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教”改革背景下五年制高职信息技术类课程“学教整合”的教学实践

2021-12-20成洁,王芸

职教通讯 2021年11期
关键词:改革信息技术

成洁,王芸

摘 要:“三教”改革涉及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多项要素,是关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命题。针对五年制高职信息技术类课程特性,提出“学教整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整合学生和教师关系,构建学习共同体;转变教材角色,整合学材和教材资源, 优化资源适配度;转变教学方式,整合学习和教学方法,促进生成学习;建设学习平台,丰富学习样态,提升教学延展性。

关键词:“三教”改革;学教整合;学习建构;信息技术

作者简介:成洁,女,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科研处主任,正高级讲师,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王芸,女,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信息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11-0108-06

“教师”“教材”“教法”(简称“三教”)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分别对应着“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三大核心问题。“三教”改革涉及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多项要素,是关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命题。相较于其他课程,五年制高职信息技术类课程有其独特的价值,其强调的“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社会人类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开展信息技术类课程“三教”改革实践,对于加快培养未来应用型人才的信息素养、信息能力和专业能力,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五年制高职信息技术类课程“学教整合”的设计理念

五年制高职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1)课堂上以“教师中心”现象普遍,“学”与“教”的融合度不够,学生的“做”还停留在“复制粘贴”式的机械性模仿层面;(2)课程学科体系现象明显,课程资源与学生学习需求的适配度不够;(3)学生学习基础存在差异,教学模式尚不能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教学延展性不够。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以服务学生发展成长为出发点和目标,本研究据此提出“学教整合”的改革设计理念。

1.教师维度:以“融”为关键,转变教师角色,整合学生和教师关系,构建学习共同体。以共同學习和教学目标为导向,依托共享协作的教学活动,构建平等互助、共同提高的师生关系。

2.教材维度:以“做”为载体,转变教材角色,整合学材和教材资源,优化资源配适。以做定学,遵循“做中学”的学习路径,建设开放型学习平台,配套开发符合学习者知识建构规律的学材资源,提高资源的适配度和延展性。

3.教法维度:以“学”为中心转变教学方式,整合学习和教学方式,双向重构学习样态,建设“线上”和“线下”有机融合的延展性学习系统,实现学习的“私人定制”和差异化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上述三个维度的整合,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学教整合”的教学体系(见图1),促进教师(教学支持团队)、教材(资源支持系统)、教法(动态学习情境)三个层面深度变革。

二、五年制高职信息技术类课程“学教整合”的教学实践

(一)教师改革:转变教师角色,整合学生和教师关系,构建学习共同体

“教师作为课堂生态的主体之一,要在与学生、教材、环境的互动中促进自己的生命成长。”[1]因此,在“三教”改革中,教师首先需要转变角色,将自己放在教学生态这一环境中,与学生共同构建学习共同体,成为共同体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同行者。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以往“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都由教师安排,“学教整合”改革后,教师课前会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相关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调研,搜集学生、行业专家反馈的信息,依据资料信息来量身定制教学案例和教学内容。通过讲授教学、演示指导、实验实训、讨论启发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帮助学生经由模仿、巩固、拓展及创新不同阶段的学习,努力提升信息素养和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课后的学习评价增加学生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互评环节,增强学生自我价值感和获得感。

(二)教材改革:转变教材角色,整合学材和教材资源, 优化资源适配度

教材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载体。信息技术类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前沿性、工具性和实践性、时代性和发展性并存”等特性,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基本职业素养,更需要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技术更新的学习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本研究依据五年制高职学生学情,开发适合学生知识建构的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资源与学生学习需求的适配度。

围绕五年制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本研究提出“学教整合”学材编写理念,力求实现教材变学材。学材的开发路径见图2。

学材开发建设遵循以下四条原则:一是实践导向原则,基于“以做定学,学教整合”的学习路径,对接企业岗位要求,结合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需求,择取融合正确价值观、贴近生活、应用性强的项目实例,开发符合课程特性和学生认知规律的项目案例[2]。二是适合学习原则,组织形式体现学习者视角,摒弃“学科体系”组织形式,以“做中学”的学习路径规划组织学材,设计有趣、有用的学习案例。三是整合设计原则,融合知识与技能,建设集成“学案”“项目答疑微课”“项目制作微课”“知识点微视频”等立体化、积件式学习资源,促进好学、好教、好用。四是开放建设原则,资源开发方式应体现开放性,教研专家、一线教师和学习者共同建设学习资源,并通过教学实践反馈不断优化。

(三)教法改革:转变教学方式,整合学习和教学,促进生成学习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维特罗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一个主动建构和生成意义的过程[3]。在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开发和实施中,一个学习领域中不同的学习情境应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关系,以便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形成迁移性。在这一学习情境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增强,从而逐渐实现学习者独立发展[4]。而信息技术类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的特殊性[2],针对这一特性,提出“学教整合”课堂教学设计原则,即主张“生本”,激发学习主体意识、形成乐学学习生态;力求“生动”,保护学习兴趣,实现学习过程生态;实现“生长”,建设师生发展生态,促进学教共进。“学教整合”课堂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力求依托精心设计的学习资源,通过对“学、教、资源、情境”等多维要素的整合,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2],促进“学生和教师”“学习和教学”的双向建构。

