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教育模式下馆校结合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2021-12-23

科技视界 2021年34期
关键词:馆校科技馆科普

周 洋

(南京科技馆,江苏 南京210000)

0 引言

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提升学生素质教育是当前阶段的重要发展方向,科技馆作为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要努力迎合在线资源带来的便利,注重自身资源的共享,体现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向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宣传科技成果,通过多种形式发挥科技馆的教育功能,推动馆校合作全面发展。

1 在线教育对科技馆和学校等传统教育的冲击

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一些科技馆逐渐将科普工作的重心由线下转移到线上,灵活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开展“科学实验DIY挑战赛”“心理健康科普”等系列线上科普活动和科普资源,并在节假日利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推出各类主题科普教育活动,丰富线上教育科普的内容和形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拉近教学之间的距离,形成线上、线下科普“双推进”的局面,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科普盛宴。就传统教学而言,互联网扩展了教育资源的进化渠道,大多数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对教育资源进行网上的下载和学习,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其他老师进行远程的视频学习,与他们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加快进步。互联网对于教师的水平要求更高,而一些教师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无法跟上互联网教学的步伐,教学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施,不能充分发挥海量网络资源的优势,不利于教学水平的创新。

2 国内外馆校结合在线教育的发展现状

2.1 国外馆校在线教育现状

20世纪60年代,馆校结合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社会上开始重视科技教育的作用,一些欧洲国家开始为学生提供馆校合作教育。1969年,美国旧金山建立了探索馆,将科学中心发展推向新的高度,旧金山探索馆依据发现学习法理论,更加注重学生体验,通过开展广泛的社会合作,将科技活动延伸到学校、社区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全面普及馆校结合教育,90%以上的场馆通过各种方式与学校合作。到了20世纪90年代,馆校合作模式更加成熟,教育在科技馆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各国政府和第三方组织介入了课程开发。到了21世纪,美国成立了很多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主题馆,比如,加州科学中心建立了互动展品。水族馆、户外互动展品、工业藏品等混合体,并改造了天文馆、水族馆、自然科学馆等,形成以观众互动体验为中心的“提问”展区,打破了传统科技馆的发展模式,推动科技馆走向全新的发展阶段。

2.2 国内馆校在线教育现状

我国最早的科技馆建设于1984年,从最初的学校参观到教师培训,再发展为多样化的馆校结合项目开发与实施,科技馆逐渐走进中小学课堂。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的科技馆更加注重馆校结合,主要为学生提供免费参观场所和适合的科学教育内容,引导学校教师和学生前来科技馆学习实践。比如,南京科技馆在2008年成立了大篷车工作组,开展了“走出去、进校园”活动。近十几年来,科普大篷车平均每年出车20余次,累计服务学校百余所,受益师生逾70万人次。2010年开始,南京科技馆被中国科协青少年中心确定为“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示范推广单位,确立了“加强科学教育活动开发,注重进校园内容建设”的指导思想,基于展品开发设计教育活动,形成教学资源包向学校推广。上海科技馆从2016年开始通过与167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发了以学校教师为主、馆方教育人员共同参与的课程模式。郑州科技馆在疫情期间开展了“疫情严防、科普新创”活动,推动科技馆活动进校园,为上千名学生带去精彩的科学教育活动——科学表演秀、科学实验课、科普相声等节目。四川科技馆打破以往的参观模式,为学生展现都江堰、航天科技馆等工程,并展现飞机扫描、三维滚球等科学知识,准备了4D动感影院、科学魔法实验秀等,为学生搭建接近科技的平台[2]。

随着在线教育的推广和普及,国内外科技馆通过创建展教活动品牌,使馆校合作形式更加多元化,发挥自身平台资源优势邀请科普专家进校园,并开发了科学教育活动项目,推动了馆校结合的系统性发展。

3 南京科技馆馆校合作在线教育的应对策略

3.1 推动馆校教育深度合作

科技馆应主动与中小学开展深度合作。一方面,发挥自身协调作用,使中小学生走向高校实验室,形成“高校+科技馆+中小学”系统合作模式,引导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将科技知识融入中小学实践课中,利用科技馆资源提升青少年的动脑动手能力,强化科学思维。比如,注重科技馆资源的整合,通过网络发布科技馆展项资源,还可以与国内外各大科技馆合作,利用网络共同展览科技信息。此外,通过打造在线科技馆,学生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可以实时查看科技馆资源,能够随时随地与科技馆近距离接触,感受科学魅力。

3.2 注重科技馆+互联网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的习惯。科技馆展示的是前沿科技,更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科技馆+互联网模式,不局限于服务当地,而是放眼全国甚至全世界,打破时间和空闲的限制,最大化共享科技资源,加快科普资源传播,扩大科普传播范围。科技馆可通过建设科技馆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在线科技比赛、在线答疑、趣味实验、开发科普软件等方式,让青少年在家就能通过网络学习科学知识。比如,辽宁科技馆设计了“互联网+的化学反应”展览,以展板和实物的形式向公众呈现互联网+带来的神奇效果。

3.3 推进数字科技馆建设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为馆校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科技馆可以利用混合现实技术将各类科技产品以非常逼真的形式呈现给青少年,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去触摸、感受最新科技。通过建设虚拟的数字科技馆,整个实体科技馆的展区、展品都可以数字化、虚拟化,青少年在学校、家里通过人机互动感受科技馆,利用虚拟现实眼镜、头盔等,可以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科技馆应充分运用数字科技馆网络平台,通过不同层面地剖析、展现科学知识,体现知识的趣味性、互动性、创新性,使得科技馆逐渐成为特性突出的科普传播教学工具[3]。

3.4 建立线上科普响应机制

在突发公共事件影响下,各地科技馆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科技馆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科普预案,强化各方联动及协作,形成宣传合力。南京科技馆为了应对公共危机事件,通过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学生和家长传播科普知识。2020年7月到8月间,南京科技馆微信公众号粉丝猛涨2万多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线上科普宣传的效果。此外,南京科技馆丰富了线上科普形式,在线调查公众喜欢的形式,包括线上展览、在线课程、科普视频、科普图文等内容。

4 结语

总而言之,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青少年肩负着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使命,馆校结合在线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扩大科普教育资源共享,不断优化和创新教育模式,为中小学生提供全面、科学、系统的教育阵地。

猜你喜欢

馆校科技馆科普
科技馆一日游
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推广实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我在四川科技馆
科普达人养成记
试论馆校合作
馆校合作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以故宫“陶瓷”主题课程为例
“馆校结合”中的两个“三位一体”——科技博物馆“馆校结合”基本策略与项目设计思路分析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参观诚毅科技馆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