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巴氯芬辅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12-23兰长征妹龙岩慈爱医院神经内科福建省龙岩市36402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小剂量氧化应激炎症

兰长征妹 龙岩慈爱医院神经内科,福建省龙岩市 364021

三叉神经痛(NT)是一种以头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疼痛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疾病,疼痛具有短暂、阵发的特点,目前对于NT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可能与微血管压迫导致的癫痫样神经痛有关[1]。抗癫痫药物为目前治疗NT的首选,奥卡西平是部分对卡马西平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并且副作用较马卡西平小,临床应用具有一定优势。但单纯抗癫痫药物的疗效有限,长期应用易产生耐受,影响治疗效果。巴氯芬是一种治疗疼痛的新药,具有调节神经元活性、抑制疼痛物质释放、抑制炎症发展的多种作用[2],巴氯芬辅助奥卡西平治疗NT或许能够提高效果,为此本文进行了相关分析,并观察其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NT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9例,男18例,女31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6.48±4.65)岁,病程1~18个月,平均病程(8.56±1.24)个月。 研究组49例,男19例,女30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5.13±3.98)岁,病程1~18个月,平均病程(8.48±1.2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3]中NT诊断标准;(2)药物洗脱期>14d;(3)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合并有癫痫、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者;(2)存在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者;(3)对卡巴氯芬、奥卡西平过敏,或用药后不耐受者。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奥卡西平片(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518,300mg)治疗,初始剂量600mg/次,2次/d,治疗7d后改为900mg/次,2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口服小剂量巴氯芬片(福安药业集团宁波天衡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03,10mg)辅助治疗,5mg/次,3次/d,共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显效:电击样、刀割样疼痛症状彻底消失,VA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75%;有效:电击样、刀割样疼痛症状明显减轻,VA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50~75%;无效:电击样、刀割样疼痛症状无明显改善,VA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50%。(2)对比两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ELISA检测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使用黄嘌呤氧化法、硫代巴比妥酸法、比色法分别检测患者的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3)对比两组血清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ELISA检测。(4)对比两组用药后发生恶心呕吐、嗜睡、贫血、低血压的不良反应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87.76%(χ2=3.846,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的CRP、TNF-α、IL-1β及MDA低于对照组,SOD、GSH-Px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对比

2.3 两组血清β-EP、5-HT、SP水平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的β-EP高于对照组,5-HT、SP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β-EP、5-HT、SP水平对比

2.4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24%,与对照组的10.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2,P>0.05),见表4。

表4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NT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性疼痛疾病,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支配区短暂性、阵发性的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NT好发于成年及老年人群,据统计我国的NT发病率约为52.2/10万,随着我国老年人群的增加,NT的发率也随之升高[4]。目前对于NT的治疗多以药物治疗为主,目前认为微血管压迫导致的癫痫样神经痛可能为NT的发病机制,因此临床上多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相关研究表示卡马西平与奥卡西平均是治疗NT的一线药物,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在减少疼痛发展方面的效果相似,但奥卡西平具有更好的耐受性,药物耐受的可能性低[5]。但单纯应用奥卡西平的疗效仍并无法达到预期,随着病情的进展,用药时间的延长,药物止痛的效果减弱, 同时伴随的耐药性、副作用也随之显现,因此联合治疗或许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巴氯芬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激动剂,GABA激活后能够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大量氯离子外流,使神经元发生超极化,抑制神经信号传递,从而发挥镇痛作用[6]。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87.76%(P<0.05),与周俊英等人[7]的研究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9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说明小剂量巴氯芬辅助治疗NT的效果显著。可能原因:小剂量巴氯芬辅助治疗能降低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抑制痛觉神经兴奋,起到止痛作用,同时联合奥卡西平降低神经细胞膜对Na+及Ca2+的通透性,稳定过于兴奋的神经膜,起到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8]。

CRP、TNF-α、IL-1β等炎症因子能够激活细胞膜上的Ca2+、Na+通道,促进疼痛物质生成,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MDA为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SOD能够促进氧自由基清除,具有抗氧化的作用,GSH-Px为过氧化物分解酶,能够反映氧化应激程度。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与NT的发生具有重要联系[9]。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CRP、TNF-α、IL-1β及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小剂量巴氯芬辅助治疗能够减轻NT患者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程度,降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原因:巴氯芬能够激活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助于体内氧自由基的清除,减轻氧化反应对神经刺激,减少神经元凋亡,缓解炎症损伤,控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起到减轻NT患者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程度的作用[10]。

β-内啡肽是一种内源性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具有镇痛作用,5-HT、SP为神经纤维内的神经肽,与疼痛的传递有关[11]。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5-HT、S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小剂量巴氯芬辅助治疗能够调节NT患者的血清β-EP、5-HT、SP水平。分析原因:巴氯芬通过刺激GABAA受体,抑制单突触及多突触反射,降低神经兴奋电位及脊髓背的放射电位,使得中间神经元活动转正,减弱α运动神经元活动,促进钠钾离子外流而发生超极化,抑制SP等疼痛物质的释放,阻止疼痛信号传递,从而起到调节血清β-EP、5-HT、SP水平的作用[12]。

综上所述,小剂量巴氯芬辅助治疗NT的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程度,调节血清β-EP、5-HT、SP水平,用药安全,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小剂量氧化应激炎症
氧化应激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