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大四专业课程教学“虚化”现象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21王菁田秋丽苗楠

河南教育·高教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

王菁 田秋丽 苗楠

摘 要:大四阶段是本科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下一个人生阶段的重要过渡。学生自身的心理压力,再加上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需求等原因,会导致学生大四阶段专业课程学习效果较差,产生教学“虚化”现象。本研究以飞机系统设计课程为例,通过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对教学“虚化”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原因,从教师教学角度,以学生需求、学习态度、学习能动性为切入点,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纠正教学“虚化”现象,以期为其他大四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四学生;教学“虚化”;精细化设计;课程改革

大四阶段是本科生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它不仅是本科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大学生走向独立的重要过渡,同时在这一年也面临着人生新阶段的重要选择。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对毕业后的选择有了一定的设想与规划,这也意味着与大学前三年相比,学生在此阶段的学习意愿和需求都具有更加明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学生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在实用性强的领域内进行学习。同时,由于学生毕业后选择的不同,也使得他们对于学习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

在课程设置之初,教师更多考虑的是面向专业、面向知识、面向能力的群体目标设置,而学生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和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使得传统的专业课程培养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学“虚化”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出勤率较低、学习意愿不足、教学活动参与配合度较低等,以致教师收到的多为负面反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负循环。这种教学“虚化”现象的负循环直接导致教学效果总体较差,甚至影响本科专业教学质量。

笔者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飞机系统设计课程为例,分析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虚化”现象和形成原因,提出改善此种现象可采取的教学改革对策。

一、现状分析

飞机系统设计课程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课,与飞机总体设计课程、飞机结构设计课程共同构成飞行器设计专业的核心特色课程体系。本门课程通过对飞行控制系统、液压系统和燃油系统等飞行器核心系统进行讲授,使学生在掌握主要系统工作原理和设计流程的同时,能够了解系统工程研制的一般方法与程序,为学生未来从事航空航天相关设计、制造产业奠定基础。

笔者通过总结该课程两年里的大四专业课程授课情况,以及调研学院2016级、2017级两个本科专业大四阶段课堂效果及考核结果,发现教学“虚化”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平时课堂出勤率在75%左右,节假日前及考研前出勤率甚至不到50%,教师采取点名及平时分等传统手段对出勤率的提高也非常有限。同时,课堂教学效果普遍较差,部分学生即使来到教室,也只是出勤,对课堂内容兴趣度低且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差,影响教师教学热情和课程教学效果。此外,由于学生面临就业或考研的压力,教师往往会选择降低授课难度与考核标准。这种循环直接导致教学质量变差和培养目标降低。

二、教学“虚化”原因分析

在大四阶段,学生面临着就业或考研的压力,以及对未来工作、生活的不确定性产生的迷茫情绪等,使其在学习上产生复杂且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学生有极其强烈的学习意愿,希望通过短期的努力学习去争取一个更好、更明晰的未来;另一方面,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意愿缺失,认为这种课程对自己未来帮助不大。这种心理直接反馈到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导致大四专业课程教学“虚化”现象最主要的原因。除了学生心理原因,目前大四课程的教学进程安排与其他年级并无差别,都是每教学周固定课时,课程时间持续整个学期。这种排课形式虽然考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留足了充分的预习、学习、复习时间,但并没有考虑到大四学生的实际情况,造成大四学生在课程学习的中后段与考研复习时间相冲突,他们往往会由于精力不足和时间分配问题,草草应付甚至选择直接放弃学习专业课程。这些原因都导致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意愿降低,最终出现学生平时不听课、考试靠突击的现象。

从教师教学角度来看,由于课程内容和目标在早期设计时,更多考虑的是面向专业、面向知识、面向能力的群体目标设置,教师在对课程内容进行编排时,采用的是以理论知识结构为主、以少量案例为辅的形式。以飞机系统设计课程为例,该课程目前采用的教材内容以系统工作原理为主,系统设计流程作为章节内容出现,缺乏实际工程案例。虽然这种教学内容的设计满足了学生对系统基本原理体系的知识性要求,为学生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但设计机理、设计流程与工作原理内容独立并行,并未有机融合,与工程实践严重不符。学生在学习中会存在重工作原理轻设计内涵的问题,不利于其在相关领域实践应用的知识迁移,背离了课程设计之初工程应用的目的。这也导致教师的授课方式以传统讲授为主,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课堂参与度,进一步加剧了教学“虚化”现象。

三、教学改革措施

(一)聚焦教学“虚化”原因与行业需求,寻求教学改革突破点

对大四学生和相关授课教师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剖析教学“虚化”原因,聚焦通过课程改革可解决的部分,如课程时间、实用度、难易度、参与度等问题;对航空企业和毕业生进行走访调研,把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需求和能力需求;对大三学生进行调研访谈,了解学生专业兴趣点,深度挖掘与课程知识的契合点,以此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从学生兴趣上改善教学“虚化”现象。

(二)引入工程案例和行业热点,实现工程应用与理论知识的融合

基于飞机系统设计课程的课程性质,及开设时间处于学生即将从学校进入新阶段的过渡时期,该课程必须具备一定的工程应用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践工程案例及行业热点问题,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同时,使课程内容紧跟行业发展需求,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拓宽学生视野,引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重视,从学生态度上改善教学“虚化”现象。

(三)打造教师、学生的“双主体”模式,实现授课模式精细化、多元化

根据知识属性和特点分解课程内容,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章节划分模式,将知识精细划分到点,并结合课程能力需求,构建“知识点—能力”的映射矩阵,对每个知识点的授课模式进行精细化设计,使其具有对应的教学方法的方案,引入多平台慕课资源,采取翻转课堂、任务驱动式、问题求解式等教学方式,运用分组讨论与作业、情景模拟、课堂展示等教学方法,变传统教师为教学单一主体到教师、学生的“双主体”模式,共同推进教学进度,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与参与度,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从教师态度和学生参与度双向改善教学“虚化”现象。

(四)利用过程性量化课程评价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基于课程能力需求,教师可以结合精细化课程教学过程,加强对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实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形成。教师还可以在测试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同辈互评、情景模拟、课堂答辩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语言展示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教师在课程学习中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机构成能力提升的可执行体系,形成量化标准,完善课程评价机制。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由课程基本学习者向课程全程参与者进行转变。学生通过问卷等形式参与课程大纲的更新,参与课程工程资料库的完善更新,参与课堂教学和考核的设计,体验由基本学习者到知识讲授者和评判者的转变。学生全过程参与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学习、分析判断问题、自我展示与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敏,顾海荣,徐信芯.毕设、学风、到课率三位一体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高教学刊,2020(30).

[2]王瑶瑶,金深圳,周博,等.克服大四逃课现象的航空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7).

[3]王菁,王晓璐,刘战合,等.面向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飞行器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22).

[4]苗楠,王晓璐,刘战合.飞行力学在线课程建设与项目式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20(12).

责编:桃 子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