课堂以“学”为中心,“做”为主线,将“学”和“教”有机整合,加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关注,促进教师的“教”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共同建设学习资源、共同创设学习情境、共同探究项目案例、共同实践任务实操、共同评价学习效度”,建设良好课堂生态,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生成,具体流程如下。一是共同建设学习资源,师生课前登录学习平台,共同准备学习资源,如操作录屏、学习素材等。资源按关注度排名,激励学生课前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其“学习获得感”。二是共同创设学习情境,“角色模拟”会帮助学生体验职业角色,主动进入学习情境预设,获得职业体验,培养基本的职业素养。如多媒体类课程注重培育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艺术感染力;程序设计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积极的创新能力;网络类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能力等。三是共同探究项目案例,小组合作探究项目解决方案,完成项目设计方案,随后制作PPT,分组汇报方案,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四是共同操作实践任务,“做”为根本,变机械性模仿为创造性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课堂以“做”为主线,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分为三大板块:(1)“探索做”:学习模仿,探索技能操作;(2)“优化做”:理解应用,优化任务实施;(3)“创新做”:融会贯通,积极创新实践,促进学生在共同实践的过程中由“新手”至“熟手”“能手”的成长。五是共同评价学习效度,过程性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依据教学内容,对应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的评价环节,从资源建设、项目完成、活跃度等方面进行多主体、多维度、多方式评价。重视学生参与学习的“活跃度”评价,以学生互评、小组互评的形式确定学生的活跃度表现,从而更真实地还原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为教学诊断改进提供依据,并为改造、优化后续学习路径奠定基础。

(四)学习平台:丰富学习样态,提升教学延展性

因地区差异和生源差异,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基础及学习能力客观上存在差异,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学习平台,改变并丰富学生学习样态,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差异化发展提供保障。平台建设基于以下三点设计:一是尊重学生学习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供分层学习资源,支持自定义学习路径和学习跟踪功能,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定制”,促进精准学习。二是改变学习样态,提升课堂教学延展性,强调技术为学习服务,构建“线上”和“线下”有机融合的延展性学习系统。学习平台支持跨平台运行,实现移动端、PC端无缝切换。通过跨屏互动、操作直播、移动考试等功能变革学习交流方式,实现时时、处处可学,为学习者、教师提供更便捷的互动学习环境。三是优化评价模式,促进人人乐学,加强过程性评价,使用“团队活跃度”评价,鼓励小组协作,实现团队互助学习。

三、五年制高职信息技术类课程“学教整合”的教学改革成效

以無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发了网络动态交互教学支持系统,达成了以下三方面的教学效度。(1)“适合学”,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提供分层学习资源,并支持自定义学习路径和学习跟踪功能;开放式建设,提供学习者参与平台建设功能,依据教学反馈及时修改更新资源。(2)“智慧学”,强调技术为学习服务,针对普遍存在的“网络课程异化为静态资源集成库”的现象,从适合学习的角度组织资源,利用大数据准确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提供平台教学互动、协作学习、在线练习和实时评价等功能。(3)“激励学”,优化评价,以“学习积分”等形式加强过程性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在线阅读、在线测试、上传作业等方式获取学习积分,提升学习“获得感”。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信息技术类课程为载体,以“学教整合”为关键词,于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持续开展“三教”改革,加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关注,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适应了对口企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促进了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学生参加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办公软件高级工、网络管理员高级工等技术考工,成绩总体上逐年提升,总平均通过率达98.85%;联想现代学徒制班学生100%通过LCSE(联想认证服务工程师)和CompTIA Sever+国际认证考核;用人单位对学生岗位胜任能力的综合满意度呈上升趋势,近三年毕业生综合满意度达91.67%。教学团队专业成长明显,团队2020年入选首批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创新团队培育对象。

参考文献:

[1]张红旗.“三教改革”视域下职校生态课堂的诊断与构建[J].职教论坛,2020(3):51-55.

[2]成洁.“学教整合”视阈下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2016(36):71-73,80.

[3]郑权.基于生成学习资源的骨干教师网络培训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3(2):65-68.

[4]吴全全,闫智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5):57-64.

[责任编辑   王文静]

Teaching Practice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in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acher,

Teaching and Textbook Reform"

CHENG Jie, WANG Yun

Abstract: "Teacher, teaching and textbook Reform" involves many elements closely related to teaching and is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school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in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changing the role of teachers, integr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and building a learning community; change the role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tegrate learn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resources, and optimize the adaptability of resources; change teaching methods, integrat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promote generative learning; build a learning platform, enrich learning patterns and improve teaching extensibility.

Key words: "teacher, teaching and textbook reform";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tegration; learning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改革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