PSVT患者能有效抑制心肌细胞损伤,促进病情恢复。此外,本文数据还显示,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说明,于普罗帕酮治疗PSVT患者基础上,加用去乙酰毛花苷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乙酰毛花苷+普罗帕酮治疗PSVT患者效果明显,能有效抑制心肌细胞损伤,促进病情恢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普罗乙酰心肌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心肌桥是什么病?
氟苯尼考粉中非法添加乙酰甲喹的检测方法研究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印邦长拍女记者脸惹众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